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
河池市,简称“河”,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5月,全市辖2个区、9个县。截至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35.36万人。
历史沿革
河池市地域,先秦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地区,河池市属桂林郡所辖。汉朝,河池市的大部分地域属郁林郡,现天峨、南丹、环江三县属牂牁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郁林郡辖域内建立定周县,包括今宜州、金城江、东兰、凤山、都安、大化等县(区)的部分地区。
三国时期,河池市属吴国的郁林郡地。隋朝,河池市部分属郁林郡,部分属始安郡。
唐朝,今河池市东部设有宜州、环州两个州,两州下分别辖有若干县,今金城江、宜州、罗城、南丹、环江、天峨、凤山、东兰等县(区)的大部分地区都属此两州所辖;今巴马属田州所辖,今都安、大化属思恩州所辖。
宋咸淳元年(1265年),设庆远府,辖宜山县、天河县、河池县、思恩县、东兰州、南丹土州、那地土州、忻城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庆远府改为庆远路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年),改为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三年(1370年),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改称庆远府。清代亦称庆远府,辖河池、东兰2个州,宜山、天河、思恩3个县,凤山、那地、南丹3个土州,忻城1个土县,永定长官司、永顺正长官司、永顺副长官司3个长官司。现天峨、凤山县部分地区属泗城州,现都安、大化两县属思恩府。
民国时期,今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南丹、天峨、东兰7个县(区)属庆远行政督察区,巴马、凤山两县属百色行政督察区,都安、大化两自治县属武鸣行政督察区。
1950年1月,成立庆远专区。2月,改称宜山专区。
1952年8月,柳州专区并入宜山专区
1956年3月,宜山专区改称桂西壮族自治州宜山地区
1958年1月,宜山地区复称为宜山专区;同年7月,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
1965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柳州专区、百色专区和南宁专区划出共10个县设立河池地区专员公署,专署机关驻河池县金城江镇(今金城江区金城江街道)。
1971年3月,河池专区改为河池地区。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成立地级河池市,以原河池地区的行政区域为河池市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5年,由柳州专区、百色专区和南宁专区析设河池专区,辖河池、宜山、罗城、环江、南丹、天峨、东兰、巴马、凤山和都安共10个县。专员公署驻河池县金城江镇(今金城江区金城江街道)。
1983年8月,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原罗城县行政区域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同年10月,撤销河池县,设立河池市(县级),以原河池县的行政区域为河池市的行政区域。
1986年11月,撤销环江县,设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原环江县的行政区域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87年12月,设立大化瑶族自治县,以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大化、六也、百马、江南、都阳、雅龙、七百弄、板升八个乡和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板兰乡全部,东山、凤凰、羌圩三个乡的十七个村以及马山县的古感(镇)、贡川、永州三个乡镇的二十二个村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大化镇
1993年9月,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县级),以原宜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宜州市的行政区域。
2002年6月,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以原河池地区的行政区域为河池市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河池市,设立金城江区,以原县级河池市的行政区域为金城江区的行政区域;河池市人民政府驻金城江区。
2016年,撤销宜州市,设立河池市宜州区,以原宜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宜州区的行政区域;河池市人民政府由金城江区金城江街道百旺路17号迁至宜州区庆远镇中山大道6号。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河池市辖2个区、9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宜州区庆远镇中山大道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东西长228千米,南北宽260千米,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池市山多地少,岩溶广布,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喀斯特地貌面积为2.18万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也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全市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人均耕地不足0.3亩,除宜州区外,其他10个县均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县(区)。石漠化土地面积72.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1.6%,占全广西石漠化面积35%。
气候
河池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都在1447~1600小时之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摄氏度,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之间,多的地方超过2500毫米,最少的地方也在1000毫米以上。
水文
河池市内的河流主要为红水河、龙江及其支流,属珠江水系。除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外,某些河段如红水河的天峨“小三峡”、大化板兰峡谷和龙江及其支流的六甲峡谷、大环江小环江下枧河古龙河、罗城怀群剑江等还有一定的旅游观赏价值。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河池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635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72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1亿立方米,主要过境河流有红水河及龙江河。有水库201座,包括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96座。河池是全国有名的“水电之乡”,水力资源蕴藏量1200万千瓦,可开发量 980万千瓦,占广西可开发量的58%,大型水电站资源占广西的70%。国家在红水河建设的10座梯级电站,其中4座(大化、岩滩、龙滩、百龙滩电站)在河池境内,龙滩电站(490万千瓦)为广西第一大水电站。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建成水电站145座,总装机容量818.48万千瓦,年均发电约260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在地级市中均居全国第2位。
矿产资源
河池市行政区域内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186处,其中大型22处、中型39处、小型125处。金属矿产有锡、铅、锌、锑、金、铜、银、铝土矿、铁等,能源矿产有煤、石煤等,非金属矿产有硫、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页岩、硅灰石、重晶石、黏土等,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地热等。主要分布在南丹、环江、罗城、金城江。2019年全市主要有色金属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锡53.8万吨,铅87.15万吨,锌754.60万吨,锑29.24万吨,铜38.06万吨,镍15.12万吨,铟0.25吨。
