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
闽江上游源流
沙溪,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闽江上游源流,发源于武夷山支脉杉岭山南麓的九县山(源头在建宁县均口镇),流经建宁、明溪、宁化,清流,永安、三明、沙县、延平等县市区,至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沙溪口与闽江主要支流富屯溪汇合称西溪,东流与建溪汇合称闽江。沙溪全长319公里,集水面积11793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总面积19.33%,全年不发生河干、断流和冰封现象。
干流概况
沙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溪河之一,沙溪发源于建宁县均口镇严峰山(属武夷山支脉杉岭山脉)南麓,向南经宁化、清流、永安、三明、沙县至南平市延平区沙溪口与富屯溪汇合为西溪,东至南平市延平区与建溪汇合而为闽江。沙溪是三明市主要河流之一,干流总长,《三明市志》称322公里,《南平市志》称319公里,《福建省志·交通志》则称328公里。根据《福建省志地理志》“由源头至南平双剑潭,闽江主流长度为351公里”及《福建省志·交通志》“在沙溪口汇富屯溪后为干流,至南平长20公里,习惯称西溪。”,则,沙溪长度为321公里。其流域面积,《三明市志》称在三明市境内流域面积11800万平方公里,《福建省志·地理志》《福建省志·交通志》和《南平市志》称流域总面积11793平方公里,双方资料有冲突。通常将贡川镇以上河段称九龙溪,贡川镇以下河段称为沙溪。
沙溪干流及流域大部分在三明市境内。其源头河——水茜溪发源于建宁县严峰山南麓,向南流至建宁县溪口与泉湖溪汇合后称东溪,后向西南流至宁化县合水口与西溪汇合后称九龙溪(因其中游有著名的九龙十八滩而得名)。九龙溪自合水口向东南流经鱼龙、横锁、肖家、南岐、东华、嵩口、沙芜、安砂、燕江镇,折向东北流至贡川镇,长约209公里,其中自源头至合水口长约59.8公里。通常将清流沙芜以上河段称为九龙溪上游,其中宁化翠城—肖家河段称翠江,清流县峰头~嵩口河段称龙津河,沙芜至永安安砂为九龙溪中游。1970年,在九龙口筑坝修建安砂水库,该河段现为安砂水库库区;安砂以下至贡川镇为下游,其中燕江镇西门—兴平河段又称燕江。
沙溪自贡川镇向北流经黄沙口、莘口镇、三明市区、洋口仔、凤岗镇、高砂、青州镇至延平区沙溪口,注入闽江。干流在三明市区内长约113公里。河床自然落差约50米,沿途多滩碛、沙洲。南宋时李纲曾以太史贬官谪居沙县,故三明市区、沙溪河段古称太史溪。
沙溪经沙县后流入南平市延平区境内,于西芹镇沙溪口汇合富屯溪注入西溪,西溪东流20公里后,至延平城区双剑潭与建溪汇合为闽江干流。延平区境内河长6公里,流域面积8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97亿立方米,河流比降万分之九十四。
水文特征
沙溪多年平均水位3~5.7米。水位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具暴涨暴落特征。通常每年5、6月份水位最高,11月至翌年2月水位最低,相差1~2米,甚至11~12米(如尤溪)。据1950~1980年有关水文站观测,沙溪三明市区河段最高水位15.65米(1964年6月16日),最低水位仅3.2米(1980年1月26日),相差12.54米。
沙溪流域径流深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河谷地带和河流下游较小,山地及河流上游较大。径流深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与枯水年的比值为1.9~2.3。受降水影响,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集中。汛期,特别是3~6月或4~7月连续4个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
沙溪在石桥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9922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96.17亿吨,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0.7升/秒·平方公里。6月份径流量最大,为746.67立方米/秒;12月份最小,为117.52立方米/秒。多年极端最大径流量为4730立方米/秒(1973年6月4日);多年极端最小径流量为36立方米/秒(1972年3月20日)。
