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乱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国发生的政变
沙丘之乱是指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主父(赵武灵王)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览(一说是寻找墓冢地点),分住两处宫室。公子章(武灵王长子,惠文王之兄)认为时机已到,就利用他的党徒和田不礼作乱,假传主父命令召见惠文王。相国肥义狐疑有诈,故先行进访,并留精兵拱卫赵王,不久一代名相肥义被刺杀。公子章率兵与惠文王卫队交战,但宫室防卫严密久攻不下。数日后,掌赵国兵权的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到,调集四邑的军队前来平定这场变乱,最终击退公子章和田不礼,消灭了他们的党徒,安定了王室。
简介
赵武灵王长子公子章,母韩氏,原为太子,因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公子何为太子。
前299年,赵武灵王攻破中山国都城灵寿,并吞了中山,迁中山王到肤施。武灵王见公子章失位,且侍奉弟弟,又不忍心,一度想将赵国瓜分,由二子各自为王,后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之封于代郡(今河北蔚县),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宰相。
将军李兑知道公子章不能忍受这样的屈辱,日后必然谋反,并劝谏肥义自保,肥义虽然知道结果,但仍然决心保护公子何。肥义甚至还说:“如果有人要跟赵何相见的话,一定让我走在前面。”
前298年,赵武灵王禅让赵何,是为赵惠文王,武灵王自称主父(君主之父)。
前295年主父和惠文王游于沙丘,公子章与田不礼诈称主父召见惠文王,打算将他谋杀,以篡位肥义知道其中有诈,代替惠文王先去,被杀。公子成和李兑邯郸赶来平乱,发四邑之兵,杀田不礼。公子章逃到主父宫中,主父因为父子之情,接纳了公子章。
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主父宫殿,终于杀了公子章。不过公子成和李兑害怕主父对他们两人报复,甚至灭族,只好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围困,对宫中的人说:“后出来的人灭族”,宫中人都逃了出来。
主父逃不出来,苦无粮食,把树上的小鸟都掏来食用,过了三个月左右,在宫中饿死。谥为武灵王。
事件前因
沙丘之乱,或作沙丘宫变,是指战国时代赵国的一场兵变。赵主父(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游玩,安阳君公子章趁机发兵攻击赵惠文王,意图夺位。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勤王,公子章逃跑,主父竟然接纳了公子章,公子成和李兑杀死公子章后,为了卸责,继续围困主父,主父因而饿死。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公子何,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傅。赵武灵王自号主父。
宗法制度而言,赵武灵王违背宗制,废嫡立幼(赵武灵王原有嫡子公子章,但由于爱惜幼子公子何而传国),又不忍废老太子,欲分代郡为之国,为其后赵国内乱埋下伏笔。
事件过程
废太子公子章,年长太子10岁,英武多谋,有军功,又长期据太子之位,故党羽众多。主父起初是把长子赵章立为太子,后来得到吴娃,非常宠爱她,为此不出吴娃之宫好几年,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了太子章而立赵何为王。吴娃死后,对赵何的爱也随之松弛,重又怜惜原来的太子,拟分代郡和已灭国的中山国,让长子任代王,而让两个儿子并立为王,为此犹豫不决。
兵败后,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跪求避难,主父竟纳其入。因此李兑、公子成兵围沙丘宫。李兑想向赵王何请示如何处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认为:以目 前之势,赵王定不忍下令诛其父兄。如此一来,围主父宫,赶杀公子章就会成为两人的罪过。事后如主父追究,他们难逃灭族。而如果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赵王何年幼且不明真相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后公子成遣人在宫门口高呼:最后出宫者族之。尽出主父宫人,但不许主父出宫。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围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和饮水。公子成对主父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主父被逼不得不掏鸟窝吃雏鸟,最后竟以壮年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在确定主父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其收尸。并发讣告告知各诸侯。事后惠文王任命公子成为宰相,封号是安平君,任命李兑为司寇。沙丘之乱结束。
事件后果
沙丘之乱,严重打击了正处于上升期的赵国国势。赵国王室受到巨大打击,赵国失去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和辅佐3代赵王的明相肥义。赵武灵王所确立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在此之后虽然形式上继续,但实际条令大多被废止。赵武灵王对赵国国家结构的改造,对赵国国家性格的重塑由此戛然而止,赵国从此失去了取代尚未完全变法成功的秦国成为超级强国的机会。
历史评价
梁启超认为赵武灵王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宋武帝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1903年,梁启超发表《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
历史学家翦伯赞有《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一诗:“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17:1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