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词牌名,又名“献仙音”“法曲第二”“越女镜心”。以
周邦彦《法曲献仙音·蝉咽凉柯》为正体,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三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
周密《
法曲献仙音·吊雪香亭梅》等。
词牌沿革
法曲源于南朝
梁武帝时的法乐,起于隋而盛于唐,为唐代主要乐种之一。唐法曲以清乐为本,又含道曲和佛曲,更掺杂少部分外族音乐。唐明皇李隆基酷爱法曲。据唐
张读《宣室志·十仙子》记载,明皇曾梦见十多个仙子,驾着祥云下到庭院里站成一排,各自拿着乐器演奏,献仙音《紫云曲》。乐曲清越优美,宛如仙府里的声音。第二天,宰相
姚崇、
宋璨奏事,明皇也听不进去,默默回想昨夜所听音乐的旋律。后此曲传人乐府,称《法曲献仙音》。调名本意即以法曲的形式演奏仙人所奉献的美妙音乐。《
词谱》卷二十二:“
陈旸《
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献仙音其一也。’又云‘圣朝法曲乐器,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笙、笛、礴篥、方响、拍板。其曲所存,不过道调《望瀛》、小石《献仙音》而已,其馀皆不复见矣。’《
乐章集》注小石调,
姜夔词注大石调,周密词名《献仙音》,姜夔词名《越女镜心》。按唐
张籍酬
朱庆馀诗有‘越女新妆出镜心’句,姜词调名本此。”《
填词名解》卷三:“《法曲献仙音》,小石调曲也。宋春秋圣节三大宴。第十七奏鼓吹,或用法曲,或用龟兹法曲部。其曲有二:一日道调宫《望瀛》;一日小石调《献仙音》。乐用琵琶、箜篌、五弦、方响等器。或云《献仙音》即唐《霓裳》这遗声。先舒案:唐乐府自作两曲,而《梦溪笔谈》亦谓《霓裳》道调,《法曲献仙音》乃小石调,恐缘俱隶法曲,遂误以为遗声耳。
杨慎《
词品》云:‘《法曲献仙音》,唐有此曲。即《望江南》也。但《法曲》三叠,《望江南》两叠。南宋绍兴中,杭都酒肆有道人携乌衣椎结女子,买斗酒独饮,女子歌以侑之,凡九阕,非人世语。有道士闻之,惊云:此赤城韩夫人所裂,水府蔡真君《法驾导引》也。乌衣女子,盖龙云。’先舒案:其词调与《忆江南》不异,特首三字则重唱一句,是要即《忆江南》歌法之变,好事者遂神之而异其名耳。至吴君特、周邦彦多有《法曲献仙音》词长调,至九十二字,虽未知与大宴第十七所奏乐曲果同,要去《望江南》远矣。况《献仙音》本小石调,而《望江南》自唐历宋,俱属南宫,后入大石。且《望江南》故不入法曲,宁得在唐时便同为一曲邪?盖杨以龙女所唱,当是仙音,而宋乐有<导引》,乃法驾奏严之曲。又龙女词即《忆江南》,《忆江南》又为《望江南》之单遍,遂误五名为一耳。予总辩之:《忆江南》,单调之《望江南》也;《法驾导引》,叠句之《忆江南》也,与宋《导引》及唐宋《法曲献仙音》了无相预也。至于赤城所裂,与《忆江南》同调而异名。唐人《献仙音》与宋人《献仙音》,则同名而异调,不得而溷之也。杨又谓:白乐天尝改《法曲献仙音》为《忆江南》,尤无说,此调萌芽干六朝,定谱于李太尉,源流可核,甯始香山邪?”
