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湿浸渍证
中医病证名
水湿浸渍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冒雨涉水,或饮食不节,脾胃虚寒,脾虚湿困而出现的证候。常见于水肿。
病因
涉水冒雨,久居湿地,水湿之邪内侵,或饮食不节脾胃虚寒,脾被湿困,失其健运,或外感寒邪内舍于肺,久病伤肾,肾气虚不能温化水湿等。
病机
寒湿伤及脾阳,水湿不化。
临床表现
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
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剂
五皮饮胃苓汤加减。
常用中药
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常见病
水肿。
预防调护
水肿初期应无盐饮食,限制每天饮水量,待肿势消退后,逐步改为低盐饮食,最后恢复普通饮食,不再限制饮水量。忌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物品。起居有时,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涉水冒雨,久居湿地,防止风邪内侵,注意预防感冒,讲究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转归预后
水肿的转归,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治。阳水患者如属初发年少,体质尚好,脏气未损,治疗及时,则病可愈。
此外,因生活饥馑、饮食不足所致水肿,在饮食条件改善后,水肿可望治愈。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它病久延,导致正气大亏,肺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受损,后期还可影响心肝,则难治愈。
若水邪壅盛或阴水日久,脾肾衰微,水气上犯,则可出现水邪凌心犯肺之候。
病变后期,肾脾衰败,气化不行,浊毒内闭,可由水肿发展为关格。
若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致膀胱气化无权,可见小便点滴或闭塞不通,则是水肿转为癃闭
若阳损及阴,造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可兼见眩晕之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7 19:15
目录
概述
病因
病机
临床表现
治法
方剂
常用中药
常见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