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尹雪艳
白先勇创作短篇小说
《永远的尹雪艳》是现代作家白先勇创作的短篇小说,1965年发表于《现代文学》,后收录于小说集《台北人》中。
内容简介
主人公尹雪艳原是旧上海百乐门舞厅红得发紫的高级舞女。她姿色过人,手腕出众,能够把“许多银行界的经理、纱厂的老板及小开,以及一些新贵和他们的夫人们都拘到跟前来”。上海棉纱财阀王家的少老板王贵生为了她不惜犯下官商勾结的重罪。当他被枪毙后,上海金融界炙手可热的洪处长又休掉了前妻,抛弃了三个儿女,将尹雪艳变成了洪夫人。结果一年丢官,两年破产,尹自然离开了他。到台湾之后,尹雪艳又成了台北上层社会的交际花。她的旧友新知常到她的公馆聚会,寻欢作乐。台北新兴的实业巨子徐壮图被尹雪艳弄得神魂倒,把美满和睦的家庭搅得稀烂,最终连性命也搭上。在徐壮图的灵前,尹雪艳凝神敛容地向遗像鞠躬。然而,当天晚上,尹公馆就成了达官贵人花天酒地的场所,尹雪艳仍像从前样,“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这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叱咤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地互相厮杀,互相宰割。
创作背景
作者童年时在上海住过三年,那三年影响了他一辈子的创作生涯。他有三部短篇小说集,每部首篇都是从一则“上海故事”开始,《台北人》的第一篇便是《永远的尹雪艳》。白先勇是抗战胜利随家人到上海来的,那时上海依旧繁华一片,歌舞升平。童稚好奇的眼睛,好像照相机一样,把上海点点滴滴的风情画都拍摄下来,收入了记忆的资料库中,日后创作把这些资料图拼起来,便成了他的“上海故事”。《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1965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念书时写的。爱荷华是个农业州,举目望去,四周都是一片无穷无尽的玉米田,白先勇就是在那顷玉米田中,突然回忆起了从前上海的旧繁华,于是写下了《台北人》的首篇《永远的尹雪艳》。
人物介绍
尹雪艳
尹雪艳原是上海百乐门的舞女,来到台湾后成为知名交际花,她的尹公馆也很快成为她旧友新知的聚会所。作为公馆主人,她热情好客,照顾周到,每个人都视访问尹公馆为一次享受。然而,“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旋律。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拍子。绝不因外界的迁移,影响到她的均衡。”作为交际花,她不因留恋奢靡生活而迷失自我;作为别人口中的“煞星”,她从不澄清自己,依然扮演情场高手的角色。面对不同人群的或奉承或抱怨,她总能妥帖地机智应对;面对情人的相继逝去,她总能得体地处理后事。可以说,在一片奢靡颓废的气氛中,尹雪艳着一身素白打扮独立于世,她的独立意识极具超越性,使她有别于20世纪中国文坛呈现的一系列交际花形象。
徐壮图
徐壮图在小说之中或许是一个有着些许独特意味的意外。在台北,他依旧得心应手,他是台北市新兴的事业巨子。他表面上看似挣脱了旧上海的束缚,但是当他遇见尹雪艳的那一刻,一切就都改变了,一丝微醺的感觉不自觉间便涌上了心头。当他踏进尹公馆、遇见尹雪艳之时,内心的欲望苏醒而来。欲望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踏进尹公馆,寻求欲望充实之感,尹雪艳可谓是他内心欲望的折射。他的情感促使他追寻尹雪艳,他的理智又迫使他一反常态。最终,在这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之中,他还是走上了不归之路。
吴经理
吴经理曾在上海当银行经理,是百乐门的座上客,如今来到台北却赋闲在家。这类人曾经在上海想必也是叱咤风云,如今的隐退,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宋太太则是大陆去台上层社会富太太。宋太太曾在上海社交场合出入时也是身段苗条,可来到台北,就算作是“异乡人”了。而且自己的先生宋协理又有了外遇,这愈发让她心情郁闷,所以便经常作客尹公馆,向尹雪艳倒“苦水”。还有一位便是尹雪艳来到台北后的情人徐壮图。徐壮图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实干家,离开大陆来到台北后便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聪明的头脑,一步步成为了“台北市新兴的实业巨子”。他在与尹雪艳见面后便深深沉湎于尹雪艳的“温柔乡”,无法自拔,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当时由大陆来到台北的不仅有曾经的上层政要,军官,同时还有许多追随国民党的青年人,徐壮图是其中的代表。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在《永远的尹雪艳》中,尹雪艳当然首先是一个迎来送往、八面玲珑、才貌双绝、气度不凡的红舞女、交际花,是个俗世中的弄潮儿,可无论是白先勇在小说中赋予尹雪艳的众多特质,还是他在小说中对尹雪艳的刻意描写,都使尹雪艳在作为一个世俗中的舞女的同时还透挽着一种浓烈的“神性”:她的永不衰老的容颜,她的既与人世不通又能左右众生的法力,她的俯瞰众生的特异功能,这一切都显示出白先勇不是简单地把她塑造成一个上海百乐门的红舞女,台北尹公馆的交际花,而是在尹雪艳身上寄寓着深刻的寓意。
