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
江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75年6月,澄江镇牵头与五一棉纺厂、红星染织厂等五个单位联合试办“七·二一”工人业余大学,首届学员11人,第二届学员16人。
1979年11月,江阴五一棉纺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成为正式的厂办职工大学,更名为“江阴棉纺厂职工大学”。
1979年11月,红星染织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成为正式的厂办职工大学,更名为“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
1979年3月,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县管理站创办,当年招生78人,实行分系统办学。
1983年,按省统一分数线录取入学。
1984年7月,江阴电大管理站更名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
1985年8月,具有职业中专性质的江阴县工商学校创建,学校先后开设财会、工业与民用建筑、经济管理、机械纺织等专业。
合并发展
1982年7月,江阴棉纺织厂职工大学和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合并,联合举办江阴纺织职工大学;同年8月,江阴纺织职工大学正式建制,校址设在江阴南门忠义街107号即原江阴染织厂的旧厂房内,校舍面积9.6亩,整个校舍只有一座两层小楼房和原来厂里作仓库用的平房。
1983年3月,江阴纺织职工大学(专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
198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与江阴职工大学合并,由县经委管理(1987年更名为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
1985年3月,江阴纺织职工大学更名为江阴职工大学。
1986年8月,江阴县工商学校并入学校,实行一套班子领导,挂江阴职工大学、电视大学江阴分校、江阴县工商学校三块牌子。
1990年10月,学校开始承办江阴市第一期企业中青年干部班,干部班课程单独设置,脱产一年(后改为半年),考核合格后由无锡市干部学校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1991年9月,办文宣班,当年招到16人;同年11月,学校首届董事会成立。
1995年10月后,先后与江南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纺织大学(无锡教学区)联合举办本科班。
1997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
1998年2月,招收计划单列的高职生(职前生),当年招收机电一体化、装潢美术两个专业60人,报到58人。
1999年9月,江阴商校并入学校。
2002年10月,整合江阴职工大学、江阴市卫生学校、江阴交通职业学校、江阴建筑职业学校办学资源,建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6月,与培尔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实行资源共享,培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和学生工作委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
2008年11月,被评为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7系2院2部,开设41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编人员469人。专任教师341人,其中博士10人,教授24人。另有兼职教师156人,其中江苏省产业教授5人。建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1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8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4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技术能手4人,江苏紫金文化优青1人,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0.7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70.08%,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业互联与先进智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服装实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训基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来,学校学生在国家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省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2项。
截至2021年11月,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9项;获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百年荣光最美无锡”庆祝建党100周年无锡市青少年学生征文比赛中获大中专组三等奖。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来,学校教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参加省级以上微课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0项;获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2项、“1+X”项目14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江苏省信息融合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智能网联工业电机驱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发表论文313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8篇,获评省级论文奖1篇、地市级论文奖15篇、县市级论文奖61篇,校级论文奖37篇;立项无锡市软课题6项、企会合作项目1个,立项江阴市科协软课题6项,科普项目1个,企会合作项目3项、学术交流项目1项;结项无锡科协软课题6项、企会合作项目2项,无锡市哲社联哲社招标项目3项,江阴市科协软课题6项、科普项目1项、学术交流项目1项、企会合作项目3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8月,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51.7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为48.3万余册,图书种类为161145种,期刊合订本2.2万多册,光盘1.2万多片,拥有“中国知网”的“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读秀知识库”“超星学术视频”等4个电子数据库。
《江阴高职研究》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期为季刊,页码80页。期刊设有“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高职教育发展史研究”“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工程技术科学成果及应用”“教学广角”等栏目。期刊被第二届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评为“十佳内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先后与江苏海澜集团、江苏法尔胜集团、江苏兴澄特种钢铁、江苏双良集团、江苏澄星磷集团、江苏华宏集团、江苏中基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江苏扬子江船业、江苏海基新能源、江阴蔚蓝环境、无锡富爱特磁电等签订产学研协议,推进校企合作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合作班等合作形式;学校面向社会、企业单独或与合作高校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本专科7100余人,其中面向艰苦行业和校企合作试点项目招生近千余人。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旅游专业学生与台湾
东南科技大学学生共同举办六届海峡两岸徐霞客文化交流活动;与
加拿大联邦学院会计专业、
圣劳伦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合作办学;与
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签订校际间合作协议;电子商务专业与江阴跨境电子商务分会合作,组织跨境电商培训,推荐学生到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就业;机电系、管理系、艺术系分别为江阴市成宇电器、江阴蔚蓝环境机械、江阴中盛佳信装饰等定制产学研项目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自强不息,立德树人
释义:“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学院40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一部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发展史。学校、教师、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牢牢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务实中抓机遇,在创新中求跨越,点燃二次创业的热情,实现“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鲜明个性、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的美好蓝图。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指树立德业,培养人才。学院要加强深度的校企合作,通过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民主管理等多种途径,既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培养其核心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道德教育融汇其中,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实现“现代班组长”的系统培养、全面培养。
崇实、善思、笃行、敬业
严教善导、爱生创新
尚德崇能、践行致远
社团文化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快乐随手捡”志愿服务社、红舞鞋社团、九渊国学社、鼎盛物流协会、绿野环境社等学生社团59个。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辩论赛、主题签字活动、主题合唱比赛、舞蹈专场晚会等学生活动。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