上游源头区域流经人烟稀少和工矿企业较少的溪、涧,水质较好,受污染程度轻,往中下游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沙溪以永安、三明、沙县河段污染较重。据1981年观测,全市废水年排放量达22405万吨,全部排入三条水系。其中沙溪河污径比是0.0476,即每立方米径流量含废水476吨,为全省之冠。
应指出的是,沙溪干流八个断面监测表明,永安市河段主要受砷、酚、汞的污染;沙县河段主要受氰化物、砷、酚、汞等污染。上述河段已全部遭到大肠杆菌、其它细菌及氨氮的污染。同时,氟离子含量也偏低。这些河段污染程度亦随季节而变化。
据沙溪梅列站1958~1964年观测,最大输沙量500万吨,最小为75.5万吨。最大年侵蚀模数为532吨/平方公里,最小年侵蚀模数为79.5吨/平方公里。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为3.12公斤/平方米,最小断面平均含沙量为零。尤溪西洋水文站观测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29公斤/立方米,平均年泥沙侵蚀模数为250~400吨/平方公里。金溪将乐站测得断面最大平均含沙量1.21公斤/平方米。1990年代初,因上游森林过量砍伐,开矿、基建等,水土流失面积扩大,致使河流含沙量有所增加。
主要支流
沙溪两岸支流甚多,其中河流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
泉湖溪,发源于宁化县泉上乡联群,经泉上、泉永、店上至溪口入东溪,长约56.8公里。
中沙溪,发源于宁化县河龙乡仙脑山麓,经河龙、下伊、沙坪、楼家、中沙、下沙、廖家、饭罗墩汇入东溪,长22.8公里。
西溪,发源于宁化县禾口枫树排之大小漈,经江口、南田、石壁、禾口、翠城至合水口注入九龙溪,长42.5公里。
嵩溪溪,发源于清流县林畲乡黄连地,经嵩溪至嵩口汇入九龙溪,长约34公里。
罗口溪,发源于长汀县童坊乡林屋,流经连城县北团镇、清流县的灵地镇至田源乡田口村注入安砂库区。三明市境内河道干流长约48公里。
文昌溪,发源于清流县赖坊寨下塘,流入安砂库区,长16公里。
罗坊溪,发源于永安市罗坊高畲,经溪源、罗坊、吴坊、桥头汇入九龙溪,长20.5公里。其支流有丰山源、横溪、左拔溪、垅安坑溪。
罗峰溪,发源于明溪县胡坊乡,流经清流县林畲、莒林至曹田注入九龙溪,长21公里。
拔溪,发源于永安市安砂罗岗,经石碧、小江坊、曹田注入九龙溪,长14.9公里。
小苔溪,发源于永安市罗坊乡上半村,经苔茹至马枯岭流入九龙溪,长28.8公里。
文川溪,发源于连城县曲溪乡,经永安市小陶至燕江镇的吉山叉溪口汇入九龙溪,长约68公里。
南溪,发源于永安市西洋坑,沿途纳岭头、吉岭、内炉、小螺、蚌口、桂溪、洛溪、永浆等小溪,至永安市区下桥尾注入九龙溪,长31.4公里。
后溪,发源于永安市上坪乡,沿途纳大家坊、小梅、漈下三条小溪,至龟山入九龙溪,长16.2公里。
益溪,发源于永安市大湖乡李坊,经吴坊、魏坊、上甲、坂头、百叶车、益溪、飞桥至益口入九龙溪,长28.5公里。
胡贡溪,发源于明溪县胡坊乡,经永安市大湖、新洋、新冲,至贡川镇会清桥注入沙溪,长26.8公里。
溪源溪,发源于明溪县秋竹岭,流经三元区增坊、星桥、楼源,至溪口注入沙溪。主河道长34公里,其支流有田沙溪。
黄沙溪,发源于明溪县五顶嶂,流经雪峰、沙溪、三元区吉口、岩前,至黄沙口注入沙溪,长82.5公里。自源头至明溪县瑶奢河段又叫渔塘溪。主要支流有夏阳溪、瀚仙溪、田丰垄溪。
薯沙溪,又叫上坪溪,发源于永安市十八,流经莘口镇的后溪、沙阳至莘口镇汇入沙溪,长23公里。
台溪,发源于明溪县紫云台,经台溪台镜头汇入沙溪,长23公里。
东牙溪,发源于大田县时大峰,经三元区中村、富兴堡入沙溪,长24.7公里。
碧溪,发源于明溪县黄连地,流经碧溪、陈大,至碧口注入沙溪,长23公里。
洋溪,发源于梅列区洋溪乡吕峰,至洋口仔注入沙溪,长10公里。
垄东溪,发源于沙县垄东岩山寨,经垄东、水尾汇入沙溪,长10公里。
洛溪,发源于尤溪县黄山头,至洛溪桥注入沙溪,长41.7公里。
洛阳溪,发源于沙县罗岩,经琅口注入沙溪,长22公里。
沙县东溪,发源于沙县夏茂镇,经水头、官庄、漈口注入沙溪,长60公里。主要支流有佑溪、高桥溪、西霞溪等。
鸬鹚溪,发源于沙县西霞乡莲花山,至高砂乡龙慈村鸬口坑注入沙溪,长10公里。
