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村,位于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在东石圩东部,离圩镇约1公里。汶水村东部是东汶村,南接双石村,西邻东石圩,北面是凉庭村。含中汶、汶南、下汶三个自然村,辖联塘岗、墩上、围里、东风、上寨、上白泥坑、长潭陂、东布塘、龙珠陂、汶南、大屋场、圩下、下肖陂、新屋背、楼背、新围里、新寨、田心共18个村民小组。共611户,2310人。汉族,讲客家话,村委会建在下汶村S332线公路旁。
名字由来
据传该区为历史旱区,过去因缺水,八方找水源而“问水”,后改称汶水。
社会概况
1961年以前的汶水大队含东汶村的范围,1961年分成两个大队。1989年改设汶水管理区,1999年设汶水村委会。
省道S332线横贯该村,还有水泥路面村道1.5公里,通往汶南大屋场一带,
交通十分便利。
地下矿藏有铁矿和石灰石。
境内有汶水小学一间。
经济概况
全村有耕地1924亩,山林面积409亩。农产水稻、花生、玉米、黄豆等。水果面积100多亩,沙田柚、三华李等。农业人口年均收入3594元。
汶水村委会600多户人,多为林姓,还有赖姓。村民多数已饮用山泉水、自来水。
信息通道
【白泥坑】 村东南,坪山岗山背,村里多白色瓷土而得名,距村委会3公里,姓林,明朝嘉靖年从福建上杭迁到东石定居,何时从
东石村迁至这里,不详,共住13户65人,以农业为主,产煤炭,未成熟,没开采。
【汶南】 汶水村的南部而得名,东石河从旁流下,50户200多人,全为林姓,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村民以水稻为主,距东石圩较远,部份经营小生意卖小菜等为业。
【楼背】村委会西距0.5公里,林姓60户25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旧时这里有一座建筑较精美的楼房而得名,村民以种水稻为主,兼做小生意和种些蔬菜出卖。
【墩上】 村委会附近,这里全是林姓,45户21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农业为主,这里旧时有一大土墩子,故名。
【柑子园】 旧时曾有段时间种了很多柑子而得名,村委会北距0.5公里,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纯姓林,35户150多人,以农业为主。
【连塘岗】 住村委会东,距0.5公里,纯姓林,48户22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农业为主,东石—泗水公路由此绕过,交通便利,地名来历不详。
【龙珠陂】 村委会东南方,距0.5公里,姓林,44户27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农业为主,地名来历不详。
【长潭陂】 村委会东距0.5公里,林姓,43户22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农业为主,地名来历不详。
【田心】 村西南方,距1公里,林姓,41户22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种田为主,部份经营小生意,种蔬菜为副业,因该处建房定居时,坐落在田塅中间,故名田心。
【新屋背】 住处村会西南,距0.5公里处,东泗公路旁,交通便利,林姓22户12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农业为主,地名来历不详。
【大屋场】 村东南方,距村委会1.5公里,其中又分上大屋场和下大屋场,林姓,45户25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此处定居时所建房屋较大型,因而得名,下大屋场与双石村的上石礤接壤。
【东布塘】 有说“东墓塘”,地处村委会东南,距1.5公里,坪山岗脚下,林姓17户85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地名来历不详,有锰矿资源,未开采。
【新寨】 村委会北面,距1公里,林姓16户80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农业为主,地名来历不详。
【火贴脑】 村委会北面距1公里,林姓,40户18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农业为主,据说这里过去曾遭火灾、贼劫,后称“火动脑”,现名“火贴脑”。
【下肖陂】 村南部,距村委会0.5公里,林姓13户6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从上杭迁来,以农业为主,附近有一座灌荫陂头而得名,东石—坝头河流从旁而下。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