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啸风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国际笔石工作者组委员,国际几丁虫分会和志留系分会通讯委员,国际冈瓦纳研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宜昌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人物简介
汪啸风,男,1939年2月生,中共党员,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原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层古生物专业,1965年获该院研究生毕业,曾兼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国际笔石工作组委员,国际几丁虫和志留系分会通讯委员,以及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地层学杂志等刊物的编委。汪啸风同志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研究,主要是奥陶—志留纪地层和笔石研究,同时不断探索与研究几丁虫,层序、事件地层及有机壳化石反射率和关岭古生物群等相关领域。在长江三峡地层古生物研究,保护海南岛地质、关岭古生物群等研究方面均取得一系列原创性、创新性成果。他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对湖北宜昌黄花场中/下奥陶统界线剖面长达30多年研究,成功界定中奥陶统暨奥陶系第三个阶的“金钉子”,即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并使其所建大坪阶阶名列入国际地质年代表之中;首次提出含关岭生物群的黑色岩系是世界上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化石库,并建立野外展览馆,推动了“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在普及地学知识、拉动地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面,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效应。
主要成果
汪啸风研究员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13部。其中10余篇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奖,特等奖2篇, 一等奖3篇, 二等奖5篇。他牵头完成并出版的《长江三峡生物地层学》、《海南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和《扬子地台中部震旦纪和早古生代有机岩石学》(中德合作,英文版)三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另有两项合作完成的科研成 果“中国奥陶系达瑞维里阶界线层型与奥陶系对比”和“长江三峡地层及沉积事件”分别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地矿部 科技成果三等奖。他担任指导、撰稿与中国地质大学合拍和出版发行的科教片“长江三峡史前的奥秘”获湖北省教委优秀电视 教育片一等奖。
出版图书
研究领域
汪啸风研究员长期从事奥陶系志留系笔石化石的研究,是国内外该领域著名专家。他密切追踪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科的研究动向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在笔石分类与演化,几丁虫生物地层学,末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生物、层 序和事件地层学,生物多样性事件,古生物地理及有机岩石学,海南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黑色岩系的形成环境和造山带构造 地层研究等及地质遗迹保护方面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在地矿部“九五”重大基础项目研究中,他所领导的研究集体结合三峡大坝建设,在长江三峡地区珍贵地质遗迹保护、太古代至中生代多重地层划分和海平面升降变化研究方面做出了具有重要科学意 义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调查下,他正领导着一个汇集了全国十几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 地层古生物专家和中青年科技人员所组成的科研群体,开展“中国古大陆环境变化及其年代、生物、层序和事件地层响应”的 科研项目。其中有关“关岭生物群”的研究,一改传统思路,不仅在贵州关岭地区科学地发掘出大量海生爬行动物(龙)和海百合化石,而且利用所发现的化石建立了野外天然观察点,为建立关岭生物群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打下了初 步基础,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赞扬。
改革开放以来,汪啸风研究员每年都接待国外同行来访,并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和进行合作研究,先后六次访问德国, 并在柏林工业大学讲学。同时结合科研和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
参考资料
汪啸风.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2013-01-31
汪啸风.中国地质调查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7 10:28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