玉溪,发源于沙县百丈漈,经玉口桥注入沙溪,长10公里。
高溪,发源于沙县高溪,至高砂迎仙桥注入沙溪,长12公里。
杨溪,发源于沙县天湖山,经下洋口仔注入沙溪,长15公里。
渔溪,发源于沙县上柳源,经渔溪湾桥注入沙溪,长10公里。
筼筜溪,发源于沙县郑湖乡黄洋溪,至马铺桥注入沙溪,长20公里。
涌溪,发源于沙县天湖山,经涌溪桥注入沙溪,长10公里。
澄江楼溪,发源于沙县郑湖乡上洋村,经青州镇流至澄江楼注入沙溪,长30公里。
洽湖溪,发源于沙县高桥乡正地村,流经潩洲至洽湖桥注入沙溪,长约15公里。
治理开发
引水工程
安砂渠,从永安市安砂水库取水1立方米/秒,发电125千瓦,设计渠长17.4公里,灌溉安砂6个村1.09万亩。1975年冬开渠8.1公里,灌溉6000亩,投工11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15万立方米,总投资4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0万元。
槐西渠,从永安市青水乡槐甫引水,集雨面积29.4平方公里,浆砌石坝,引水流量0.55立方米/秒,干渠18公里,支渠22公里,灌溉槐南乡西华5250亩,1976年12月建成。由于部分渠道未配套,灌区水土流失严重,渠道经常崩塌淤积,实灌2140亩。总投工52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46.5万立方米,总投资183.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6万元。1985年,利用干渠220米落差兴建南山电站,装机2×400千瓦。
江家陂,坐落于宁化县禾口乡江家村。民国36年,省建设厅曾派员勘测。1954年3月建成。集雨面积68平方公里,干砌石坝,渠长3公里,引水流量0.2立方米/秒,灌溉江家、石碧、小吴、立新4村农田2000亩。投工3.5万个工日,挖砌土石方1.7万立方米,总投资5.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万元。1972年,归隆陂水库管理处管理。
老隆陂,位于宁化县禾口乡刘村。1956年建成。集雨面积34平方公里,干砌石坝。渠长10公里,引水流量0.5立方米/秒,灌溉禾口2200亩。投工10万个工日,挖砌土石方9万立方米,总投资2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7万元。1972年,归隆陂水库管理处管理。
青瑶陂,位于宁化县泉上镇青瑶村。拦盖洋溪水,灌泉上田。集雨面积26平方公里,浆砌石坝,渠长17公里,引水流量0.4立方米/秒,灌溉农田2500亩。1959年10月建成。投工13.4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9.7万立方米,总投资34.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1.1万元。1975年,划入泉上水库灌区。
水南渠,在沙县城关水南村。1956年7月建成。集雨面积40平方公里,浆砌石坝,渠长7.5公里,引水流量0.18立方米/秒。灌溉水南、洋坊、水南峡村农田2150亩。投工1.6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7万立方米,总投资1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5万元。
琴源水库渠道,总干渠7.7公里,左干渠31.9公里,右干渠23.1公里。因沿线地质差,淤积漏水严重。省地县水利部门采取:(1)石渠化,已搞19.5公里;改渠线,从总干渠新开一条渠长6.64公里,其中隧洞2.84公里,右与右干渠连接,灌溉赖坊;左以隧洞直通邓家,缩短渠线18.4公里。设计灌溉灵地、李家、邓家、赖坊农田,以缓解干旱。1987年核为1.35万亩。1990年后实灌1.20万亩。渠道电站2处,装机容量1160千瓦,年发电量350万千瓦时。
隆陂水库干支渠,长78.3公里,有隧洞4座653米,渡槽62座3020米,倒虹吸管2座380米。渡槽为钢筋混凝土或砌石排(拱)架,U型薄壳槽身,用拔杆吊装。1972年开始见效益,1974年灌区亩产跨“纲要”,1979年亩产超“千斤”。1992年,灌溉农田1.85万亩,发电700千瓦。
泉上水库干渠,设计灌溉农田1.60万亩,1975年蓄水灌溉,1977年灌区亩产跨“纲要”,1979年达设计效益,1981年亩产超“千斤”。
