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则覆舟是一个汉语成语,也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
荀子·王制》。唐太宗时,魏征在《
贞观政要》引用了这一观点。
《
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马骇
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
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1.舆:《
老子·八十章》:“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论语·
卫灵公》:“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考工记》:“舆人为车。”《说文》:“舆,车舆也。”这里用为古代的大车之意。
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选拔贤能的人。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个意思就是说:当君王的想要获得安宁,那么最好是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想要获得繁荣,那么最好用隆重的礼节对待士子;想要获得功名,那么最好尊崇和任用贤能的人,这是关系到统治者安危存亡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