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蚝是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的土特产,以其色泽乳白,肥嫩爽滑著称港澳和东南亚。
关于
沙井蚝最早的文字记载从宋代开始,文学家梅尧臣曾作诗《食蚝》: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此处的“归靖蚝”,就是
沙井蚝。这是中国人工养蚝最早记载。
沙井蚝之所以格外光润、鲜黄肥美,是因其不寻常的养殖法。大约在200多年前,有一艘载满缸瓦的木船在
沙井附近的海面上被台风打翻,当地的人们惊讶地发现海底的缸瓦片上,都寄生了又肥又大的蚝。从那时起,
沙井人就开始利用海区养蚝,并特意在收蚝前把生蚝搬到海水较深、饵料特别丰富的肥育区。
沙井位于珠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独特,海上浮游生物丰富。其蚝体大,肉质细嫩鲜美,被誉为“
海底牛奶”。
沙井蚝体大肉嫩,蚝肚极薄,有“
沙井蚝,玻璃肚”之说。
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帮助“沙井蚝重回
深圳”。在南澳、内伶仃岛等多处
深圳海域进行蚝类人工养殖研究。水产养殖专家在
沙井海上田园近珠江口一带开始了
沙井蚝的人工养殖实验,通过人工调控水的盐度、温度等方式,为沙井蚝建立一个接近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
沙井每年都要举办“金蚝节”,向人们展示海上田园风光、
沙井蚝壳墙景区、沙井蚝业景观、曾氏大宗祠景区、西海堤自然景区等相关蚝文化。
蚝(
牡蛎)-海洋给人类的恩赐,
牡蛎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以及牛磺酸、微量元素、如锌、钙等,素有“
海底牛奶”之称。
牡蛎含18种氨基酸、肝糖元,5族维生素、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办,牡蛎所含牛磺酸降血脂、降血压。生蚝是传统滋补品,据《
本草纲目》记载:“生蚝,治虚损,壮阳,解毒,补男女气血,令肌肤细嫩,防衰老。”生蚝其主要成分糖原能迅速补充恢复体力,并可以提高肌体免疫力。蚝还含有
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维生素B12中的钻元素是预防
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
牡蛎又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蚝又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用作放汤,煲粥,味道一流。
至尊蚝王:蚝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富含维他命、蛋白质和胆固醇,但患有痛风、高血压者则应小心控制食量。食用方法五花八门,可作为开胃前菜尝鲜生食,亦可料理加味后作为主食享用,即买即食,干蚝落汤美味先甜,配同煲粥味道更佳.
蚝豉,也称“蛎干”,一种海味,
牡蛎(也称蚝)肉的干制品。主产于广东,是广东人民春节必食的菜肴。
牡蛎,别名蛎黄、
海蛎子,是一种大众化的海味食品,它的肉营养丰富,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还有多量的维生素等,素有“海牛奶”之称。
牡蛎属贝类,是贝类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蚝豉的制法有两种:一般是把鲜
牡蛎肉及汁液一起煮熟,再晒干或烘干,制成的称“熟蚝豉”。若要保持全味则不煮,将
牡蛎肉直接晒干,便成为有名的“生晒蚝豉”。
蚝油,以蚝汁为主要成份,再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白砂糖、盐、
粟粉、
酱汁、山梨酸甲等配料,采用先进的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它给人以鲜甜可口、蚝香浓郁、回味无穷之感。
蚝油可烹调鸡、猪、牛肉、香菇等名菜佳肴,也可作腌料、芡汁、并可蘸食及捞拌粉面直接食用,为高级宾馆、餐厅、居家之高级调味品。
沙井曾称龙津。
南宋年间(l127年~1279年)隶属东莞县三都,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建村史。由龙津而易名
沙井,则与陈氏家族有关。北宋末年,
南宋理学家陈朝举为避战乱举家迁入归德盐场(现在的
沙井、松岗等一带)附近有个叫云林的地方定居生活。这里入海河道多沙,掘井时沙很多,就取地名为
沙井。
既因“井多沙多”得名,
沙井境内当然多井。
沙井中学内有一口原为云溪寺的井。宋进士曾宋珍有《云溪寺》诗一首:“溪水年年自浅深,山云日日半晴阴;溪山好处划开眼,看水看云快此心。”清康熙年间改为万寿寺,嘉庆年间又复旧名。
由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沙井的地方文物保护工作走在国内前列,在中国乡镇文物保护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旧时的归德盐场成为今天的
沙井镇沙四村,
深圳地区最早的古塔“龙津石塔”,就位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