桥下水库干渠,总干渠道11.8公里,左右干渠25.74公里,支渠22条97公里,有渡槽49座5964米,倒虹吸管10座1464米,隧洞14座882米。灌淮土农田1.65万亩。该工程于1972年10月动工。1976年6月基本建成。1978年10月总干渠通水,1979年12月左右干渠挖通。1978年发挥效益,灌区亩产跨“纲要”,1979年超“千斤”。淮土原每年回销粮25万多公斤,建库后,出售余粮200多万公斤。
官昌水库干渠,原设计灌溉琅口、虬江、高砂农田1.93万亩。1982年“三查三定”时核为灌溉农田面积1.43万亩。1990年实灌1.33万亩,调节梯级电站装机容量1.36万千瓦。
蓄水工程
隆陂水库,位于宁化县禾口隆陂村。集雨面积31.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3247万立方米。按保坝标准修订,“一百年一遇”标准设计,“五千年一遇”标准校核。粘土斜墙土石混合坝,高29.75米,总库容1735万立方米。1969年11月至1970年8月,开挖进库公路,施工道路,大坝清基,搭建工棚和移民拆迁。1970年9月至1971年底,砌筑输水系统,填筑大坝,开挖溢洪道和开凿荷树岭隧洞。大坝填筑高峰时上场劳动力3000人,1971年4月份渡过拦洪关,8月份基本完成。1972年1月至1974年3月,砌筑溢洪道,建设渠道电站和由受益队分段包干开挖渠道。1976年10月保坝加固,加高3米,正常库容1350万立方米,1979年3月完成。
泉上水库,位于宁化县泉上青瑶村。由省水利规划队规划,三明地区水电局和宁化县水电局设计。集雨面积2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2523万立方米。按保坝标准修订,“一百年一遇”标准设计,“五千年一遇”标准校核。均质土坝。主坝高32米,副坝高9米。总库容1440万立方米。坝后电站装机125+75千瓦。该工程于1971年10月开工。当年10月大坝合龙,1974年9月建成。
桥下水库,位于宁化县淮土桥下村,拦蓄赣江水系横江水。由宁化县水电局设计。集雨面积2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2230万立方米。1976年,按保坝标准改为“一百年一遇”标准设计,“一千年一遇”标准校核,总库容由853万立方米升到1012万立方米。多种土质坝,高44.9米。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开敞式宽顶堰,鼻坎挑流,输水隧洞在大坝右端,钢筋混凝土结构。放水口由竖井与隧洞连接,用斜拉闸门启闭。坝后电站装机400千瓦。
官昌水库,位于沙县大洛官昌村。集雨面积79.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6600万立方米。由沙县水电局设计。按保坝标准为“一百年一遇”标准设计,“五千年一遇”标准校核,总库容2442万立方米,粘土心墙土石坝,高45.65米。溢洪道在大坝左端,开敞式实用堰,挂3扇12×6.2米弧形闸门。输水隧洞位于右岸,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斜拉闸门放水。1974年11月动工。1977年5月大坝建成。
琴源水库,位于清流县赖坊琴源村。1958年“大跃进”时上马,1960年困难时期停工。1974年,清流县水电局重新设计,省计委批准“同意兴建,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集雨面积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3576万立方米。防洪标准按“一百年一遇”设计,“五千年一遇”标准校核,总库容1494万立方米。1974年10月动工。1978年12月,大坝完工。1980年10月坝区建成。
沙坪水库,位于宁化县河龙乡沙坪村东溪支流上筑坝。集雨面积22.6平方公里。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6.5米,正常高水位472.13米。总库容112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74万立方米。年来水量1562.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面积1万亩,实际已见效益6980亩。1977年8月动工兴建,1988年12月建成。沙坪水库电站,发电装机8台总容量1450千瓦,年发电量430万千瓦时。