在“不变”的尹雪艳背后,在永远繁华的尹公馆背后,隐含的是作者对历史沧桑与人事转换的悲怆与深思。尹雪艳在时空的转换中基本上是凝固不动的,她在历史中的“恒定”与她周围变幻多端的历史——时间:几十年;空间:从上海到台北;人事: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永远”也是“过去”,“永远”二字,正象征着他们希望永驻而实际已经逝去的过去。尹公馆的魅力,就在于它制造了一个把历史倒退到十几年前的幻境;尹雪艳的魅力,就在于她的“总也不老”映照的是一干外表似乎依然风光无限实则只是追寻一个难以“永远”的旧梦的人们。这些“台北人”希望时空能够永远定格在昔日声名显赫的原点,做着永远不变的美梦。但这明显是痴人的一厢情愿与自我欺骗。没有人能站在时间中间,历史是最为残酷的。永远的美梦终究是要清醒地。他们企图重温六朝金粉的幻想,终究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下辗成齑粉化为轻烟。“‘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谁又能保得住一辈子享荣华,受富贵呢?”尹雪艳的劝慰正道出了白先勇对人世的评言。白先勇虽然痛苦但很清醒地看到了他自己所属的那个阶层及依附于这个社会集团的形形色色人物不可避免的死亡命运,以冷峻的笔调抒写了这群身在异乡的异客的沧桑人生和苍凉心态;并且把这些人物放回旧时代、社会的背景中,虽则痛惜又毫不留情地考察并表现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步伐。
白先勇怀着民族创伤及其历史梦魇写下了《永远的尹雪艳》,其中充满着民族悲情的历史叙事。浮华之下,也无所谓有情、无情,相盈其间,尽是欢娱,然而这背后尽是一个时代裂变带给人们的痛感。在白先勇笔下,台湾上层社会的贵族阶级,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象征,作家的伤感,不仅仅是对台湾上层社会没落的伤感,还是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断的哀悼与惋惜。
艺术特色
《永远的尹雪艳》采用全知全能视角的叙述方法,主人公被剥夺了自由展现自身意志的所有可能性,成为一个纯观念客体。文本叙述处处可见叙述者急于与那些非主人公合谋,为主人公构造一段“红颜祸水”的传奇叙述痕迹:“尹雪艳名气太大了,难免招忌,她同行的姐妹淘醋心重的就到处嘈起说:尹雪艳的八字带着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叙述者用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了追求尹雪艳的王贵生犯了重罪被枪毙,而抛弃妻子的洪处长一年丢官、两年破产两个家破人亡的例子例证了那些“嘈起之说”。在整个第一部分尹雪艳没有被给予讲话的机会。小说第二部分直接转入叙述现在时态,叙事者的评论干预始终控制着叙述本身。尹雪艳的新公馆华丽的陈设、妥帖的设计、人性化的布置叙事者似乎刻意拖延主人公的出场以增加她的神秘感,并成功将主人公编入作品中其他人物合力构建的语言之网中:“当尹雪艳的靠山相好遭到厄运的时候,她们就叹气道:命是逃不过的,煞气重的娘儿们到底沾惹不得。”“像侬吧,尹家妹妹,侬一辈子是不必发愁的,自然有人会来帮衬。”“尹雪艳确实不必发愁,尹公馆门前的马车从来也未曾断过。”叙述者和文中的非主人公主导了本文基调,虽然小说的第二三部分,主人公也说了三句话,却也带着浓厚的职业色彩,只是劝慰吴经理和宋太太的客气话,并无法为自己红颜祸水的形象进行任何有积极作用的辩解,她的主体性与意识性在小说中都无法展现。她的形象也在漫长的开场中通过别人的叙述而逐渐丰满起来,后三个部分她与徐壮图的故事无非是为她“红颜祸水”的形象再添一枚佐证而已。
《永远的尹雪艳》采用了不可靠叙述,可以看出小说的叙述者在整个小说中对尹雪艳的赞美、钦慕和迷恋。他这样形容尹雪艳“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尹雪艳迷人的地方实在讲不清,数不尽”;尹雪艳是上海百乐门时代永恒的象征。但是纵观全文,会发现尹雪艳其实是一个不详的存在,和她接触的几个男人为了她先后抛家弃子,最终走向了命运的深渊。本篇的隐含作者对尹雪艳持一种批评的态度,这正和叙述者对尹雪艳的赞美、迷恋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反差,因此构成了整篇小说的不可靠叙述。正是这样的不可靠叙事的构成,使得《永远的尹雪艳》这篇小说表现出了浓厚的讽刺意味。
作品影响
2013年5月,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沪语音乐话剧在上海首演,该剧由徐俊执导,胡歌主演。
作者简介
白先勇,作家、评论家,生于1937年。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等。晚年致力于昆曲的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新解读与推广,重新整理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记》等。曾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4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