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镇,隶属于广东省
梅州市平远县,位于
平远县东北部山区,距平远县城31千米,西与
上举镇、
东石镇接壤,西南与
东石镇、茅坪相连,东面及南面与蕉岭县毗邻,北端与福建省下坝乡接壤。镇行政区域面积131.6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为10774人。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大神坝设乡公所,隶属平远县东石区管辖。
1949年5月,解放后,隶属东石第三区人民政府管辖。
1953年7月,隶属东石第七区人民政府管辖。
1958年9月,隶属东石公社管辖。
1961年1月,成立泗水人民公社。
1975年,符坑生产大队划归上举人民公社管辖。
1983年11月,取消泗水人民公社建制,成立泗水区公所。
1986年11月,撤泗水区公所,成立泗水乡人民政府。
1988年,春、梅畲分成梅岭、兴明两个管理区;余文分成木联、大畲两个管理区。
1994年,撤泗水乡改镇建制,成立泗水镇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下辖10个保109个甲。
1999年3月,泗水镇撤管理区办事处,进行第一届村委会选举,选举产生泗水、文贵、金田、梅岭、兴明、成文、大畲、木联、大新9个村民委员会,140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泗水镇辖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镇新街11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泗水镇位于
平远县东北部山区,距平远县城31千米,西与上举镇、东石镇接壤,西南与东石镇、茅坪相连,东面及南面与蕉岭县毗邻,北端与福建省下坝乡接壤。镇行政区域面积131.6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泗水镇境内山地由花岗岩石发育而成,山高一般在海拔450米左右,境内叠嶂层峦,山高林密,山脉由南朝北,岭谷相间。
气候
泗水镇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7℃,降雨量1595.9毫米,无霜期290—310天,光照时数1882.4小时。
自然灾害
1979年至2000年,泗水镇前后经历两次较大的自然灾害,一次是1982年6月遭暴雨袭击,全镇普遍降雨达100毫米以上。另一次是1990年8月的洪灾,降雨量最高峰时达400毫米,下雨长达30多个小时,两次洪灾都给泗水镇造成严重的损失。
自然资源
泗水镇境内林木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达50多万立方米。林产品主要有木材、松脂、茶油、油桐、毛竹等;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探明的矿产有铜、铅、锌、铁矿、钾长石、萤石等。
人口
2000年底,泗水镇共有2698户10881人。其中,农业人口2508户10399人。
2017年年末,泗水镇户籍人口3199户10930人。其中,农业人口8605人;非农人口2325人。
截至2019年末,泗水镇户籍人口为10774人。
经济
综述
1979年,泗水镇工农业总产值为685.17万元,人均收入119.2元,镇级集体经济收入36948元。至200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为2504.2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4214万元,镇级集体经济收入136.2万元。
2017年,泗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亿元;工业总产值1.49亿元,比增5.2%;农业总产值1.05亿元,比增1.4%;税收收入139.19万元。
2019年,泗水镇有工业企业2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1980年,泗水镇水稻亩产达到了366公斤。生猪饲养量为2200头,养牛560头。
2000年,泗水镇粮食总产达到5986吨(其中水稻总产5323吨),与1979年相比,水稻总产增加2246吨,增长42%。水果总产由1979年的274吨,提高到2000年的1808吨。经济作物面积由1979年的561亩增加到2000年的5707.95亩。全镇牛猪饲养量3400头,比1979年增加1200头,增长54.5%;养牛1660头,比1979年增加1100头,增长2倍;饲养“三鸟”17500只。充分利用山塘水库和原有鱼塘水面养鱼,放养面积324亩,全年水产总产291.6吨。
