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瑜,男,汉族,1941年出生,
江苏太仓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汪世瑜,14岁入浙江昆剧团,工小生,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他的扮相清秀俊美,嗓音甜润,身段潇洒,尤其擅演风流俊爽之才子书生,表演上不拘泥于程式,注重以情出戏、以情感人,声情并茂。
任浙江昆剧团演员、副团长。1986年获第三届戏剧
梅花奖。长于
扇子功和手指技巧的运用。擅演剧目有《
风筝误》、《
墙头马上》、《西园记》等
艺术特色
汪世瑜扮相清秀俊美,嗓音甜润,身段潇洒,颇具名家风范。他擅演风流俊爽之才子书生,表演上不拘泥于程式,注重以情出戏,以情感人,声情并茂,深受观众和行家推崇。
艺术人生
14岁那年,汪世瑜陪着同伴去考国风苏昆剧团,主考官正是知名小生
周传瑛。考完了同伴,周传瑛问汪世瑜:“你考不考?”汪世瑜从小有点“人来疯”,像闹着玩似的也跟着进了考场。 “考题是
《玉簪记·琴挑》,第一句是:月明云淡露华浓。那个‘浓’字我不会念,周先生反复教了我几遍,再测了一下身体
柔韧性。我并不怯场,一会儿就出来了。”
“过了半小时,周先生碰到我在考场外玩耍,顺便问了一句:小鬼,刚才那句还记不记得了,我脱口而出:月明云淡露华浓!先生很满意,我阴差阳错地被录取了,同伴却落榜了。”
《
玉簪记·琴挑》,算不上汪世瑜的代表作,却是他一辈子难忘的一折。因为这不仅是他接触
昆曲的第一戏,同时也是他登台唱戏的第一出。14岁的汪世瑜,从“琴挑”开始了他的戏剧人生。
1955年那会儿,胜利剧院是杭州城里最好的剧院。汪世瑜在跑了一年的
龙套,唱了一年的大花脸之后,终于独自登台,而且是演他喜欢的英俊小生。于是,从《
牡丹亭》里的
柳梦梅到《西园记》里的
张生,一直到《长生殿》里的唐明皇,汪世瑜演了一辈子英俊小生,清俊风流,让小姐芳心爱慕的帅书生。
汪世瑜20岁出头时,就已经在杭州城里颇具票房号召力了。“那时候每天演戏,常常是一天演两场,把自己演得很瘦。你想想,一个
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才87斤,唯一的好处就是特别适合演穷酸的书生,呵呵。”
汪世瑜这辈子,荣获过戏剧演员最高奖项——
梅花奖,也担任过浙江京昆剧院院长,年纪大了,被好友
白先勇“拖”到苏州打造“青春版”
昆曲《
牡丹亭》——昆曲带给他荣誉,也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空间。
他的师傅——已故著名昆曲小生
周传瑛曾说:“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戏其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汪世瑜说,半个世纪与昆曲相伴,或许这就是缘,戏缘。
演绎牡丹亭
由这位老艺术家任总导演的青春版
昆曲《
牡丹亭》,这几年在全国各地许多高校巡演,深受年轻大学生的喜爱,激起很多高校学子对昆曲的兴趣,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提这个提案的信心。“这说明我们的下一代并不排斥传统艺术,关键是我们要引导他们去欣赏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传统戏曲也能在年轻人中唱响。”
艺术传承
越剧演员
徐铭胆子一向很大,2012参与投资自己主演的越剧《一缕麻》,并赚了钱。昨天,徐铭又跨行拜
昆曲名家汪世瑜为师。中国几乎所有剧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昆剧的滋养,所以昆曲被誉为“
百戏之祖”。越剧人则亲切地称呼昆曲为奶娘,因此,徐铭跨行
拜师,得到了她的老师、越剧表演艺术家
范瑞娟的支持。
“这下奶娘变成了亲娘,一定会好好学。”
徐铭在拜师仪式上,一跪一叩。
实际上,在此之前,汪世瑜有三个弟子:
陶铁斧、
周志清和
俞玖林。“三个都是男弟子,两个
昆曲演员,一个
婺剧演员,这次来了个越剧演员,还是个女弟子。”汪世瑜说,他曾给弟子俞玖林定了一种魔鬼训练。每次形体训练要开肩,胸前的软骨吱吱响,一年下来,俞玖林脱胎换骨,气质就这么出来了。也因此,俞玖林挑起了青春版《牡丹亭》男主角的担子。
徐铭走的路子不一样,教她昆曲,是让她更好地演越剧,这是她的饭碗。拜师后,汪世瑜将教徐铭昆曲表演,让她了解不是在演一个行当,而是学会表现人物。他的设想是把徐铭打造成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小生,这和《一缕麻》中的“呆大”完全不一样。“如果不行,那就换条戏路,是金子总会发光。”汪世瑜信心十足。
著名导演
杨小青见证了整个拜师过程。对越剧演员的跨行拜师,她特别推崇:“现在很多演员都忘本了,连最基本的表演样式都忘得一干二净,希望有更多的演员去学学
昆曲。”
演艺经历
2023年2月14日,执导的越剧《
狮吼记》在福州芳华剧院首演。
获得奖项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
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参加全国
昆曲展演,被文化部表彰为“有显著成就”的艺术家。现为
浙江昆剧团名誉团长。他十四岁随团学艺,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周传瑛,工小生,冠生,
鞋皮生兼能,尤以“
巾生”见长,经四十余年舞台磨练,蜚声海内外,获“昆曲巾生魁首”之誉。汪世瑜扮相清秀俊美,嗓音甜润,身段潇洒,颇具名家风范。他擅演风流俊爽之才子书生,表演上不拘泥于程式,注重以情出戏,以情感人,声情并茂,深受观众和行家推崇。在四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成功地塑造了《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园记》中的张继华,《桃花扇》中的候朝宗,《
风筝误》中的韩琦仲,《
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浮沉记》中的赵文清等诸多光彩的艺术形象。《拾画.叫画》、《琴挑》、《跪池》等拿手好戏的表演更是丰采独具,令人叫绝。曾先后在北京和杭州两次举办“汪世瑜
巾生专场”。为浙江各戏曲剧种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他多次赴美国、日本、泰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讲学,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汪世瑜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委员会委员,浙江
文联委员,中国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
昆曲研究会副会长。
2020年12月25日,获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授予的“百名优秀戏曲专业专兼职教师”的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2日,拟入选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合格等次人员公示名单。
2022年5月,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合格等次人员公示名单。
人物轶事
67岁的汪世瑜已经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每一年参加全国“两会”,他总不忘为保护
昆曲艺术而疾呼。“每年我都会提两三件关于昆曲的提案或建议。作为一名来自文艺界别的委员,我有义务和责任为保护人类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说起心爱的昆艺术,这位老艺术家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第一次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候,提的第一件提案就是‘救救
昆曲’。那时,很多地方的昆曲院团都面临生存的
困境。”自2001年昆曲被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国家对昆曲艺术的保护和振兴工作十分重视,加强指导,制定规划,拨出了专项经费,举办了一系列宣传和展演活动,扩大了昆曲的影响,昆曲院团面临的困境也有所改善。汪世瑜风趣地说:“现在昆曲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存危机暂时
解除了,但艺术的真正生命力在于传承,最重要的是下一代的继承与发扬。所以,2008年我要再次建议把昆曲艺术列入高等学校素质教育课程。” 汪世瑜高兴地说,我省不仅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文化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我省正在建设文化大省,“八大工程”中专门指出要实施文化保护工程,这为我们保护好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