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
何其芳的《燕泥集》、
李广田的《行云集》、
卞之琳的《数行集》,收何其芳诗作十七首,李广田诗作十七首,卞之琳诗作三十四首。何诗多吟咏爱情和自然,格调宁静而柔美;李诗多表现生活中的静态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朴实淳厚;卞诗或展现旧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写人生的孤寂,风格凝练含蓄他们沿着
戴望舒开辟的诗歌道路继续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更加注重将东、西方
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於江苏海门汤家镇。近代诗人、学者。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
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後方後在
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1936年3月,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丛书之—的《汉园集》出版了,在诗坛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
汉园三诗人的名宇便确立下来,以其经久不衰的赃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即便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那三颗年轻的心灵的美丽与新鲜。
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当时曾是
北京大学文学院的同学,以文会友聚在一起,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艺。1934年,
郑振铎编“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要卞之琳的一本诗集,卞之琳便把何其芳、李广田到当时为止的诗全部拿来凑成一本集子。他们一块读书的地方叫“
汉花园”,有点
老气横秋的味道,不过他们倒觉得喜欢,好玩,于是便叫了个《汉园集》。
《汉园集》在当时文学史上的地位自不必说,对于“汉园”三友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纪念与象征意义。我们可以说,他们是诗坛上三颗划空而过的流星,把他们最美丽最动人的光华投在汉花园里,更何况这是他们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文学合作,此中深意,
一言难尽。
《汉园集》中,第一部分是何其芳的“燕泥集”,收诗十六首。从题目上看,似乎有不辞辛苦,自筑诗巢的意味,然而我们又分明可以从中嗅到
薛道衡“暗脂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气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暗示了何其芳的美学情趣,那就是对唐代绩艳绮缈风格的痴迷与执着。
何其芳是一个早熟的、感情比较细腻丰富的人,总爱沉溺于自己用文字和幻想所营造的世界里,这是一种天生的诗人气质。他的前期诗作,带有明显的梦幻情调,如一个少女哺哺述说着梦中的凤景,而他则是一个画梦人,他的第一部散文集也便名为“
画梦录”。他描绘出来的梦都是
感伤、
寂寞、
忧郁而又美丽的。满纸卧冷,充满了对故乡,对青春,对爱情的眷恋以及求而不得的幽怨。如《青春怨》:
其他如《
预言》写梦中女神的光顾与离去。《
花环》纪念一个女孩的夭亡, 《罗杉怨》写失恋者的痴情,几乎篇篇是精品,使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卞之琳是
徐志摩的学生,不过他的气质与徐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徐是热烈的,他是冷静的;徐是开放的,他是内敛的;徐是情感的,他是理智的。这使他与同集中的何其芳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何其芳为爱情一唱三叹,而卞之琳,正如
闻一多所评价和表扬的,在青年诗人中不写情诗。他所感兴趣的是一些人生的哲恩和理趣,却又不做抽象的分析的说教,而是以情节化、意境化的方式暗示出来,让读者自已去寻找画外之境,弦外之音。试举众口交誉的短诗《
断章》为例:
这是一幅十分精巧的画面,它所描绘出来的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之间相对而又关联的关系十分让人感动。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眼中的凤景,我们似乎只是寻找者而已,但不要忘了我们本身也是一道风景,也许会不经意的开放在别人梦里,让人感到一种美丽与难忘。世界因此更值得珍视,人生也因此使人格外的眷恋。
李广田的创作以散文为主,诗的影响不如何其芳和卞之琳,但作为三十年代一个较活跃的诗人,也自有他烛特的面目,烛特的价值,不该被遗忘。如果说何其芳是柔美绩丽的,卞之琳是冷凝深连的,那么李广田就是质朴清淡的。他对自已的故乡和
童年有着较为深切的感情,他的理想与追求也多寄托于此,带着一种成人后的失落与失望,怀念着昔日的纯洁与美好。像《过桥》和《
笑的种子》都是写得比较出色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