安砂水库(又名九龙湖),地处闽江支流沙溪上游的九龙溪,是福建省安砂水力发电厂建坝截流汇堰而成的人工湖,于1976年10月建成。库区横跨永安、清流两地,湖面山清水秀,水质清纯,自然环境优良,正常水位时总面积5万亩,平均深度34米,最高水深84米,蓄水量6.4亿立方米,年交换量8-12次,是发展淡水养殖的理想场所。
提灌工程
灌溉2000亩以上的水轮泵站有:
鸭姆潭水轮泵站,位于永安市曹远下墩村九龙溪上。1977年11月开工。集雨面积55.9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4立方米/秒。枢纽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闸坝,高20.9米,总库容2200万立方米。发电厂位于左岸,坝后式装机8×1250千瓦;泄洪闸在大坝中段和右段,有平板闸22扇,弧形闸3扇;坝顶设公路交通桥,宽6.5米,长232.9米。原设计灌溉大湖、茅坪2乡农田1.84万亩。1980年10月至1981年5月,全部机组发电。1985年,左泵房建成,安装发电机组2×630千瓦。1987年,渠道配套安装120-12型水轮泵2台,扬程100米;开渠9.33公里,经上曹水库到瑶田,灌溉大湖片农田7500亩,并为永安城区日供生活用水500吨。茅坪片拟改电灌,待开发。
水电工程
桂口水电站,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南部郊区燕南街道桂口村,民国28年(1939年)年底建成,坝长62.8米,坝高4.5米,顶宽2.45米,底宽5.2米。渠道全长317米,边坡高3.6米、边宽1.2米,发电水流量1.95立方米/秒,发电水头11.7米,厂房长10.5米、宽7米的平房。安装瑞典的水轮机和英国的132千瓦发电机,于民国29年2月开始发电,民国32年7月,第二台机组建成发电。1972年,桂口水电站作为“小水电”划归永安县水利电力局管理。
嵩口坪水电站,位于九龙溪上游的清流县嵩口镇上坪村,装机容量6400千瓦,总库容1671万立方米,调节库容84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海拔285米,设计发电水头19米,流量42.4立方米/秒。枢纽工程有:混凝土重力坝,坝高26.5米,坝顶长175米,坝顶高程287.5米;溢流段长72米,净长60米;装设12米宽、6.3米高的钢质弧形闸门5扇。主厂房长40米、宽12.5米,附厂房长30米、宽17.5米,属坝后式电站。设计年发电量3500万千瓦时。1970年5月,电站正式动工。第一台机组于1972年7月1日正式发电;1973年又有两台机组投入运行发电。至1974年2月第四台机组投产,嵩口坪水电站工程全部完成。
福建省安砂水电厂,位于闽江支流九龙溪中游,距永安市区42公里的安砂镇境内。厂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11.5万千瓦。水库积雨面积5184平方公里,总库容6.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4亿立方米。最大引水量214.2立方米/秒。发电厂房长61.5米、宽21米、高37.4米,安装1台7.5万千瓦和2台1.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为6.14亿千瓦时,设备年利用5339小时,保证出力4.18万千瓦。1972年5月,大坝基础开挖工程动工。1975年10月,两台机组分别于当年10月28日和12月26日投产。2号机组于1977年5月才到货安装,1978年10月22日竣工发电。安砂水电站历时8年全部建成。1979年,安砂水电站改名安砂水力发电厂。
航道航运
九龙溪段
九龙溪发源于建宁县均口乡台田村附近,流经宁化的水茜、溪口,与泉上溪和中沙溪两支流汇合后统称东溪;在宁化城关附近东溪和西溪汇合后向东流向清流,宁化境内合水口以下又称翠江,清流境内一段又称龙津河,九龙溪进入永安西部,在永安西郊和文川溪汇合。从两溪汇合处到永安市的5公里河段称燕江,沙县河段向北流向南平、沙县,其间以青州为界。从永安到青州河段长120公里。
九龙溪按河宽、水深、比降、流速的不同可分为3个河段:
宁化县境内为翠江,河床宽度4~8米,最浅处为0.25米,比降0.12‰,溪水年平均流量31立方米/秒,为第一河段。60年代前,可航行4吨以下麻雀船。1965年,建成乌龙峡水电站。该站处于宁化城关至横锁的10公里航道中。拦河坝未设过船闸;龙下水电站处于横锁下游8公里的肖家。1981年建成的拦河坝也未设过航闸,这两个电站拦河坝使翠江航道断航。