生物资源
河池市已发现植物种类466科,1769属,395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珍贵树种48种。动物资源495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5种,二类保护动物36种。
林业资源
河池市森林面积237.9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71.02%,比上年增长0.97个百分点。2019年底全市实有林业自然保护区5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处,县级1处,总面积7.2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17%,森林覆盖率92.1%。国家湿地公园3处,总面积1974.88公顷。全市湿地总面积4.77万公顷,包括河流湿地2.65万公顷,湖泊湿地1509.46公顷,沼泽湿地35.22公顷,人工湿地1.96万公顷。森林公园6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4处,总面积1.1万公顷。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池市常住人口为3417945人。
截至2021年底,河池市户籍总人口433.3万人,常住人口341.91万人。
截至2022年底,河池市户籍总人口432.72万人,常住人口340.96万人。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常住人口335.36万人,常住人口总量比上年减少5.60万人,减少1.64%。全年出生人口2.74万人,出生率为8.10‰;死亡人口2.93万人,死亡率为8.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6‰。年底城镇人口160.44万人,比上年增加1.50万人,城镇化率47.84%,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河池市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8个世代居住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1年,河池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1.97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06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295.39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516.51亿元,增长7.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1%、28.3%和4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2%、20.8%和5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461元,比上年增长7.5%。
2023年,河池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163.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64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322.21亿元,下降3.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8亿元,增长4.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4%、27.7%和4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1%、-51.5%和99.4%。
2023年,河池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6亿元,比上年增长7.5%。金融信贷运行稳健。12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22.4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1.4%;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89.59亿元,增长16.2%。企业盈利下滑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1%。
2023年,河池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7.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6.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2.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8%。
2023年,河池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28.58亿元,增长0.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5.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6.01亿元,下降1.6%。其中,民生支出336.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2.9%。
第一产业
2023年,河池市粮食种植面积379.27万亩,比上年增加0.17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9.08万亩,增加3.55万亩;甘蔗(含果蔗)种植面积77.89万亩,增加1.36万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73.86万亩,增加5.43万亩。桑园面积95.64万亩,增加1.67万亩。
2023年,河池市粮食总产量97.8万吨,比上年增加0.08万吨,比上年增产0.1%。其中,春收粮食产量0.96万吨,增产14.4%;夏收粮食产量47.38万吨,减产1.8%;秋收粮食产量49.46万吨,增产1.7%。全年谷物产量91.27万吨,比上年减产0.1%。其中,稻谷产量48.12万吨,增产0.5%;早稻产量15.5万吨,减产0.4%;玉米产量42.66万吨,减产1.1%。
2023年,河池市油料产量2万吨,比上年增产6.9%;甘蔗产量390.05万吨,增产9.4%。蔬菜产量(含食用菌)224.34万吨,增长4.5%。园林水果产量95.7万吨,增长5.6%。
2023年,河池市肉类总产量25.03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15.52万吨,增长4%;牛肉产量2.43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1.46万吨,增长1.6%;禽肉产量4.72万吨,增长5%。禽蛋产量1.06万吨,增长24.3%。年底生猪存栏134.32万头,增长0.2%。全年生猪出栏199.58万头,增长3.6%。蚕茧产量20.48万吨,增长9.4%。
2023年,河池市水产品产量7.29万吨,比上年增长3.8%。
2023年,河池市木材产量350.7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油桐籽产量1.91万吨,下降2%。油茶籽产量12.29万吨,增长10.8%。天然松脂1.82万吨,增长3.5%。八角产量1.2万吨,增长1.8%。板栗产量3.97万吨,增长1.8%。核桃产量0.82万吨,增长8.1%。
第二产业
2023年,河池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63.92亿元,比上年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9.1%,股份制企业增长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1.6%,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17.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8%,制造业增长1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下降28.8%。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5.4%,纺织业增长13.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2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9.3%,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2.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8.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4.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9.4%,其中电力生产业下降41.7%。
