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树大红袍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
母树大红袍是山茶科、山茶属木本植物,是武夷山岩茶的一个种类。灌木型,树冠半披张,分枝较密,叶稍向上斜生,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叶色深绿微紫,有光泽,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厘米左右,花瓣6片,曹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
植物学史
名称来源
大红袍的由来,有不同的历史传说,①大红袍春芽萌芽的嫩梢芽叶,呈紫红色,因而得名;②崇安有一县令,久病不愈,武夷天心和尚进献此茶,饮后病体痊愈,后县令为感念此茶治病之功,亲临九龙案茶崖,将身披红袍加盖茶树上,并焚香礼拜,因而得名;③此茶入贡朝廷,得到某皇帝的赏识,因此赐名“大红袍”。究竟哪种传说为真,已无从考证。
历史记载
有关大红袍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839年郑光祖撰的《一班录杂述》卷四云“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若据此由1839年向前推50年,则是1789年成名,约在清嘉、庆道光年间。
种源确定
曾有人士声言大红袍之祖乃北斗、雀舌、奇丹,传之甚广,以讹传讹。言者“昭昭”,听者昏昏。好在后来一测DNA,北斗、雀舌与它们无缘,至于奇丹与之也有差异。武夷山茶界同仁都认同“大红袍,就是大红袍,共六丛”的事实,否定节外生枝的“新说”。它本是武夷山之菜茶,移种到此风水宝地,因佳境孕育、文人赞赏、瘾君垂涎,遂成奇珍,享“茶王”之誉。
为确定大红袍母树的种源,1990年福建农林大学詹梓金教授等作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九龙窠大红袍六株母树中的2号株、6号株同源;奇丹与大红袍有相同遗传组成,系异名同种(据说是天心寺僧担心大红袍母树被人破坏曾将大红袍称为奇丹)。
形态特征
枝干: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
叶:叶稍向上斜生,叶长一般在6-7厘米,长者可达10-12厘米,宽一般3厘米左右,宽者可达4-4.3厘米,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叶色深绿微紫,有光泽,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脉7-9对。
花:花型尚大,直径3厘米左右,花瓣6片,曹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
分布范围
母树大红袍分布在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上的半山腰。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原来只有3株,2号株为大红袍正株,1、3号株为副株。据武夷山市农业局原局长罗盛财回忆,1980年市综合农场建立九龙窠名丛圃时,由1、2号株压条移栽为5、6号株。4号株何人何时种植不详。
母树大红袍占地面积:第一层1.9米×1.7米,第二层1.6米×1.6米,最高的第三层略呈三角形,面积为(2.1×5.8)÷2,共计11.88平方米。
生长环境
母树大红袍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终年有水从岩顶流下,带着岩顶所积累的养分,形成恰到好处的灌溉。另外,由于母树大红袍所处的岩石位置,能够挡住中午猛烈的阳光,却会反射太阳的光线往母树大红袍,故此母树大红袍的生长环境是其他邻近岩茶茶树所缺。
母树大红袍的生长自然环境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四条溪流和峰峦、丘陵相互交错,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空气湿润、多雾。气候特点呈现年日照时数4425小时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温度18-18.5℃,无霜期长。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
生长习性
大红袍芽梢尚壮,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2005年中开面采在5月16日,高山区5月18日后(2004年5月11日开采)。从采制时间上看,据林馥泉1941年当时记载九龙案大红袍采制时间是5月17日,2005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按小开面采摘是5月11日,中开面为5月16日,高山茶区为5月18日。大红袍新梢生育力较强,抗旱、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咖啡碱4.2%。
栽培繁殖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是无性繁育,可通过扦插进行繁殖后代。
栽培技术
武夷山内及相似自然环境的山地都可以种植大红袍。实践证明,大红袍茶树在许多产茶区也能生长。选择壮树育苗,苗圃土壤肥沃,管理科学,一年生茶苗平均高度可达50-60厘米,且健壮。选择土层深厚的山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宜铺草覆盖,及时修剪,培养丰产树冠,按照中小开面鲜叶标准采摘。实践证明,精制率掌控在70%左右为好,偏老过嫩均不宜。
近种区别
母树大红袍: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发芽长成)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
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一般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基本的拼配方法是以水仙、肉桂打底以保证茶汤的“厚度”,然后搭配几种品种茶(如204、白鸡冠、铁罗汉、北斗等)用以提香。大红袍拼配的整体原则是做到“香幽、水厚、韵足、回味好”。大红袍的拼配不仅在品种上有讲究,在品种的比例上更有讲究,并非随便弄几种茶叶混合在一起。
主要价值
大红袍18世纪传入欧洲后,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皇室的贡品。经有关专家实验证实,武夷大红袍具有重要的保健功效。例如,明目益思,减肥耐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甚至有人曾赞叹武夷大红袍是“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诸多数据还显示,武夷岩茶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理功能和营养价值,同比要优于其他茶类。
保护现状
二十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曾派兵把守,全中国仅有的6株母树大红袍,其树龄已有三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仍雇佣一农户长年看管。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母树大红袍及大红袍制作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2007年10月10日10时10分,“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2005年5月3日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扩展阅读
成交价格
1998年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中国“豪宅教父”之称的澳洲许荣茂先生,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2005年4月13日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出的19.8万元,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
特别说明
部分茶商声称自己出售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是母树大红袍,这是不可能的,母树大红袍茶叶是有钱也喝不到的,请广大茶友注意辨别,以免受骗.但是母树大红袍的繁殖下来的是可以喝到,市场说的大红袍有四个概念,一指母树大红袍;二指武夷岩茶(统称);三指多种茶拼配出来的具备活甘清香的最佳特性的茶;四指,北斗、奇单(母树的品种)。
参考资料
.中新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6:33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