清流县境内为龙津河,河床宽度8~15米,最浅处0.3米,比降0.2‰,为第二河段。1968年前,龙津河可航行5吨以下木船;1969年通过航道整治,可航行10吨的木船。1971年建成嵩口坪电站。该站位于清流县嵩口镇边的龙津河段上,拦河坝未设过船闸,该拦河坝使清流城关至沙芜的40公里航道被截成两段:城关—嵩口镇段12.5公里和嵩口镇到沙芜27.4公里。两段首尾不能相接,船到嵩口镇后,所载客货如需继续委托船运,必须先过嵩口码头,客上岸换乘客轮,货物必须搬运装卸,装上另一条船。
第三段是安砂—永安河段,河床宽度8~20米,最浅处为0.5米(改为安砂水库以前),比降0.63‰。溪水年平均流量72.5立方米/秒。1972年以前,该航道九龙十八滩碍航,航行艰险。1975年,安砂水电站建成,安砂上游40公里航道成为安砂水库,九龙十八滩被淹没在库水之中,40吨机动船可从沙芜直航安砂,但不能越过大坝续航至永安。
从沙芜乡到永安市的安砂,河道长30公里。在安砂水库未建成前,这段河道有“九龙十八滩”之称。船工形容过此是“过鬼门关”。九龙即为:雾龙、马龙、三马龙、长龙、五伯坝龙、贰龙、香沟里、小长龙、安龙。十八滩即为:汶潭旗、梅花尖、牛头尖、猴唇尖、五伯龟、大龟滩、阀门滩、大镜滩、牛母旗、二龙里、鹅颈龙、酒漏旗、大孔浪、蛇形里、排牙齿、走马龙、环龙、洋橱龟。第一滩在一龙之后;二、三、四、五滩在第二龙之后;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计11个滩在第三龙之后;十七、十八两滩在第九龙之后。
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清流县尹陈友定,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清流知县凌采,清代嵩口乡梓材村村民马氏,曾分别于枯水期雇石工凿险滩之危石,但排险之效甚微。民国26年(1937年),福建省建设厅组织沙溪整治工程处,炸除九龙中最险的三马龙(第三龙)、五伯坝龙(第五龙);民国29年,炸除龙津河上游的七姑龙,以及九濑十八滩以下的黄石滩、百石猴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整治航道。1954年,沙芜塘航运站组织航民300余人,投资30余万元(旧人民币),炸去九龙滩上部分顽石。1955年、1956年,福建省森工局永安专区办事处委托省航管局航道工程队承包,炸除九龙溪下游的石灰倒、狗子、太保、五龙、抵三节、庙前、中皮等10个险滩中的礁石。至此,九龙溪下游木筏顺航。1958年5月,福建省航管局第一航道工程队全面勘测九龙溪。1958年9月至1963年3月,国家投资10.2万元,永安县抽调127人协助该工程队施工,整治九龙溪的九龙滩及下游十多处险滩,共炸除礁石100多处,其中有一部分是深水炸石。整治后,安砂以上航道险滩基本上被排除,安砂以下河段通过耙河泄沙,航道加深,后筑挡水坝15条计1400立方米,航道最窄处达到9米,水深最浅处达0.5米。可通过载重5吨的麻雀船和分段通航8~10吨的机动船。1964年5月,永安县暴发特大洪水,安砂以下九龙溪航道沙石淤积,挡水坝被冲毁多处,溪水最浅处减至0.3米。同年10月,为保证船只顺航,国家投资1.25万多元整治这段航道(以及永安至溪口30公里沙溪航道),耙沙修坝,恢复1963年以前的航道状况。
1966年,永安航管站组织6~8人的航道队,负责养护安砂至永安的九龙溪航道和永安至三明的沙溪航道,每年投入航道养护费0.6~0.7万元。着重在枯水季节疏浚航道。1971年,安砂水电站动工兴建,拦河截流,使安砂至永安航线40公里断航。安砂水电站建成后,九龙十八滩全部被水库淹没。电站大坝原设计有过船闸,经永安县领导和水电站工程指挥部协商决定,将修建过船闸的资金(14.81万元)转为修建安砂到永安火车站的公路(44.5公里)。将这段公路的技术等级从四级提高到三级,铺上渣油路面。安砂电站大坝建成后,九龙溪航道中的上游和下游也被分割成两段,清流至永安只能分段通航。
沙溪段
九龙溪流至永安西郊10公里处有文川溪汇入。两条溪流犹如燕尾,合流过后河段犹如燕身,永安东郊一段犹如燕头,故这段5公里溪流又称燕江。溪流继续流向东北,过贡川时有贡川溪注入,过荆西时有明溪的鱼塘溪等溪流注入。后流入三明,流量增大,水流渐缓;过三明后又出现急流,到了沙县城关,水流转缓,出现沙县城关至古县村的“十里平流”(“里”指华里),溪流过茅坪后转急。1987年10月,沙溪口电站关闸,溪水被截流回水至高砂,高砂至青州20公里河段变成人工湖。
沙溪按河宽、水深、比降、流速的不同可分为永安城关至三明城关、三明城关至沙县青州两个河段。
