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河舒豆腐豆腐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断面有光泽;有豆腐特有的豆香味,口感细腻鲜嫩;有弹性,块型完整。河舒豆腐干:淡黄至深褐色,密实细腻,富有弹性,咸淡适口,具有卤(熏)豆腐特有的香味。
历史渊源
河舒豆腐作为蓬安县的地方特色产品,自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传人后,已有2100多年历史。
1952年,河舒豆腐作为名牌产品拿到川北行署展销。
产地环境
南充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主要分布于农作物生长区;气候特征:春早、夏长、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日照时间处于1200-1500小时范围内;年降雨量1100毫米;灾害性天气(如秋绵雨、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频率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全年以
西北风为主。南充土壤包括5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其中以
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适宜大豆种植。
生产情况
截至2016年底,河舒镇推豆腐的专业户已有20多家,年产量75000斤,年销售额11万元。当地经营河舒豆腐的餐饮店,共有16家,直接带动200多人就业,创造产值超过2500万元。
产品荣誉
2013年12月,河舒豆腐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22年1月,入选《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二批)》。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河舒豆腐产地范围为四川省蓬安县河舒镇、相如镇、锦屏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原辅料
大豆:产自产地范围内,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生产用水:产地范围内地下水,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相关规定。
盐卤:成分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相关规定。
食用盐: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生产加工
豆腐
工艺流程:选料→浸泡→磨浆→滤浆→煮浆→点浆→蹲脑→压制→成品。
工艺要点:
浸泡:春夏浸泡5小时至10小时,秋冬浸泡8小时至12小时。
磨浆:豆、水比1:6,磨浆后三次离心处理。
煮浆:温度95℃至105℃,时间10分钟至20分钟,煮浆后二次筛浆处理。
点浆、蹲脑:盐卤点浆,点浆温度为75℃至85℃。比例为1%至1.2%。蹲脑5分钟至6分钟。
压制:压制至水分含量≤90%。
豆腐干:
工艺流程:选料→浸泡→磨浆→滤浆→煮浆→点浆→蹲脑→浇制→压榨→切块→卤(熏)制→包装→成品。
工艺要点:
浸泡:春夏浸泡5小时至10小时,秋冬浸泡8小时至12小时。
磨浆:豆、水比1:6,磨浆后三次离心处理。
煮浆:温度95℃至105℃,时间10分钟至20分钟,煮浆后二次筛浆处理。
点浆、蹲脑:盐卤点浆,点浆温度为75℃至85℃。比例为1%至1.2%。蹲脑5分钟至6分钟。
浇制:自然沥水≥1小时。
压制:豆腐干应压制到块型整齐均匀、质地密实、有弹性。
卤(熏)制:采用配制好的卤汁进行卤(熏)制。
烘干:烘干至水分含量≤75%。
理化指标:
专用标志使用
河舒豆腐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蓬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河舒豆腐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