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自知(1177—1213)
衢州西安(今属浙江衢县)人,一说广西
富川人。生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丁酉三月二十五日,清漾毛氏第31代孙,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状元。
毛自知随其祖父迁居于衢江区
全旺镇毛家村,毛自知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从自知起上溯至第23世祖毛可逰,是吴越时代的大司徒(礼部尚书),其子第24世毛文王典为大司寇(刑部尚书),曾在江山市石门镇分别建有大司徒坊和大司寇坊。后毛文王典迁居衢州柯山,所以后来有史说毛自知是衢州
西安县人。其实毛文王典的后人有居西安,有居清漾,不一而足。文王典生三子,其第三子德旋生毛维城,维城生子毛敷,为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特进。毛敷子毛友,字达可,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承议郎中书舍人同修国史,是为自知高祖。毛友次子毛千干,字仲平,官宛陵、东阳通判,以文才著称,为人恃才傲物,其著作《
樵隐词》入《四库全书》。毛千干子毛宪,为毛自知之父,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中书舍人及长沙太守,曾著有《信安志》16卷。
嘉泰四年(1204),毛自知27岁,乡试中举。开禧元年(1205),朝廷开乙丑科大选取士,自知得中状元。当时的考官是礼部尚书萧逵、中书舍人陆俊、右谏议大夫李大异、礼部侍郎兼直学士李壁。
此时,南宋朝廷偏安临安(杭州)已经78年。自高宗朝起,收复北方领土,统一中国始终是有识之士的终生追求,而几十年中,朝廷中的主战派、主和派以及投降派之间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由韩侂胄辅佐即位的宋宁宗赵扩倾向主战,而韩侂胄时任军国平章事,本意主战,又得宁宗支持,正在踌躇满志之时。在廷试对策前,毛自知以“出兵抗金,恢复中原”作答,正合韩侂胄之意,并得韩大力推举,获宁宗皇帝嘉许,亲点一甲一名,状元及第。并诏封为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这个职位是军事部门的政法官员,虽非武官,但可配合韩侂胄抗击金兵。次年,在
韩侂胄的策动下,朝廷追封抗金名将岳飞为鄂王,夺秦桧王爵,用毛自知策,正式兴兵伐金,以图恢复中原。为充实军需,韩输出家财二十万金以资军用。出兵伊始,初战告捷,主和主降派的势力暂时被压了下去,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开禧北伐”。但好景不长,后因韩侂胄用人、措置失当,宋军连遭败绩,北伐失利,朝廷乃遣使请和。但金人要索苛刻,韩拟再度用兵,但此时朝中主和势力已占上风,奸臣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密谋,杀了韩侂胄,首级被函封送往金廷求和。轰轰烈烈的“开禧北伐”宣告失败。但是,主和势力并不就此罢休,史弥远又上书宁宗皇帝清洗“韩党”,毛自知与其父毛宪俱受牵连。嘉定元年(1208),毛宪被罢官,毛自知被剥夺状元称号,降名第五甲,降官“监当”。以后数年毛自知一直郁郁不得志,终逝于嘉定五年(1213),年仅36岁,自高中榜魁至逝世只有短暂的8年,死后归葬毛家村回龙山。
关于毛自知被剥夺状元称号降为五甲的公案,宋著名诗人叶绍翁所著《四朝闻见录》中记录着另外一种说法。说宁宗年间,朝廷曾一度开“宏博”科取士,其当朝的户部尚书、参知政事真德秀、太子舍人兼国史编修留元刚就是以“
博学宏词科”被特赐为同进士出身的。时考官
右谏议大夫李大异不以为然,校阅他们的试卷,批真德秀卷为“宏而不博”,批留元刚卷为“博而不宏”,但当时陈自强主政朝廷,二人仍被置为优等。待毛自知得中进士一甲时,在他的廷试策对中也论及朝廷以宏博科取士的事,说“既然被批‘宏而不博’,‘博而不宏’,但为什么仍然置他们为优等呢?”
后来真德秀当了宰相主政朝廷,乃令御史翻出毛自知的廷对文章查考,发现里面还有抗金和主张从速恢复中原的论调,并说毛宪参加了阅卷。于是真德秀上书皇上剥夺了自知状元的称号,降为五甲,并勒授“监当”之官,后朝迁又授以“江东干幕”的小官。观此公案,其实就是北伐失败后,主和主降派清洗“韩党”所罗织的一些罪名而已。对于自知的夺名贬职,在真德秀当政的多年里,多有朝官一直议论不止,但碍于时势,终至不得起用。
南宋著名诗人
刘克庄,对毛自知的际遇也深表同情。在自知逝世后,刘克庄曾作诗悼亡:“至尊殿上主文衡,岂料台中有异评。垂二十年才入幕,后三四榜尽登瀛。白头亲痛终天诀,丹穴雏方隔岁生。策比诸儒无愧色,只缘命不到公卿。”刘克庄是真德秀的学生,所以对毛自知力主恢复的策论也略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