2023年,河池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5.76亿元,比上年下降38.6%。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9.2%,制造业下降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7%,比上年底提高0.5个百分点。
2023年,河池市建筑业增加值58.36亿元,比上年下降18.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7.64亿元,比上年下降12.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产值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4%。
第三产业
2023年,河池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3.39亿元,比上年增长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34亿元,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12.7%;金融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5.3%;房地产业增加值65.21亿元,增长2.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94.62亿元,增长3.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9%,营业利润增长4.1%。
2023年,河池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8%。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增长7.6%,商品零售增长1.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3.8%;饮料类增长18.9%;烟酒类增长27.2%;日用品类增长11.2%;书报杂志类增长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中西药品类增长4.2%;通讯器材类增长12.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1.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2.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5.8%;汽车类下降17.6%。
2023年,河池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9.74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出口总额22.06亿元,增长12%;进口总额27.68亿元,下降28.7%。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22.4亿元,比年初增加175.7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21.42亿元,比年初增加176.55亿元。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89.59亿元,比年初增加207.68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89.58亿元,比年初增加217.37亿元。
2023年,河池市保险保费收入3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7.48亿元,下降7.4%。健康险和人身意外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6.12亿元,下降1.6%;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53亿元,增长16.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5.12亿元,增长17.7%。其中,人身保险业务赔款及给付6.73亿元,增长21.5%。健康险和人身意外险业务赔款及给付4.98亿元,增长25.1%;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8.39亿元,增长17.5%。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有各类科研所3个,科研所从业人员110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7人。全年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8项,资助经费1489万元。其中,重点研发计划经费1088万元,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经费374万元,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经费27万元。全年科技成果登记115项,其中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110项,基础技术类科技成果5项。
2023年,河池市授权专利807件,其中发明专利60件;年底拥有发明专利595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普通高等(高专)院校2所(河池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员工15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83人;当年在校生33264人,其中女生20196人;当年招生10838人;当年毕业生10006人。
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17所,教职员工1722人,其中专任教师1446人,在校学生27045人,当年招生10730人,当年毕业生7827人。普通中学(含初、高中)190所,教职员工20541人,其中专任教师18442人,在校生276697人,当年招生93856人,当年毕业89272人。普通小学639所,教职员工23915人,其中专任教师21604人,在校生353869人,当年招生54366人,当年毕业61728人。幼儿园1062所,教职员工15166人,其中专任教师7661人,在校生134715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教职员工241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在校生3914人,当年招生597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个,总藏量1415.49千册(件)。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基层文化站139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全年共举办展览131个(场),组织各类演出、文艺活动2679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90个,其中医院56个,乡镇卫生院1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625个,村卫生室159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年底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8889人,其中执业医师7012人,执业助理医师1852人,注册护士1321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4622张,其中医院16996张,乡镇卫生院6263张。
体育事业
