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生桥
苏州市文物控制保护建筑
泰生桥,俗称观音桥,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之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芦墟历史文化街区。
初建无考。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分湖至》有载。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里人吴之湄等募资重建。清季,西北堍,傍桥建有小庵。庵里供奉观音像。遂称观音桥。该庵至解放后的50年代后期拆掉。
观音桥跨市河北口,西为西为杜字圩,东为在市河与后河之间的当字圩;往北是北栅漾,古人称“鞋皮漾”。单孔石拱,桥宽2.2米,矢高3.2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额上的桥名,间壁上的楹联,券石上的碑文都已无法识读。这与环境有关:200多年来,该桥一直处在市镇人烟稠密街区,有害烟雾、水汽,对花岗石的腐蚀加速了雕刻的漫漶。桥顶四座望柱上的石狮,惟妙惟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涂上水泥,至今仍在。石级多有松动、移位。北侧金刚墙上部石缝中生长着野石榴和灌木丛,枝叶茂盛,花果点缀,宛若空中盆景。
观音桥原是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吴江撤市设区,2014年7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明确为市文物控制保护建筑。同年12月,由当地政府斥资修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4 14:4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