永安城关至三明城关50公里河段:河床宽度8~50米,溪水最浅处0.6米,比降0.66‰,溪水年平均流量230立方米/秒,航道最小弯曲半径25米,最大流速2.5米/秒。永安—三明河段,宋代已是舟师繁忙,正常水位时可航行5~10吨木船。1955年前后,为支援鹰厦铁路建设,河段分布500条左右木船。1959年,10吨汽船试航成功。1960年,汽船拖带13艘木船下行成功,总载重量60吨。1963年以后,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逐渐代替航道运输。1972年,安砂水库大坝截流后,这段航道断航。
三明城关至青州70公里河段:河床宽度16~70米,溪水最浅处0.8~1.1米,比降0.62‰,溪水平均流量290立方米/秒,航道最小弯曲半径25米,最大流速3米/秒。
三明至沙溪口航道,明代就是沙县至南平的水上驿道,正常水位可航行10~12吨的木船。民国11年,英商两人先后在长乐县营前镇(马江河边)开设锯木厂,为采购木材,用5吨木船装配煤油发动机,命名祥泰号,悬挂英国国旗,航行于福州—南平的闽江航道。有时深入到沙溪水域或金溪水域。民国15年,英国同昌洋行制造“飞鹰号”小汽船,航行于闽江上游,同时开辟南平—沙县航道。民国19年,沙县工商业者潘伊铭购置2艘汽船,常水期航行于沙县至福州的沙溪和闽江航道。民国24年冬,沙溪—闽江通行11艘汽船,分属“闽沙”、“福沙”两航运公司(均为私营)。民国25年,省汽车管理处自购汽船2艘,航行于南平—沙县航道,与延沙永公路永安—沙县段衔接,办理水陆联运业务,主业为运客。40年代,沙溪成为沙县的对外重要交通线,木帆船最多时达150多艘,最大的木帆船被称为“大木舸”,载重可达30吨。1955年,建宁、泰宁、将乐、顺昌、南平、尤溪、建瓯等县木帆船云集此航道,输送枕木、粮食、民工用品等。60年代初,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逐渐代替水路运输,航运业萎缩。1978年后,除了运送沙石的木船外,其它木船运输已近绝迹。永安—沙溪口整条沙溪航道,始终是竹排、木排流放的重要水道。
整条沙溪航道151个险滩,尤以永安至荆西段,羊口仔至沙县段的险滩最为艰险。城关滩至磨面坑滩5公里河段(沙县城关上游7公里),如没有熟悉暗礁的老艄公驾驶就容易触礁。所以,河段附近的虬村,就有老艄公专司为人驾船过险滩,收取驾驶费。由于沙溪航道上不时发生航运事故,百姓害怕乘船,当地流传“有菜不吃菇,有路不坐船”的谚语。民国时期,沙溪是三明区域的交通要道,当局设法加以治理。民国31年12月至民国32年7月,华北水利委员会沙溪工程处对三元镇至青州55公里航道进行整治,炸除险滩21处,零星炸礁11处,整治弯道18.5公里,险滩位置的航道河床被拓宽,能通行10吨的小汽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多次整治沙溪航道。1954年,永安县交通局组织船工、石工整治永安城关至莘口航道,炸除雷公滩等8个特大险滩中的礁石,并在东南岸开辟一条10公里的纤道(船工拉纤上行的道),还设置航标。1956~1960年。莘口航管站组织船工20多人,对荆西到羊口仔河段的荆东濑、梅列濑、尖鱼咀濑等险滩进行治理,用钢钎撬去激流中的怪石,耙去淤积在浅滩中的砂石,航道最浅处水深由0.5米提高到0.6米,急流减缓。1963年上半年,三明航管站组织船工在莘口至羊口仔河段炸除暗滩,排除下龙床等5个险滩暗礁,减少险情。
1964年夏,沙溪流域暴雨,河水猛涨。洪水过后,沙石淤积,部分主航道改道。三明民间运输管理站拨款1.8万元,组织30多人整治溪口—莘口航道,使航道状况得以改善。同年10月,三明市(小市)交通局拨款4万余元对溪口—碧口航道进行整治,共炸滩10处,筑挡水坝7条约1000立方米。经过这次整治,急流转缓,三明市区河段可通行5吨木船或5吨机动船。1965年11月至1966年1月,沙县航运三队在涌溪至青州6公里河段上炸滩4处计228立方米,筑坝1条35立方米。1971年12月至1972年4月,沙县航管站投资2万多元,组织工人整治沙县城关至青州航道,炸礁2461立方米,筑坝8条共1365立方米。1976年10月至1977年3月,沙县航管站投资1.4万元,在尤溪县航道队的协助下,分段整治琅口到沙溪口35公里航道。1978年,三明市交通局拨款0.2万元对溪口—竹州8公里河段进行整治。
