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是要依据客观的事实来答复的。潘光旦先生是用生物的眼光来看民族,认定一个民族先得有比较稳固的生物基础,才有发展的张本。这一点是向来为人所忽略的。光旦先生以其多年研究优生学的心得成此大著。要我作一篇序。自问对于优生学无学识,当然不敢说话。可是光旦先生因为我一向是在农村工作,而此书关于民族品性的大部分是译自明恩溥氏所著《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因此要我对于明氏的叙述发表一点意见。
潘光旦,1899年8月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今上海市宝山区)。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主修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学等,1924年和1926年分获
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 College)学士学位和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在东吴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任教,1934年至1952年问任清华大学和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1952年后,调任
中央民族学院教授。1967年,在“
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终年68岁。
主要著作有:《优生概论》、《优生原理》、《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
中国之家庭问题》、《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开封的中国犹太人》、《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和译作《性心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