工业
1979年,泗水公社的企业有11个,主要有农机厂、家具厂、木器厂、水电厂、缝衣厂、工程队等。企业总收入61.82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0.56万元,上交国家税金3678.93元,企业利润5.91万元,企业固定资产28.48万元。至2000年,全镇办企业297个,企业人数505人,企业总收入2725万元,企业纯利润117万元,上缴税金38万元。
商业
1979年,泗水公社有个体工商户38户,从业人员49人,主要经营小百货、日常用品、成衣、副食、糖烟酒批发,年上交工商费用为3600元,工商税收1.1万元。至2000年,全镇的个体工商户发展至93户,从业人员有195人,主要从事商业性服务、加工服务和商业性企业等三大类,工商费用全年3万元,工商税收为31.4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泗水中学创办于1960年,其前身是泗水农业中学,地处平远县泗水镇大神坝茶园塔。1979年,全校共有学生人数215人,教职员工19人。1985年始开展“一无二有”活动,建造了一栋二层教学楼。至2000年,学校占地面积24340平方米,学生人均40.9平方米;建筑面积5510平方米,学生人均9.3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为2024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83%。全校有学生594人,共12个教学班,教职工38人。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有3人,专科学历的有27人,学历达标率93.5%。
1997年至2000年期间,泗水镇有10个双人教学点,3所村小(1~4年级,兴明校、成文校、大畲校),6所完小(泗水中心小学、梅畲小学、木联小学、大新小学、文贵小学、金田小学)。彻底拆除老校舍建造新校舍的有泅水小学、文贵小学、金田小学、梅畲小学、木联小学、大新小学、兴明小学、成文小学、大畲小学9所。2000年,泗水中心小学被评为县一级学校;2000年,全镇小学生数为1194人,教师68人,合格学历教师64人。
文化事业
泗水影剧院是1988年建成后投入使用的,有860个座位,每天可放电影或安排剧团演出。当时有5支电影队。其中,镇政府1支,梅畲、大新、木联、金田各1支。1981年,镇建有文化站,配文化专干1人,各村和企业还有文化室12间。镇、村两级定期在各村文化室开展文艺活动。每逢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除文体活动外,还举办摄影、书画展览等活动。
医疗卫生
1979年,泗水镇有一所泗水卫生院,7个卫生站。其中,卫生院的下属点有3个。1992年,通过“一无三配套”的危房改造,建成一幢800多平方米的两层钢筋结构的门诊楼;1996年6月,泗水镇通过省的审评验收,成为“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镇”。2000年,卫生院在编职工22人,其中医技人员17人。卫生院下属站点5个,赤脚医生6人,接生员13人。卫生院配有100毫安X光机1台、心电图机1台、洗胃机1台,病床12张。
广播电视
1979年至2000年,泗水镇广播电视事业从初级阶段的农村有线广播网,逐步发展成综合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1979年至1989年,泗水镇架通有线广播线路40千米,全镇各农户装上了小喇叭。1990年至1993年,泗水镇政府投资30多万元在大神坝办起了电视差转台,然后又办起了有线电视站,使圩镇附近居民可以收看10套以上电视节目。
邮政电信
1979年以前,泗水设平远县邮电局泗水营业所,主要业务是信函、包裹、汇兑和报刊发行。全镇共有邮路54千米,靠乡邮员步行或自行车投递。1986年,开办邮电储蓄业务,接着设平远县泗水邮电支局,并在圩镇街尾兴建泗水邮电支局大楼。1998年,邮政、电信分家,分别设立平远县邮政局泗水支局、平远县电信局泗水支局。2000年实现了村村通邮。
1979年,泗水镇有30多门磁石交换机。至2000年,实现程控电话1100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在泗水各建一个发射基地站。
基础设施
80年代,泗水镇先后建成木联二级电站、黄田电站。镇下属电站3座,装机5台,装机容量达575千瓦。至2000年,全镇共有13座电站,装机容量达2150千瓦。
交通运输
80年代,泗水乡村公路全长54千米,大多是沙土路面,交通条件较差。2000年,铺设了泗水至东石水泥公路13千米。
历史文化
“泗水”因境内有四条溪流汇人石窟河而得名。泗水圩起源于300多年前,那时只有一条街,称为大神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