沕沕水发电厂,是在
朱德总司令的亲切关怀指挥下,建设的我党我军第一座
水力发电厂。这座
水电厂的建成,解决了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的生活、办公用电,为党中央毛主席指挥辽沈、
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的需要 1947年4月16日,
刘少奇、
朱德率领中央工委机关离开陕西
临县三交镇,来到
西柏坡,指导晋察冀的革命工作。当时,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战争处在战略转移的关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兵工厂从张家口以分散的形式迁往平山北冶、南冶、唐家会、罗汉坪等村庄。那时兵器生产全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战争前线的需要,急需电力能源,提高生产能力。同时,党中央即将迁往西柏坡,作为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也需要解决工作照明、发报的电力。为此,决定利用沕沕水高落差的瀑布建造
水力发电厂,并成立了
晋察冀边区第一发电工程处。
传说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47年3月,
朱德总司令把建厂选址的任务交给了华北工业交通学院的领导黎亮和张子林同志,他们带领十几名技术人员先后考察了
滹沱河及其支流卸甲河、冶河,不是流量小,就是落差不足。在他们为选址犯愁的一天夜里,张子林作了一个美梦:在地处偏僻的深山密林中看到泉水奔腾,急湍飞泻,高兴地大喊起来,惊醒了同炕就寝的战友们,他一边津津有味的讲述梦境,一边无意地翻阅枕边一本破损不全的《平山县志》,发现“沕水瀑布从天降”的记载。大家兴奋地跳了起来,连夜奔向沕沕水,进行了三天的考察,目睹飞流直下的百丈瀑布,湍流不息的甘冽泉水,林木繁茂的高山深谷,并且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五龙凿山开泉、水母降福人间、圣水防灾灭病、菩萨保佑平安、年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等民间传说。他们情不自禁地称赞这里是天赐的绝好厂址。
朱总司令听了选址情况和意见的汇报后,幽默地说:“五龙圣母也是我们的保护神,发电厂就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电厂建成后,朱总司令专程参加竣工典礼,剪彩、讲话,亲手启动水轮机发电,电力源源不断送往西柏坡和周围兵工厂。从而,沕沕水发电厂也就成为了我党我军建设的第一座
水力发电厂,及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祥地。
发电机,让人纳闷的是,这里用的发电机是德国西门子制造的。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为什么还买进口的呢,其实,这台设备不是买来的,而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为寻找发电机,十多位同志跑遍河北、山西,结果不是机件残缺不全,就是功能不合适,后来得知:刚刚解放的井陉煤矿从敌人手里缴获了一台发电机,还正是电厂所需要的。从
井陉矿区到沕沕水30多公里,运输任务相当艰难,上有敌机,下有深谷,多是羊肠山路。为避开敌机的骚扰轰炸,他们白天修路搭桥,夜间秘密行进,整整用了七个昼夜,途中还牺牲了三名同志。眼看只有几里路就到沕沕水了,汽车却抛了锚。附近村民得知后,纷纷牵出自家的牛和驴,通过畜拉人推,终于到达沕沕水。
电线,从机房引出的电线是解放战争后更换的,而原来的电线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当时输电用的电线,必须到石家庄购买,由于石家庄被国民党军队盘踞,控制十分严密,很难带出成捆成盘的电线。于是负责解决电线的五名同志,化装成收破烂的到石家庄收购旧电线。旧电线不但粗细不一,材质不同,而且数量不够,很难接到
西柏坡。为此,他们夜间潜入石家庄近郊封锁沟,剪断国民党军队布控的铁丝网运回工地。这样,旧电线细股并粗股,粗股拆细股,解决了通往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46公里的输电线路。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建厂房所用石料、木料,全部就地取材,砌墙没有水泥,用石灰拌红土代替;输电没有电线,靠检来的旧铜、铝电线及剪掉敌人封锁沟的铁丝网拼接。配电盘上的仪器仪表,绝大多数是通过地下党组织从石家庄寻找的旧品。建厂预算投资为28万万元(旧币),实际支出仅7万万元。在条件如此简陋的困境中,半年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安装使用的发电机,是解放井陉煤矿的战利品,60多里的运输路程,前有崎岖的山路、河渠,上有围追堵截的敌机,三十多名运输者白天修路、搭桥,夜间密密行进,牺牲三名同志,历时七个昼夜,才运到现场。制造安装设备,常常为解决一个小小的零件,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到国民党盘踞的石家庄去寻找购买。
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开拓精神 关键设备水轮机,既无成品又无处购买,设计人员连见都未见过,他们仅凭一本在旧书摊上找到的日文版技术资料,边翻译边研究,边设计边改进,终于研制成功,其性能超过日本的技术要求。
军民团结、携手共建的协作精神 运输发电机的旧汽车途中“抛锚”,周围村庄的农民纷纷自发牵出牛、驴,靠畜拉人推,运抵现场。在施工工地,到处可以看到当地农民与子弟兵并肩奋战的身影。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七届二中全会倡导的艰苦奋斗的
革命精神。
沕沕水电厂纪念馆 由于这里地处深山,道路坎坷,交通不便,不仅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沕沕水发电站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也没能得到发挥。2002年,沕沕水风景区开始开发,景区开发者为了弘扬沕沕水电厂的革命文化传统,在水电站旧址附近创建了“沕沕水电厂纪念馆”。一批老革命家、老将军非常重视纪念馆建设,先后到沕沕水视察,为纪念馆题词,向纪念馆捐赠革命文物,省、市、县各级领导及省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也对纪念馆建设和风景区开发给予大力支持,并于2004年投资整修了通往景区的旅游公路。2004年对外开放以后,沕沕水风景区很快成为社会各界认知和关注的焦点。一年来,沕沕水累计接待了20几万省内外旅游者,较好地发挥了自身寓教于游的作用,带动了深山区脱贫奔小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