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淤
病理状态
气滞血淤是指气滞和血淤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症状有性情急躁、胸胁胀满等。在中医理论中,血的流动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当气机阻滞,血的流动就失去了动力,血就会停滞不前,在某些停留下来,形成血瘀(瘀血)。
病机
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引起血液的运行淤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淤;另一方面,也可由离经之血等淤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淤血,由淤血导致气滞。当然了,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淤同时形成。
气滞血淤证的形成原因,主要与精神情志和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有关。气能行血,人体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因此,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此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也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而使血行受阻,淤结不行,形成外伤性局部气滞血淤证。
症状
性情急躁,胸胁胀满,面色苍白无华,发青,或见四肢的肌肤甲错,暗红色的斑点。
治疗
主要就是理气活血化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9 19:18
目录
概述
病机
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