汉语汉字
死,汉语常用字,读作sǐ,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生命终止,后引申为无生命的、难活的、不活动的、行不通的、拼命地、不顾一切地等义。也作姓氏。
字源演变
死,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2)、金文(字形3)和篆书(字形4、5、6)在字形上十分相似,左边都是具残骨的形状,右边是一个人形,从其姿态上看,像是在躬身下拜凭吊死者。甲骨文(字形2)从人(或从人之跪跽形)从歺(尸骨)会意。春秋战国金文(字形4、5)的构形基本与甲骨文相同。《说文》小篆(字形6)整齐化。汉代隶变(字形8、9、10)后楷书写作“死”。
“死”本义为生命终止。《甲骨文字诂林》:“罗振玉说,象生人拜于朽骨之旁,死之义也。”后“人”旁讹为“匕”而成“死”字。死之本义甲骨文已见,《合集》17059:“π(人名)不隹(唯)死?”(π不会死吧?)西周金文又常假“死”为“尸”,义为主持。康鼎:“王命死(尸)嗣王家。”“死(尸)𤔲王家”意即主司王室之事。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死部】
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属皆从死。𠒁,古文死如此。
注:𣥴、𠑾,亦古文死。
说文解字注
死,澌也,
水部曰:“澌、水索也。”《方言》“澌、索也,尽也”是澌为凡尽之偁。人尽曰死,死、澌异部叠韵。
人所离也。
形体与䰟魄相离,故其字从歺人。
从歺从人。
息姊切。十五部。
凡死之属皆从死。𠒁,古文死如此。
从古文𣦵、古文人。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歹字部】死
古文:𠑾、𣥴。
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𠀤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
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
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
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闲,有不死山。
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
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𡴘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艸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𣦸。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2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