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
渤海国铁利府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渤海国置。隶属于铁利府管辖,位置在今桦南县境内。契丹灭渤海国之后,汾州居民被契丹强行迁移辽宁一带、汾州城被大火烧毁之后汾州城逐渐变得荒凉。辽代时,黑水靺鞨南下原渤海国故地、改称女真,建立五国部,汾州分别属五国部中的越里吉部和越里笃部。
建制
公元698年(圣历元年),突厥默啜可汗武周反目,攻入妫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今河北中西部),契丹与又依附于突厥,于是中原通往东北的交通道路被阻隔。大祚荣审时度势,在东牟山旧国(今吉林敦化县敖东城)建立政权,并以尊称“da(古通古斯语,即酋长)”,自创其姓大氏,自称“震国王”(一作振),是为渤海开国之始。
从大祚荣建国的过程来看,自营州东奔是最重要的环节,而其东奔队伍的构成则是以靺鞨人为主,高句丽人次之,并夹杂有少量的汉人契丹人等,这些人就是渤海立国的基础。
大祚荣为了巩固震国政权,不但在建国之后便立即遣使与突厥结盟,而且又通好南面的新罗,巧妙地在强权林立的四邻之间斡旋,故在数年之间,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疆域南接新罗,北邻黑水靺鞨,西连契丹、突厥,所属人民囊括了了靺鞨、高句丽、汉、契丹、、突厥、室韦等民族,有户10余万,胜兵数万,地方5000(一说2000)里,成为当时东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705年,唐中宗复位,派侍御史张行岌招抚大祚荣。大祚荣接受招抚,向唐朝称臣,并遣次子大门艺随张行岌入侍,留为宿卫。唐朝准备进一步册封大祚荣,但“会契丹与突厥连岁寇边,使命不达”,故册封一事暂时搁置。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于公元713年(先天二年)遣郎将崔忻鸿胪寺卿,前往震国,拜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且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此后“渤海”遂成为其新国号。崔忻将其册封大祚荣的事迹刻在都里镇(今辽宁旅顺)的一块石碑上,即“唐鸿胪井碑”,成为见证唐渤关系的重要物证。
随着大祚荣受到册封、成为唐朝辖下的羁縻政权,新生的渤海国的安全得到保障,唐朝也缓解了东北的压力。大祚荣在位期间,先后6次派儿子或臣僚入唐朝拜,中原文明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渤海,促进了渤海经济社会的发展。719年,大祚荣去世,“其国私谥曰高王”,唐玄宗追赠其为特进,并遣使吊祭。
渤海国建立之后,逐步兼并了靺鞨铁利、安车骨、拂涅、号室等部,在铁利部设置铁利府并管辖着广州、汾州、蒲州、海州、义州、归州,汾州城的位置在今桦南县境内。
灭亡
926年,渤海国被契丹国所灭,契丹以其地为东丹国。渤海国历时229年,传15王。
契丹灭渤海国之后汾州居民被契丹强行迁移辽宁一带、汾州城被大火烧毁之后逐渐变得荒凉。
五国部
辽代时,黑水靺鞨南下原渤海国故地、改称女真,建立五国部,汾州分别属五国部中的越里吉部和越里笃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2 11:00
目录
概述
建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