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柄染病近地面处有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浅褐色蛛丝状菌丝。茎基部染病初生黄色小斑,渐成浅褐色水渍状,后变为灰黑色凹陷斑,有的侵染茎部。,并形成大量
菌核。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AG2—1和AG—4菌丝融合群,属
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μ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5~7(μm)。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m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
担子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菌核或
厚垣孢子在土壤中休眠越冬。翌年地温高于10℃开始萌发,进入腐生阶段,油菜播种后遇有适宜发病条件,病菌从根部的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也有的形成子实体,产生担孢子在夜间飞散,落到植株叶片上以后,产生病斑。此外该病还可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或种子传播蔓延。土温11~30℃、土壤湿度20%~60%均可侵染。高温、连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幼苗抗性差易染病。
2.发病初期喷70%敌克松WP 1 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WP 6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WP800-1000倍液,或20%
甲基立枯磷EC1200倍液。重病田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