此调为北宋新声,
柳永词为创调之作,仍属小石调,九十一字体,但与周邦彦词之字句多有差异。周邦彦词为正体,在南宋较为通行。
张炎词题为《席上听琵琶有感》,出于周邦彦体。此调为换头曲,前段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调势平缓;后段句式富于变化,其中有三个上三下四句法之七字句,另有三、五、六、九等句,音韵较为典雅优美。张炎词在诸作中是写得最流美的,最能体现此调特色。姜夔词自注:“俗名大石调,黄钟商。”其词甚为骚雅:“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王沂孙于宋亡后作的《聚景亭梅次草窗韵》,意象奇幻,语意含蕴,而艺术尤精美。其词云:“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已消暗。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凡长调的写作,特别注意整体结构布局。张炎《词源》卷下:“作慢词(长调)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若整体构思欠考虑,其词很可能出现拼凑与散缓之失。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以周邦彦《法曲献仙音·蝉咽凉柯》为代表。大石调《献仙音》词以此词及姜词二首为正体,若李词之句读小异,乃变格也。 前段起句,吴文英词“落叶霞翻”,“落”字仄声。第二句,王沂孙词“纤琼皎皎”,“纤”字平声,上“皎”字仄声。第四句,张炎词“篝密笼香”,“篝”字平声。第六句,张词“此景真疑舒啸”,“此”字、“景”字俱仄声,“真”字平声。后段第三句,陈允平词“心期误、归计欲成又阻”,“期”字平声。第五句,张词“小怜隔水曾见”,“小”字仄声。第七句,张词“漫赢得、情绪难剪”,“得”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姜词、李彭老词。若姜词前段第六句“湖山尽入尊俎”,“入”字入声,此以入代平,不注可仄。吴词前段结句“那能语恩怨”,“那”字平声,亦不注可仄。
变体一,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以姜夔《越女镜心·别席毛莹》为代表。此与周词同,惟后段第二句押韵异。
变体二,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三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以姜夔《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为代表。此亦与周词同,惟前段第七句不押韵异。
变体三,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三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
李彭老《法曲献仙音·云木槎枒》为代表。此亦周词体,惟后段第三句摊破上三下六句法作五字一句、四字一句异。 按此词后段第三句句读既异,其平仄亦不同。
变体四,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以柳永《
法曲献仙音·小石调》为代表。小石调《献仙音》词以此词为正体,句读与周词迥别。若“青翼传情”词之减字,或名《法曲第二》,想亦小石调之变体耳。
变体五,双调八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四仄韵。以柳永《法曲第二·青翼传情》为代表。此词《乐章集》不载,见《花草粹编》。前段第一、二、三句与周、姜词同,第四句以下则与“追想秦楼”词同,惟后段第五句减二字,结句减二字。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法曲献仙音·蝉咽凉柯》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中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蝉咽凉柯,燕飞尘幕,漏阁签声时度。倦脱纶巾,困便湘竹,桐阴半侵庭户。向抱影凝情处,时闻打窗声。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中仄,平中仄、平仄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中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中、中中中仄。仄中平中仄,仄仄中平平仄。
耿无语,叹文园、近来多病,情绪懒、尊酒易成间阻。缥缈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妩。翠幕深中,对徽容、空在纨素。待花前月下,见了不教归去。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越女镜心·别席毛莹》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风竹吹香,水枫鸣绿,睡觉凉生金缕。镜底同心,枕前又玉,相看转伤幽素。傍绮阁、轻阴度。飞来鉴湖雨。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近重午,燎银篝、暗熏溽暑。罗扇小、空写数行怨苦。纤手结芳兰,且休歌、九辨怀楚。故国多情,对溪山、都是离绪。但一川烟苇,恨满西陵归路。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变体三
格律对照例词:《法曲献仙音·云木槎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云木槎枒,水葓摇落,瘦影半临清浅。翠羽迷空,粉容羞晓,年华柱弦频换。甚何逊、风流在,相逢共寒晚。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总依黯,念当时、看花游冶,曾锦缆移舟,宝筝随辇。池苑锁荒凉,嗟事逐、鸿飞天远。香径无人,任苍藓黄尘自满。听鸦啼春寂,暗雨潇潇吹怨。
变体四
格律对照例词:《法曲献仙音·小石调》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追想秦楼心事,当年便约,于飞比翼。悔恨临岐处,正携手、翻成云雨离拆。念倚玉偎香,前事顿轻掷。惯怜惜。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饶心性,正厌厌多病,柳腰花态娇无力。早是乍清减,别后忍教愁寂。记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将息。遇佳境、临风对月,事须时恁相忆。
变体五
格律对照例词:《法曲第二·青翼传情》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年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