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位于河南省
南阳市桐柏县城西5公里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之一。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洞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据考证,《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做过县令,多次到
桐柏山游览获得灵感,根据“
禹王锁蛟”的故事,并以桐柏山的水帘洞、通天河、放马场、太白顶等地名为雏形写成了《西游记》。因此来到桐柏山,当然要看看水帘洞,原著中
孙悟空称王的地方就是以这里为原型的。水帘洞是一个幽谷,常年瀑布飞溅,山洞前“水帘洞”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为宋朝
苏轼所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桐柏八景之一
河南省南阳市
桐柏县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自然而然水帘洞也得天独厚,水帘洞是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被誉为“淮河源头美景第一”。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系国务院命名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居挺翠峰48米高的绝壁上。洞宽10米,深5米,中有
猴王石像,通天河水飞流直下,掩遮洞口,雨则龙吟虎啸,晴则游丝断珠;洞内一泉捐滴,汇于一石钵内,其水甘甜凌冽,四季不涸,周有石桌石凳可供小憩。透过如雪飞帘,尽可远眺
太阳城等山色寺景,“水帘挂雪”是明清以来
桐柏八景之一。
水帘寺
洞下
水帘寺,是闻名海内外的
中原佛教圣地,宋代元祐年间曾修葺过此寺,1984年桐柏县政府又重修新建,现有大雄宝殿、毗庐殿、玉佛楼、
天王殿、僧房楼、功德堂、禅林院、
罗汉堂、花藏图书馆各类殿堂房舍120间,各类佛祖菩萨像120多尊,大型木刻金刚经12面,日本版大正藏两部经书二万余册。梅花、松云二溪寺前交汇,呈双龙捧珠之势,终日晨钟暮鼓、佛气氤氲。寺旁还有竹林精舍、观音禅林、妙法寺、石盘寺、尚元寺等,一地多寺,寺寺相连,堪称“
中州一绝”。水帘
洞西侧峻岭上有一卧佛,首南足北,仰天而卧,头枕元宝垛,脚蹬花果山,身长绵延6公里。佛的发髻及眉、眼、口、鼻清晰可辩,十分神秘、逼真。
特色
桐柏山水帘洞在河南省桐柏县城西5公里处,是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之一。
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同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人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 水帘洞是桐柏山之旅的第一个景点。旅途中,汽车沿着
但见巍巍桐柏山层峦叠嶂,树木葱翠,溪流潺潺,云绕雾漫。从山下车行十分钟许,就看到了雄伟壮观的水帘洞山门突兀眼前,
苏轼所题“水帘洞”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门左侧一尊竖石镌刻着“天趣苑”三字,预示着我们将进入妙趣横生的风景胜地。
远远便听到有水溅落的声音,接着便看到一线飞瀑从悬崖峭壁上俯冲而下,就好象一条流动的白缎从天而泻,这也是古人形容的“
半山垂下水晶帘,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古无人能卷得,月钩空挂碧云边”的水帘挂雪。由于至今无人卷起,所以它一直悬挂在那里,装饰着水帘洞。
景观
站在妙法寺的顶端,我们从远处欣赏水帘洞的全景。但见青山环绕中,绿树掩映下,一条飞瀑从水帘洞前垂落而下,其间云雾氤氲,鸟儿翱翔。水帘寺静静的坐落其下,与
水帘飞瀑相映成趣,可谓禅味幽幽。
游过水帘寺、大雄宝殿、弥勒殿,经同归莲华门,过白石桥,行至水帘洞下。常年的瀑布飞溅,谷底集水成潭,潭名浴
龙潭,潭水清澈明亮,鱼戏娃游。站在潭边,任凭水花溅在脸上、身上,直觉凉风飕飕,神清气爽。在谷底仰望水帘洞和水帘瀑布,有别是另般风情。“万古风云洞,千年雨露天。红尘飞不到,高挂水晶帘。”它高悬半空,与世隔绝,与清风为伍,与白云作伴,真是神仙眷顾的地方!沿着古朴的石阶拾级而上,一路上古木参天,修竹茂盛,山花烂漫。桐柏山吸取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孕育着数千种奇花异树。一路走去,只见树干上标注有“青檀”、“珊瑚扑”、“香果树”、“油桐”等名称的树木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或虬枝硕叶,或扎根岩石,或一飞冲天,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水帘洞吸引了古今许多文人骚客到此游玩,留下了大量题咏碑刻,让我们不时驻足品味。
故事
山路弯弯,曲径通幽。来到水帘洞内,惊见洞宽异常,可纳百人。洞内岩壁湿润,水珠下渗,与洞外真乃两重天地。瀑布飞流而下,遮掩着洞口,宛若一幅天然的门帘,“水帘洞”因此而得名。身处水帘洞,犹如身在天宫的琼楼玉宇中,真的让人有飘然若仙之感。 桐柏山风光无限,水帘洞别有洞天,身处这人间仙境,不紧让人流连忘返。难怪明代“前七子”领袖
何景明有诗云:“他年淮源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
鲁迅先生:孙悟空的原型是淮水水神巫支祈。 巫支祈何许人也?唐代的韦绚在他的笔记《戎幕闲谈》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唐永泰年间(唐代宗李豫年号,公元765年至766年),楚州刺史李汤得到一个渔人的消息,说在龟山下钓鱼时,偶尔发现深水下有一大铁索,“盘绕山足,寻不知极”,李汤于是招集了数十名水手和五十多头牛强行牵拖,其时水面上忽然“惊浪翻涌,观者大骇”,等到拖上岸时,奇迹出现了:
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后来,有一个叫李公佐的人在东吴访古时,在一石洞中得到了一本名叫《古岳渎经》(即古《
山海经》)的书,第八卷有文字记载说,大禹治水时在桐柏山遇到“淮涡水神” 巫支祈兴风作浪,阻碍治水,于是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巫支祈的颈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铜铃铛,然后把他压在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而这巫支祈“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正好与李汤见到的怪兽一模一样。宋代李昉在《太平广记》中对此事全文转录。另外,宋代曾慥《类说》、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清代蒋义彬《千金裘》、阮葵生《茶馀客话》、周清原《西湖二集》、袁枚《子不语》、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宣鼎《
夜雨秋灯续录》、薛福成《庸庵笔记》等书中均有转载,部分还敷衍出了更新奇的故事。这就是鲁迅所持观点的依据。这一传说本身虽属无稽之谈,但并不影响神话小说创作的借鉴和发挥。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