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堤的延长方向与
岸线平行,高数米,长数百米至数公里。是堤式海滩的组成部分,其前缘是砂质海滩。可以单一出现(表示岸线的稳定),也可成为一组大致平行的堤出现。根据物质组成有
沙堤、
砾石堤、
贝壳堤,一般是两坡不对称,向岸坡陡,向海坡较缓。
海滩上重要的次一级
地貌单元。是在大风浪作用下泥沙比较集中地进入海滩时,沿海滩外缘堆积的堤状地形。有沙堤、砾石堤及大量贝壳与沙混合而成的贝壳堤,向海一侧坡度较缓,向陆一侧因是自然堆积坡,坡度较陡。它的平面分布与形成时的
海岸线平行,常多条成束出现。
堤顶高度反映最大风浪的高度和
海面升降的变化。由于海岸的坡向、坡降、风浪及泥沙来源不同,发育程度也有区别。滨堤形成后常被后期侵蚀破坏。
它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具有大量砾石来源以及定向风浪作用为主的海湾环境。我国
山海关海岸带附近,自大石河口以西的沙砾滩外缘有数条很长的
砾石堤,略呈东西向平行海岸分布。
砾石的主要来源是
洪水期被大石河自山区搬运入海,在持续而定向的东北风的大风浪期,砾石比较集中地被激浪流再搬运到海滩,在海滩外缘形成长堤。
贝壳堤又称蛤蜊堤。指海岸带淤泥质海岸平原上由海生贝壳碎屑和细沙、
粉沙组成的一种滨堤。
我国自天津附近东至海边的沙泥质平原上有四条很长的贝壳堤,沿着同
渤海湾现代海岸大体一致的方向自北而南分布。它们是古黄河远离天津人海时形成的渤海湾古海岸线的遗迹。也是海岸线后退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