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子(Cangzhou Iron Lion),又称镇海吼,位于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旧州镇东关村23号,始建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
大事记
历史沿革
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当地人为清除水患,自动集资捐钱,铸铁狮以镇遏海啸水患,称镇海吼。
清嘉庆八年(1803年),沧州铁狮子被大风吹倒。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沧州铁狮子被重新立起,但下巴已无存。
1956年,在前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为防止雨水腐蚀,沧州地区文物保护所在沧州铁狮子上面修建八角亭。
1975年,因积水不能快速蒸发扩散,导致沧州铁狮子锈蚀加速,八角亭被拆除。
1984年11月22日,因沧州铁狮子足部长期陷于土中,被吊装移建至北侧8米处的水泥台上,为不让中空的腿部受到挤压,暂时灌注了硫磺锚固合剂,但未及时清除。
1994年,沧州铁狮子的腿部因硫磺锚固合剂遇雨水膨胀,导致开裂。
1995年,用16根直径15厘米的赭红色的铁管,支撑在台基和沧州铁狮子躯体之间。为了加固四条狮腿,灌注了膨胀系数小于硫磺合剂的炉渣、砂子、石灰等混合材料。
2000年,取出沧州铁狮子腿部填充物。
2006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把沧州铁狮子保护列入科研项目,对沧州铁狮子作三维光谱分析。
2009年,由于沧州铁狮子年代久远、破损严重,沧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铸沧州铁狮子。
2011年3月28日,新铸“沧州铁狮子”安放在沧州市区
狮城公园,体量约120吨,体积是原沧州铁狮子的1.32倍。
文物格局
沧州铁狮子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体重约40吨。头顶及项下各铸有“狮子王”,腹腔内满铸有《金刚经》文,但因年代久远,字迹多漫灭不全。右项及边皆铸有“大周广顺三年精造”字样,右肋有“山东李云造”5个字。背负巨盆,面南尾北,昂首挺胸,巨口大张,四肢呈行走态。
文物特色
有关学者推测沧州铁狮子铸造工艺为泥范明浇法,分节叠铸而成。沧州铁狮子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铸,由至少509块外范组合接铸而成。应是以木炭为燃料,熔生铁锭浇铸而成。先塑出泥质雏形,然后贴出外范,再把雏形刮去一层,留下实心,将外范拼接垒起,群炉浇铸,最后清除外范,掏净实心,铸造成功。从铁狮子表面留下的范块痕迹看,从脚到头分为二十一层。
历史文化
河北四宝
河北民间将
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
定县开元寺塔、
隆兴寺铜铸观音像并称为“河北四宝”。
狮城来源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成书的《沧州志》卷一《疆域志·古迹》云:“卧牛城,又名狮城。”卧牛城是沧州旧城的别名,因为其城池的形状颇似一头卧牛。狮城就是由城中的沧州铁狮子而来。
传说轶事
传说古时沧州,常患海溢出,有善于冶炼的人提倡铸造铁狮。一日,海龙作怪,浪高涛急。铁狮大吼一声,腾空与恶龙相斗,终以龙败不复出,海患遂除。从此,铁狮即被称为镇海吼。
文物价值
沧州铁狮子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充分显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采用泥范明浇法铸造,在世界冶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显示了中国古代铸造工艺的高度成就,是研究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佛教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沧州铁狮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沧州铁狮子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旧州镇东关村23号。
交通路线
河北省沧州市乘坐901路公交车,在沧州铁狮子站下车前往。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距离沧州铁狮子约21.6千米,驾车约3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