2023年,河池市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22枚,银牌33枚,铜牌31枚。参加2023年广西“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独竹漂、板鞋项目比赛获得7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河池籍运动员参加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获得2个第三名,1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河池籍运动员参加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获得1个第六名。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0.06万人,比上年增加15.5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包含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7.57万人,增加2.2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7.09万人,增加1.5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26万人,增加0.9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0.83万人,增加0.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59万人,增加1.3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6.86万人,增加1.8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61万人,增加0.71万人。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工作机构数78个,床位数8574张。不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工作机构数722个,其中社区服务机构数643个。社会福利院9个,床位数1670张。敬老院66个,床位数7994张,收养人数2162人。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共有5.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34.0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8050人。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78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9.97亿元。
交通运输
公路
河池市背靠大西南,面迎东南亚,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境内有金宜一级公路、黔桂210国道建成。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境内高速公路有:河百高速公路、六河高速公路、宜河高速公路、河都高速公路、宜柳高速公路、贺巴高速公路、河桂高速公路、融河高速公路、南天高速公路、天巴高速公路、巴平高速公路等。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千米。
截至2023年底,河池市境内管养公路总里程23543.03千米,比上年(19151.99)增加4391.04千米。其中等级公路总里程23492.01千米,比上年(19044.38)增加4447.63千米;等外公路51.02千米。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986.15千米,比上年(805.87)增加180.28千米;一级公路96.74千米,与上年千米数持平;二级公路2451.43千米,比上年(2328.15)增加123.28千米;三级公路1582.65千米,比上年(1489.9)增加92.75千米;四级公路18375.05千米,比上年(14323.73)增加4051.32千米。
2023年,河池市旅客运输总量1507.7万人,比上年下降3.7%。旅客运输周转量137172.8万人千米,下降9.9%。货物运输总量8214.95万吨,比上年增长4.7%。货物运输周转量586017.15万吨千米,增长5.9%。
铁路
河池市境内贵南高铁贯穿全境,在东江镇河池西站黔桂铁路穿境而过;还有金红铁路、宜州至罗城铁路。有金城江站罗城站宜州站南丹站四个大火车站。
2023年8月31日,贵南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意味着河池市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贵南高铁在河池市分别设立河池西、都安、永安镇站和环江站4个高铁站。
水运
河池市背靠大西南,面迎东南亚,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市内主要通航河流有红水河、布柳河、盘阳河、刁江、龙江、大环江和小环江等7条,通航里程为1104千米。其中,红水河IV级航道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共416.2千米(包括天峨县与贵州省共管的55.7千米界河),盘阳河、布柳河Ⅴ级航道里程共120千米;刁江、龙江VII级航道里程共222千米,大环江和小环江为等外级航道。河池是广西内河航道管养里程最长的地市,也是负责管理国家规划的高等级航道里程最长的地级市。
航空
河池金城江机场,位于河池市西北方向的见塘山,距离河池市中心37千米。是“十一五”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的支线机场之一,机场跑道长22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4200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C。于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西部地区新开工的12项重点工程计划,机场海拔675米,可起降CRJ200、ERJ145、B737-700、A320等多个机型。2014年8月28日正试投入运营。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河池市由河池县(现金城江区)得名,河池县由原县治河池镇得名。河池镇属岩溶地貌,澜江(今大罗河)自西向东绕过镇街南部,流入收水岩。秋冬季河水干涸形成许多深潭池塘,春夏季河水泛滥,故有“大雨成河,小雨成池”的民谣,“河池”因此得名。
非遗
截止2021年,河池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3项。
文物
根据国家文物局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查询,河池市共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全市创建A级旅游景区共计73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38个,3A级旅游景区30个。
市辖区内有盘阳河流域长寿养生旅游带、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等3处世界级生态资源;国家A级旅游景区31家(AAAA级景区10家);有凤山三门海世界地质公园,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罗城国家地质公园。2014年6月2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成功。
著名人物
韦拔群
韦拔群(1894年—1932年10月19日),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人,壮族,广西农民运动先驱,全国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之一,百色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
韦国清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广西东兰人,原名韦邦宽,初中,上将军衔。曾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覃异之
广西安定(今都安)人,1938年3月,任国民党第52军25师少将参谋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4月,任该师第73旅旅长, 7月参加了武汉会战。不久任第52军第195师中将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参事室主任,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学会理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北京市同学会会长、黄埔同学会总会副会长。1995年9月逝世,享年88岁。
覃健
覃健原名覃秀华。壮族。1911年5月1日生于广西东兰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曾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务。
