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贯长虹(拼音:qì guàn cháng hóng)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
西汉·
戴圣《
礼记·聘义》。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气贯长虹”。
成语故事
文天祥,号文山,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他状元及第,时年二十岁。可身处乱世,昏君当道,奸臣弄权,外族入侵,政治腐败。
当时,蒙古军已经大举南下,直逼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没有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和他的门客等十二人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建,并与张世杰、陆秀夫等会合坚持抗元。
之后,文天祥带领军队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敌人派汉奸吴浚来劝降,文天祥当即将其处斩。不久,文天祥为元军重兵所败,他的妻子儿女皆被捉获,手下的将士也牺牲惨重,他只身逃脱。
文天祥到达广东后,继续坚持抗元。同年十二月,在海丰县遭元兵袭击,被俘。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不久,南宋在崖山海战惨败后,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次年,文天祥被押送北京,路上绝食八日,不死。元统治者想利用文天祥来笼络人心,请他做宰相,文天祥断然拒绝。文天祥在狱中度过四年,期间,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狱中的生活艰苦,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当时各地人民抗元活动仍在不断进行,元朝统治者唯恐留下后患,便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将其杀害。
成语寓意
文天祥虽然被杀害了,但他气贯长虹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从荆轲刺秦王到岳飞精忠报国,再到文天祥勇抗元兵视死如归,他们的那种舍弃小我追求高德大义的精神彪炳史册。正直仁义是他们的脊梁,宁死不屈、不贪荣华是他们的骨髓,勇敢担当是他们的血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成语告诉人们,人立身天地间,靠的就是正气、义气、勇气和永不服老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该轻言放弃随波逐流,要坚信,正义的精神可以直冲云霄,穿过彩虹。
成语运用
“气贯长虹”形容气势很盛,可以贯穿长虹。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明·
施耐庵《
水浒传》七六回:“右手那一个,绿纱巾,皂罗衫,气贯长虹,心如秋水,乃是梁山泊掌吏事的豪杰铁面孔目裴宣。”
现代·
老舍《老张的哲学》一〇:“酒菜上来,先猜拳行令,迎面一掌,声如狮吼,入口三杯,气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