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海棠
蔷薇科苹果属植物
河南海棠(Malus honanensis Rehder)是蔷薇科苹果属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疏被绒毛,不久脱落,老时红褐色,无毛;叶宽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心形或截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伞形总状花序,花梗幼时被柔毛,不久脱落,花瓣粉白色,卵形,基部有短瓜;果近球形,黄红色,有宿存萼片;花期5月;果期8-9月。
植物学史
河南海棠是依据从中国河南嵩县采集的模式标本,于1920年经RehderA.命名后确立的苹果属一野生自然种,是苹果属中唯一一个以中国河南省省名来命名的种。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7米;小枝细弱,圆柱形,嫩时被稀疏绒毛,不久脱落,老枝红褐色,无毛,具稀疏褐色皮孔;冬芽卵形,先端钝,鳞片边缘被长柔毛,红褐色。叶片宽卵形至长椭卵形,长4-7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心形或截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两侧具有3-6浅裂,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两面具柔毛,上面不久脱落;叶柄长1.5-2.5厘米,被柔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早落。
伞形总状花序,具花5-10朵,花梗细,长1.5-3厘米,嫩时被柔毛,不久脱落;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外被稀疏柔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长约2毫米,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比萼筒短;花瓣卵形,长7-8毫米,基部近心形,有短爪,两面无毛,粉白色;雄蕊约20;花柱3-4,基部合生,无毛。
果实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黄红色,萼片宿存。花期5月;果期8-9月。
近种区别
在花的构造上,该种与陇东海棠最相近似,但后者叶的裂片较少,锯齿较粗,花序上有毛,果实椭圆形,萼片脱落,易于区别。又可与滇池海棠比较,后者叶片下面密被绒毛,花形较大,花柱5,是其异点。
生长环境
河南海棠生长于海拔800-2600米的山谷或山坡丛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南、河北、山西(多在太行山中条山区,武乡、垣曲、蒲县较多)、陕西、甘肃、四川(广元、南川、九寨沟、万源、北川等地)和湖北等地。
生长习性
河南海棠有一定抗寒、抗旱能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肥沃壤土,不耐盐碱。
繁殖方法
河南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繁殖,亦可用压条、播种、根插等方法进行繁殖。
栽培技术
挖苗:3月初,土壤解冻后,在尽量保护河南海棠根系带土球移栽的基础上,对河南海棠进行适当截枝,以保持树上与树下的平衡,同时给植物伤口消毒处理。
定植:选取光线良好,砂质壤土作为种植地点,并对土壤进行深翻,平整,深耕,根据土球的大小挖树坑,及时定植,并浇水,同时给树木补充营养,使用大树吊袋液,使用大树移栽生根液,促使树木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
后期管养:对河南海棠进行引种之后进行及时的浇水,并缠上麻绳进行树皮保湿养护。
病虫防治
主要的病虫害是蚜虫、海棠锈病、梨网蝽,在刚出现时,喷施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以及辛硫磷等进行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河南海棠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及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有辅助治疗效果,可以将其嫩叶作保健茶。
食用价值
河南海棠的食用价值方面,果实可以酿酒、制醋。果实除可以提取红色素外,还可以做成果干、果脯、酿酒、制酱、制醋等多种用途。
经济价值
河南海棠幼苗是嫁接苹果树的良好砧木,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河南海棠其具有一定的矮化效果,而且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黑星病和退绿叶斑病等特点,是进行苹果属观赏海棠种质创新的重要资源。
观赏价值
河南海棠宜植于岸湖、草坪等处作为观花观果的小乔木,也可庭园种植。
河南海棠虽其繁密的粉白色花朵及挂满枝头的鲜红色果实已显示了其自身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公园绿地中可以与园林建筑相互配置,青瓦白墙和河南海棠的的洁白朴素,自然而然的道出了一种清雅质朴的意境。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31 17:26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