韦杰
原名韦士良。壮族。1914年3月29日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成都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
姜茂生
姜茂生(1911—1985)广西凤山人,1929 年参加韦拔群领导的东凤农军,参加百色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长、闽西南交通站长、红三支队大队长、新四军连长、独立营政委、团长、团政委、“抗大”九分校教育长、苏浙皖联合抗日司令部参谋长、解放军团长、两广纵队参谋长和代理党委书记,参加黄桥、鲁南、济南、淮海等战役,解放初任广西玉林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南军区赴朝参战实习总团副团长,回国后任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韦祖珍
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东兰人。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影响,韦祖珍16岁参加农民自卫军,17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参加了百色起义、长征,还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委、兵团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委,福州空军政委,广州军区政委兼广西军区第二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覃士冕
覃士冕,广西东兰县人,壮族。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七军营特派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团长。1947年12月,广西全境解放。覃士冕被任命为中共百色地委书记、百色专区专员、百色军分区政委。因健康问题,覃士冕在山东休养,未能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覃士冕先后担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工程兵政委、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覃国翰
覃国翰,河池市大化县人,1912出生,1927年参加韦拔群主办的广西农讲所学习,结业后参加农军,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此后,覃国翰历任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参谋长和第二政委、军区副司令员、南下干部纵队司令员等,参加百团大战和平津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任百色军分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参谋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覃国翰被授予少将军衔。
韦江歌
韦江歌,1950年任济南部队建设兵团工程兵某部第十连“红旗三排”“功臣八班”第一任班长。在参加康藏高原筑路工程中,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被评为全军一等英模、特等功臣、全国筑路模范,5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的英雄事迹载入英雄连史册,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军英模厅排名第46位。
莫振高
广西都安高中原校长,201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潘琦
潘琦,1944年生,仫佬族,广西罗城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广西区党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蓝天立
蓝天立,男,壮族,1962年10月生,广西河池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曾任河池市市长、中共河池市委书记。现任二十届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党组书记。
蓝晓
蓝晓,男,瑶族,1969年12月生,广西都安人,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公共管理硕士,高级讲师。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委书记。
田代琳
笔名东西。广西天峨县人。1985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广西民族大学创作中心主任广西作家协会主席。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中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目光愈拉愈长》《救命》《痛苦比赛》《你不知道她有多美》《我们的父亲》《私了》《请勿谈论庄天海》等等。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五部获奖作品分别是: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乔叶的《宝水》、刘亮程的《本巴》、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东西的《回响》。
任君
任君,广西罗城县东门镇东西街人。仫佬族。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理事。
廖润柏
笔名鬼子,男,1958年生,广西罗城人,仫佬族。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现任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文学院副院长。
冯京
冯京(1021~1094),字当世,北宋宜州人(今河池市宜州区),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是广西第一个“三元及第”者。
冯京天禧五年(1021)生于宜州龙水(今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状元湾村),自小聪颖非凡,好学上进,卓尔不群。稍大一点开始学习后,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十五岁随父游学四方,所到过的地方都有他的“读书台”“读书堂”等等。冯京先为将作监承,通判荆南军府事,累官龙图阁侍制、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安抚陕西。端明殷学士,知太原府。御史中丞,直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掌管国家军政大权。绍圣元年(1094)四月初三日,冯京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著有《潜山文集》和大量奏议、诗文。冯京逝后被追赠司徒,谥号“文简”。
刘三姐
壮族民间传说人物,据广西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下里乡蓝靛村),《歌仙故乡,美丽罗城》介绍了罗城是刘三姐诞生地的情况。广西电视台2005年5月9日在“大开眼界”栏目播出《走进仫佬山乡》,专题说:“刘三姐的故乡就在蓝靛村。”刘三姐在蓝靛村,这已受到各媒体、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肯定。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批)。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2022年2月,拟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2年5月4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对2021年度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成绩突出的河池市等5个市予以通报表扬,并奖励河池市20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投资相关工作。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16: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