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是
河南农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是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中国沼气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工程学会、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和
河南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单位。
办学历史
1953年,学院前身“中南机耕干部训练班”创办。
1957年,设立河南农学院农机化教研室。
1959年,招收木材加工专业43名本科生转为农机化专业,成为首届本科生。
1960年,成立农业机械化分院。
1961年,改为农业机械系。
1981年,设置全国首个农村能源本科专业。
1983年,设置河南省首个汽车运用工程专业。
1985年,根据专业设置情况,易名为农业工程系。
1986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
1993年,撤系建院,正式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1998年,获批农业生物与能源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3年,获批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获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1年,成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意联合研究中心。
2022年,能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院设立5个教学系,开设9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农业机械系、能源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159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41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92人、教工党员119人,具有博士学位118人,博士学位以上占7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际生物过程学会会士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1人,中原科技领军人才2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中原科技创新博士后人才1人,全国十佳农机教师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河南省管优秀专家5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河南省科协人才托举工程2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9人,河南农业大学拔尖人才16人、青年英才14人;有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可再生能源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2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建设有国家级农业工程训练中心、河南省农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河南省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及省部级教学平台。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拥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农业工程学科于2015年入选河南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A类建设工程,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A类建设序列,2022年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建有13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设有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下设农业装备、能源工程、物流工程、机电技术、农产品加工等5个研究所和16个研究室;挂靠2个河南省省级学术学会。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院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9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2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先后与
堪萨斯州立大学、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尼古拉斯州立大学、
圭尔夫大学、德国莱比锡资源研究所、
隆德大学、
大阪大学、芬兰VTT科学院、
亚洲理工学院、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毒理研究所、印度勒克瑙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中心、
全北大学、
江原大学等中国国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招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留学生,并与
蒙古生命科学大学联合招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交换生。
文化传统
院徽采用圆形设计,外部圆环写有学院中英文名称,内部圆以蓝色为底色,整体图案由金黄色的麦穗、翻开的书本和“机电”二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JD”组成。
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爱我机电,共创辉煌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