1983年5月,三明市人民政府设立沙溪河开发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研究规划开发沙溪河。1984年,三明至沙溪口航运业逐渐恢复,航行17~19吨的机动船4艘。1986年2月,沙县至福州航线首次试航成功,有10艘机动船在沙县—福州航道上往返运货,年货运量可达3~5万吨。1987年10月,在省港航局的支持下,由三明市交通局、沙县交通局共同筹资43万元,对三明至沙溪口的航道进行整治。通过一年的整治,炸除10个险滩中碍航滩点13个,抛石筑坝4283立方米,将最浅处水深0.6米提高到1.1米,将最窄处航道由8米拓宽到16米,由原来可通过10吨机动船提高到可通行30吨机动船。全年航行保证率可达90%,当年机动船发展到45艘180吨位;1989年增至58艘320吨位。1992年10月,沙溪河沙县至沙溪口航段的航运工程列入交通部“八五”内河基本建设计划,由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设计,工程概算投资5500万元(交通部补助2706万元,省航建资金补助2706万元,地方自筹88万元)。
码头
沙县南门码头,沙县城南临沙溪,开有小水门、师古门、延福门、庙门、文昌门5个城门,均有石阶通沙溪,这5个城门既是通道又是水陆货运集散地,具有码头的功用。清同治七年(1868年),曾按码头的要求进行改造,西门、小水门、师古门、南门码头主要集散来自永安、三元、南平、福州的货物,延福门主要集散来自南平、福州的物资,庙门、文昌门主要集散来自夏茂方向的物资,师古门、小水门建有物资中转仓库和装卸作业场。20~40年代,沙溪下游曾通过小汽船,小水门码头同时也成为客运码头。50年代,沙县城南5个小码头可停泊1~8吨的各种船只180余艘,年吞吐量达5万吨。1970年以后,沙溪航运业萎缩,除师古门保留作为客运码头外,其余小码头均废弃。
沙县溪口码头,1984年,沙溪航运业复兴,沙县投资29.1万元在城关下游3公里溪水较深处新建溪口码头,可停靠3艘8~10吨的机动船,并建周转仓库1座,面积580平方米,年吞吐量为1万吨。至1992年,年吞吐量达5万吨。
三元区莘口码头,该码头位于三元区莘口乡莘口村,鱼塘溪和沙溪汇合处的南岸,始建于明朝,用大河卵石顺坡砌成,宽5.5米、长22米,能停泊1~2艘10吨左右的木船或机动船,或5艘鼠船,装卸货物用长跳板联接船和码头。1957年前,莘口是沙溪河上游货物集散地,转运来自福州、南平、沙县、明溪、永安等地的物资。码头附近有物资中转仓库,闽清鼠船经常来此停靠,许多闽清船工举家居住在莘口镇,故莘口镇一条街俗称“闽清街”。30~50年代,莘口码头年吞量约5000吨。70年代后,沙溪航运业萎缩,码头吞吐量逐渐减少,除装卸沙石料外,不再转运其它物资。1992年新修205国道线时,码头被拆除。
永安燕江码头,又名浮桥码头、公正路码头、西门码头,位于燕江东岸,公正大桥树下。民国35年(1946年)2月,永安县政府投资法币26740元,修建码头砧桥及人行道58平方米,卵石路面71平方米,踏步7级,木栏杆4米。1959年12月,永安县政府拟新建大型永久性码头,由省航管局第九工程队测设,永安交通工程队于翌年3月动工,建成1279平方米水泥浆砌块石堤岸及平台,可停靠5吨的木船15艘。码头附近还建有堆栈、停车场和汽车进出通道,工程实际造价7.49万元。1972年,吞吐量为3300吨。1974年,永安—安砂的汽船客运停止,码头作用日益降低,仅作为堆放沙石料之用。随后,永安交通服务公司将码头划出一半,改作汽车修理场。1985年,永安市政府决定扩建江边路(即205国道一段),燕江码头被拆除。
永安龟山码头,该码头址在距燕江码头下游200米处。1965年建,片石砌堤,堤高20米,堆场面积150平方米,装有永安建筑公司的电动起沙机和永安搬运公司的电动吊杆,用以装卸河沙、竹木。中山街运木队、永安木材采购站的竹木筏多在此扎排、启运。1985年兴建江边路护坡时,码头被拆除。
清流沙芜塘码头,该码头自古是宁化、清流两县水路进出口的总码头。每年春、夏两季,下行之木排、竹排在此汇集,客流、物流也在此吞吐。民国28年,清流县驿运站在此建转运站。民国34年,改为清流县粮运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年吞吐量1~1.5万吨。1952年,闽江上游木帆船联运社在此设沙芜塘航管站,扩建原码头,年吞吐量逐年增长,尤其是鹰厦铁路通车后增长更快。1973年,清流县交通局拨款3.6万余元重建码头设施,用条石水泥浆砌。码头堤岸高出水面18.5米;另建混凝土货场平台,面积72.65平方米,配装葫芦吊车。1974年,吞吐量达5万吨。1975年4月,安砂水电站大坝截流,安砂水库开始蓄水,沙芜塘码头被库水淹没。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3 15:51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