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卫城位于
福建石狮市永宁镇永宁近海处,距离泉州东南37公里,地势雄峻,东滨大海,北界祥芝依五虎山为屏障,南临
深沪湾连深沪、福全,西接龙湖。
明洪武二十年(1387)筑建,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年悠久历史。史载,永宁卫下辖有11个千户所,卫城内有左、右、前、后五个千户所;卫城外,有福全(晋江)、崇武(惠安)、金门、中左(厦门)、高浦(同安)、白叶坂(安溪)六个守御千户所及十四个
巡检司,鼎盛时期与
天津卫、
威海卫齐名。
当时,永宁已成人口密集、经济富庶的泉南重镇和著名海港。因泉州的晋江、惠安、同安一带倭寇活动极为猖獗,周德兴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视察永宁时认为:“此福地也,于是屯扎西隅,军不疾病,民皆殷富……因奏请建城”。同时,周德兴“抽三丁之一为沿海戌兵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改永宁水寨为永宁卫。增设
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
据《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载,永宁卫城东西长二百九十五丈,南北宽二百零七丈,“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南门),北曰玉泉(北门),东曰海宁(大东门),曰东瀛(小东门),西曰水清(西门),各建楼其上,城外濠广一丈六尺,间以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1421),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门各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都指挥刘亮指挥同知钱辂于各门增置敌台。成化六年(1470),门楼废圮,指挥杨晟重建。国朝康熙间,总督觉罗满堡、巡抚陈瑸修令移驻提标左营游击于此。”
卫城墙壁内外皆以花岗岩条石纵横间砌,石块一般长1—2米,宽、高各0.4—0.5米不等。中填以沙土,上铺条石置城垛。城内筑排水渠道水关沟通城外,污水、雨水汇流入海,沟长170丈,宽6尺,深7尺,除入口一段外,上覆盖石板。城外有一条环城濠,因久经泥沙淤积,今已缩为100平方米左右的小湖。
位于永宁镇朝阳山上。石呈扁圆形,高6米,基底每边宽3.3米,底部略呈椭圆状,贴叠在另一块大石上,形如金瓜摆在玉盘上。虽与底石接触面积小,却巍然耸立,风雨不动,背海仰坐,宛若宝珠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