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
辽宁省沈阳市辖区
沈北新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九个主城区之一,地处沈阳市区北郊,位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东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三环,北隔辽河、万泉河与铁岭法库县相望,东与抚顺市、铁岭市毗邻,西接辽西走廊,与新民市于洪区相连。区境介于北纬41°54'—42°11',东经123°16'—48'之间,总面积81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 ,沈北新区辖10个街道,4个农场,1个林场,1个种畜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沈北新区常住人口为619375人。
历史沿革
195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沈阳县,以沈阳市郊区的434个行政村和抚顺市郊区的7个行政村为其行政区域。
1956年6月22日,辽宁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设立的沈阳县划归辽阳专区。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沈阳县,设立沈阳市新城子区,以沈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沈阳县其他地区分别并入沈阳市6个市区。
199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1998]61号)批准:撤销沈阳市新城子区财落堡乡,设立财落镇
2000年,新城子区辖2个街道、6个镇、6个乡。
2002年12月13日,辽政[2002]323号批复:1.撤销望滨乡,调整马刚乡行政区域。将原望滨乡所辖的曾子沟、章子沟、黑林子、合心、房身沟、山城子6个村(区域面积25.85平方千米)划入马刚乡。区划调整后,马刚乡政府驻地(柳条河村)不变,区域面积103.5平方千米,辖19个行政村。2.调整蒲河镇行政区域。将原望滨乡所辖的望滨、南三家子、东四家子、闫家、古砬子、湾沟6个村(区域面积25.12平方千米)划入蒲河镇。区域调整后,蒲河镇政府驻地(蒲河村)不变,区域面积81.09平方千米,辖26个行政村。
2006年3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城子区与辉山农业高新区合署办公,组建沈北新区。
2006年10月,新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和国家批准的开发区管理权限,实行封闭式管理。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 ,沈北新区辖10个街道,4个农场,1个林场,1个种畜场。沈北新区政府驻地明珠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沈北新区东邻棋盘山、世博园,西接沈西工业走廊,南靠沈阳市中心城区,介于东经123°16'—48',北纬41°54'—42°11'之间,总面积81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沈北新区位于长白山余脉,与辽河交汇,东部丘陵、中西部平原。境内辉山、七星山、帽山三山耸立,辽河、蒲河、长河三河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开阔,平均海拔为58米;全区地势自东向西倾斜,东高西低,东部属丘陵地貌,中部属黄土堆积平原,西部属辽河冲积平原。
气候特征
沈北新区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地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干燥而寒冷,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多雨,多南风和西南风;春秋两季较短,风沙较大。月平均气温最高24.6℃,最低-12.7℃,最高极气温为39.3℃,最低极气温为-33.1℃。平均年降水量为755.4毫米,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93.8天,降雪日数历年平均为29.9天,全年晴天平均为136.7天,雨天为145.4天,阴天为83天。地面冻结深度为1.2—1.4米。
水系水文
沈北新区新区境内有蒲河辽河、长河、左小河、九龙河、万泉河、南小河等七条河流。
流经境内的较大河流有辽河和蒲河。其中辽河水系有万泉河、羊肠河、长河和左小河;浑河水系有蒲河和九龙河。辽河主流上游老哈河汇合西拉木伦河后,称西辽河。西辽河于台河口分为南北二支,南支为主流西辽河,北支为新开河。二河于双辽汇合后南下,至福德店汇合东辽河后始称辽河。经铁岭后转向西南,至六间房再一分为二,一股南流为外辽河,在三岔河与浑河、太子河汇合,称大辽河,经营口市注入渤海;另一股西南流称双台子河,经盘山南汇绕阳河后,注入渤海。1958年后,在六间房堵截外辽河流路,使浑河、太子河成为独立水系,辽河主流改由盘山南入海。辽河上游流经黄土丘陵,会合坤都河、英金河、崩河、羊肠子河后流入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至昌图福德店,长882千米;西辽河接纳南岸支流教来河后地势降至300米以下,向南穿过辽北低丘,接纳招苏台河、清河、柴河、泛河等,进入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至石佛寺为辽河中游,长210千米;下游穿流冲积平原,北岸汇入秀水河、养息牧河、柳河等,至双台子河口长302千米。蒲河贯穿沈北地区,长度约47.5千米,(其中沈北新区内蒲河段39千米)是集防洪、排涝、灌溉及生态工程于一体的市管中型河流。
矿产资源
沈北新区中部地区蕴藏煤炭和矿泉水资源,东部山区有大量的石灰石、大理石、滑石和硅石等矿产。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沈北新区户籍总人口28万人。
2020年底常住人口60万,其中住校大中专学生15万、城市居民35万、农村居民10万,居民人口中有满、蒙、朝鲜、锡伯等40个少数民族,其中锡伯族2.2万人,是锡伯族故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沈北新区常住人口为619375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1年,沈北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6.4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96.4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78.0亿元,同比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为5.5:49.5:44.9。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207.8亿元,比上年增加14.1亿元,同比增长7.3%。从近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发展趋势看,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第三产业投资稳步提高,达到172.2亿元,占比重82.9%;第二产业35.4亿元,占比重为17%;第一产业1690万元,占比重为0.1%。
财税收支
2021年,沈北新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增值税11.2亿元,同比下降2.6%;企业所得税6.6亿元,同比增长2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7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4亿元,同比下降5.2%;教育支出7.4亿元,同比增长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亿元,同比增长63.6%,卫生健康支出2.5亿元,同比增长21.2%。
人民生活
