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的古代书院数量为全国之最,与其他地区相比,江西古代著名书院也最多,如
白鹿洞书院、
鹅湖书院、象山书院、
白鹭洲书院、濂溪书院、豫章书院、怀玉书院、东湖书院等。其中,又以白鹿洞书院名气最大,历经千年,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简介
感受璀璨的江西文化时,首先呈现的是
临川文化、
庐陵文化、
豫章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子系统。中国教育和思想史上领冠中华的江西书院是唐代以来推动中国思想和学术前进的支柱力量,它们把中国古代的各种前沿思想通过固定而流动的场所得以延续,直到今天,依旧保存和昭示着一种文化形态的传承。
古代书院
江西书院鼎盛时期有1000多所,在中国古代书院1000多年的历史中,江西书院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领冠中华。而在江西书院中
象山书院、
盱江书院、南丰书院、慈竹书院、流坑书院、
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
豫章书院、白鹿洞书院等江西书院是中国心学和理学的诞生、发展、相互交锋之地,陆九龄、
陆九渊兄弟与
朱熹鹅湖之会
书院的存在具有确定环境的固定特性,只有选择好的地理位置才能使书院的文化与思想得到协调性的展示。江西书院大都建在山上,如
鹅湖书院位于鹅湖山、
白鹿洞书院江西书院经过风雨的洗礼,代代修建,代代拓伸,楼阁才得以保存下来。明代书院官学化程度高于宋,但四次毁天下书院,江西书院被毁不少。 面对一个庞大的的江西书院群体,重新注目和审视江西书院文化,江西书院里面透露出的思想与文化的传承和交锋,被我们所再次激发出来。
兴起发展
书院肇始于唐代,唐开元六年置
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书院。不过,此时的书院的主要职责不是以讲学为主,《唐六典》中记载:“开元十三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集贤院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征求焉。”由此可见,此时书院的主要作用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同时肩负接受国家元首的“顾问应对”和向朝廷举荐贤才等职责。故此时的书院并非后来的含有教学、讲学内容的书院,它只是具有修书、藏书及接受朝廷之“顾问”的职能。
袁枚在《随园随笔》中对此也有记载:“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自唐代皇室创设书院以后,民间一些读书人便借用此名称自办书院。不过,这些书院大多数都不是聚徒授学的教育机构,而是一些退避、隐居的儒家士大夫个人读书治学的场所。有些书院虽由个人读书治学之所发展为讲学之地,但其规模小、收徒少,仍然以读书为主,讲学为辅,严格地说,它还不能算作教育机构,而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一直到唐末五代时才基本形成。
唐末五代社会动乱,文教衰落,士儒无由显身,往往寓居草野,潜心讲学,书院乃应运而起。中国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最早见于志书的有四川遂宁的张九宗书院、江西高安的
桂岩书院和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大约始于中唐时期,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江西的桂岩书院即创建于这一时期。桂岩书院在唐洪州高安县境内,地处县城北六十里之洪城桂岩,即今江西高安市华林乡,桂岩书院的创始人为高安人幸南容。幸南容于贞元9年(793)中进士,曾官为
国子监祭酒。814年告老还乡,创建桂岩书院,“开馆授业”。这是江西书院史上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聚徒讲学书院之一。除桂岩书院外,江西建于唐代的书院还有湖山书院、三湾书院、皇寮书院、虎溪书院、李渤书堂、东佳书院、景星书院等。而据抚州宜黄县《罗氏宗谱》载:唐天祐年间(904—907) ,节度使罗坚、罗信曾赠田于宜黄棠阴创建了湖山书院和三湾书院,这是见诸于史志记载的抚州最早的书院。
唐代的
东佳书院,五代的华林书院,宋代的雷塘书院、樱桃洞书院、
盱江书院、濂溪书院、东湖书院、白鹭洲书院、
鹅湖书院及以后的慈湖书院、康斋书院,石洞书院、青原会馆、正学书院、仁文书院、三山讲学、经训书院。北宋全国书院总计为89所,其中江西39所,远远多于第二名湖南(9所)、第三名河南(6所);安徽、江苏、浙江、山东合计16所,福建、湖北、广东、四川合计14所,直隶、陕西、山西合计5所。南宋时期全国兴建书院500余所,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多,分别为161所、24所、44所和27所,江西高居首位。
书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是书院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历史上有名的书院,大多数都既是当时一方教育活动的中心,又是著名的学者探讨学术的胜地。
陆九渊创办
象山书院,借以弘扬其心学。象山书院始建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当时名“象山精舍”,象山精舍在贵溪县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上。因山形如象,陆九渊将应天山改名为“象山”。陆九渊在这里讲学五年,先后上山求见问学者“逾数千人”。他办学的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教学方法多样,有主讲,有谈话及互相问答。他要求学生自我反省,“正坐拱手,收拾精神”;读书要专精,不要“随人脚跟,学人言语”。象山精舍因陆九渊而闻名天下,为南宋
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年间李渤与其兄李涉曾在此地隐居读书。李渤畜一白鹿自随,于是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来李渤当了江州刺史,在这里建筑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又办起学馆,称“庐山国学”,到了宋代扩建为书院。白鹿洞书院的鼎盛时期在南宋。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军,访白鹿洞,奏请重建。他凭知军之力,为书院筹措田产,制订学规。朱熹自兼洞主,给诸生讲学。白鹿洞书院是朱熹传播其理学的书院,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明代书院官学化程度高宋,四次毁天下书院,江西书院被毁不少。自宋代至明代,江西成为中国的文化重地,书院讲学之风大兴,学者层出不穷。仅从书院来看,在明代1239所书院当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20%。 凝视历史,逝者如斯,江西是“文化之邦”、“文献之邦”和“文章节义之邦”。在战争连绵中,江西人私人办学的风气,虽经颠沛,却依然存在。
遗址保护现状
《中国书院辞典》统计,从唐代至清代,全国各地有据可查的书院共7300余所,其中江西989所,居全国之首。同时,江西古代书院遗址的留存也是全国最多的。为进一步了解书院遗址的现状,我们调研了一批江西的书院遗址,情况如下。
其一,保存比较完好的著名书院。它们大都独立存在,自成体系,如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
上饶信江书院、袁州
昌黎书院等。
白鹿洞书院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主要景区,面积3000余亩,明清古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鹅湖书院历经800余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二,坐落在村落中的书院。例如,被誉为“千古一村”的乐安
流坑村,保留的“文馆”是明代末期的大型书院。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吉安美陂村,保留了青源、明新、敬德、振翰等书院。遂川县堆子前镇井下村保留了燕山书院。安义县京台村的书院“墨庄”有教室、藏书的“养拙斋”、游艺琴棋的“守城斋”等,历经300余年,仍保存完好。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书院众多,至今仍有明月轩书院、皖月轩书院、鹤鹿书院、文昌书院等。
其三,坐落于现代学校中或与学校连为一体的书院遗址。保护最为完好并与中学相连的是
白鹭洲书院,它位于吉安赣江江心的白鹭洲之尾。自宋代创建以来,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累经修建,几经易名,至今仍在办学。九江的同文书院是江西历史上第一所教会学校。1870年,传教士在城外土桥创办埠阆小学,1881年将小学迁至甘棠湖畔,扩建为九江同文书院,后来几经易名,现为九江二中,原同文书院教学楼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