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刑事诉讼法》以专题的形式,对西方国家的
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基本理论和制度层蕊上,对西方国家法院制度、法官制度,律师制度、陪审制度,权利救济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都作出了简要但尽量系统的比较分析;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对诉讼行为无效,诉讼终止,未决羁押,侦查构造、证据展示。变更起诉,审判模式,定罪与量刑关系。简易程序、程序性上诉,刑事再审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考察;在法律移植的角度上,还对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司法改革作出了比较法层面的分析和评价。《比较刑事诉讼法》适合那些对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已有初步了解的读者阅读,可用作法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研究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教学参考书。
陈端华,男,1967年生于山东。1995年毕业于
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
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兴趣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和程序法基础理论。曾在《
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要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005);《
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08);《
程序性制裁理论》(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2010);《
论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