2021年,沈北新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88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94元,同比增长10.3%。
第一产业
2021年,沈北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0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农业产值20.3亿元,林业产值0.7亿元,牧业产值18.1亿元,渔业产值2.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亿元。
第二产业
2021年,沈北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工业产销率97.7%。农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产值为340.4亿元,同比增长18.2%;装备制造业产值为152.2亿元,同比增长9.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沈北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亿元,同比增长10.0%。对外开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103万美元。
房地产业
2021年,沈北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55.2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7%,增长12.7%。
金融业
截至2021年末,沈北新区金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1.7亿元,同比下降24.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9.2亿元,同比下降29.8%。贷款余额163.0亿元,同比下降8.7%。
交通运输
沈北新区地处东北城市走廊中部,京哈高速、101、102、203国道贯穿全区,京哈、沈大、哈大、长大铁路干线在此经过,京哈高铁新沈阳北站即将在道义地区开工建设,距东北最大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直线距离30千米,高速公路和铁路与大连港、锦州港、丹东港、营口港直接相连,距离180—370千米。区内建成“八横十纵”主干路网体系,市政道路和产业园区道路完善,地铁2号线、4号线北延线将沈北与母城紧密相连,即将建设地铁7号线北延线和轨道交通11号弦线。拥有160余家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企业,仓储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拥有公交线路29条。
沈北新区对外交通主要有:
1、铁路:京哈客运专线哈大客运专线、长大铁路。
2、高速:沈康高速公路哈大高速公路以及三环高速公路。
3、国道:101国道102国道203国道
4、省道:103省道、107省道
5、快速路:四环快速路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6年,沈北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申请专利1021件。
教育事业
2016年,沈北新区共有各类教育机构24所,由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6所大学组成的沈北大学城,由辽宁装备技术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等12所高职院校组成的辽宁高职城,由东北育才、沈阳二中等16所名校组成的名高中城,构筑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互补的教育体系,每年可培育各类人才5万人以上。道义小学及幼儿园建设工程、二井小学等8所学校设施改造工程完成,辉山小学及幼儿园、矿务局中学二期工程主体完工,雨田实验学校开工建设;与沈阳大学合作,组建沈阳大学虎石台附属实验学校;新区获批沈阳市首批教育现代化试点区。
截至2016年末,沈北新区有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等25所大学和职业学校,在校师生16万人,有中小学29所,在校师生4.4万人。
文化事业
2016年,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升工程全部完成;锡伯族博物馆主体完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100余场次。
卫生事业
2016年,沈北新区有沈阳维康医院、盛京医院沈北分院、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沈北新区中心医院等4所大型医疗机构,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100%;盛京医院沈北院区及沈阳急救中心沈北分中心投入使用。
社会保障
2016年,沈北新区培训城乡劳动力3363人,实现城乡实名制就业1.41万人,新增创业76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区社会保险办事大厅,实现五险合属办公,养老、失业等保险待遇显著提高;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发放各类优抚、救助资金5100余万元。
基础建设
2016年,沈北新区畅通工程30千米城市道路和41千米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完成,沈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沈闫线改扩建工程启动;宜居乡村建设任务及1885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完成151台燃煤锅炉拆小并大和清洁能源改造任务,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展开,综合利用率达到91%;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建立341个基础网格和城管数字化二级指挥平台,开展了市政设施、交通运行、小区环境等15项专项治理。
2018年,沈北新区投入2.7亿元实施了34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1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74万户,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投入2.3亿元实施了682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切实解决了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拆除违建8935处、73万平方米,有效拓展了居民活动空间。拆除旱厕55座,投入2800万元新建水冲及环保公厕45座、改造农村厕所4100座,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6500万元完成了道义大街和54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工程,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
风景名胜
荣誉称号
沈北新区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被科技部批准为东北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
全国十大物流重镇
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10月,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参考资料
沈北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2 09: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