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汶河是发源于罗山北麓的河流,流经下丁家、芦头、新嘉、北马、乡城、中村七镇入渤海。
干流
干流总长36公里,河道宽100米,流域面积205平方公里。1960年其上游修一中型水库。
其主要支流南栾河,位于北马镇南栾堡东,源于招远县美秀顶,流经芦头镇、大陈家镇、北马镇入泳汶河,全长18公里,市内长13公里,河道平均宽80米。1960年在河的中段修一中型水库。
水库
迟家沟水库中型水库,位于龙口市芦头镇寺后乔家村南,在泳汶河系南栾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丘陵占5%,流域呈扇状,平均宽度4.7公里,水库为单支汇流,其干流平均坡度为10米/公里。流域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共可控制流域面积15.3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634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180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477万立方米。经1982年“三查三定”,核算水库总库容204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83万立方米。1958年10月1日开工兴建。1960年5月主体工程竣工。累计完成土石方68.48万立方米,混凝土方5立方米,投工117.42万个,国家投资128.9万元。修建水库共搬迁9个自然村810户3185人,防洪水位以下淹没土地0.24万亩。至1985年末,国家为库区移民迁建赔偿等共投资58.5万元。续建加固工程主要有:1967年4~12月,大坝后坡高程61~84米段加固培厚;1973年3月~1974年10月,大坝迎水坡66~84米段翻修加固;1975年3~11月,大坝加高0.5米;1977年4月~1978年11月,大坝粘土心墙顶高程由81.5米加高到84.6米,坝顶高程加高至84.8米;1979年4月加宽溢洪道;1984年11月~1985年汛前,改建放水洞;1986年6~10月,整修放水洞竖井。1989年完成溢洪道交通桥工程。水库大坝,为粘心墙砂壳坝,全长485米,最大坝高27.5米,坝顶高程84.8米,顶宽6.4米。迎水面坡由块石护砌。背水坡为草皮护坡。坝后坡每隔130米设横向排水沟,坝脚设贴坡式排水体。浆砌石防浪墙高1.07来,宽0.4来,嵌入粘土心墙1.0米,宽1.2米。心墙由粘壤土筑成,底宽50米,顶宽3米,顶高程84.8米,最大清基深度4.0米,嵌入基岩1.5米,坝顶设有照明设备。1982年大坝安装了浸润线测压管。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东端,西岸距坝端40米,中心线与大坝轴线夹角97°,为开敞式,进口75米,堰顶高程79.33米,堰长10米。溢洪道下游由天然沟与原河道相接,最大泄量1461立方米/秒。水库输水洞,位于大坝西端,为浆砌石压力拱洞。竖井内设1×1米平板
铸铁闸门一扇,尺寸为1.65×1.4米,设计流量为4.0立方米/秒。1985年改建为廊道式
钢筋混凝土管洞,直径为1.50米,进口底高程64.34米,最大流量为17.46立方米/秒,竖井内径为2.20米,并设有双吊点后止水平面钢闸门。
北邢家水库中型水库,位于龙口市下丁家镇北邢家村西,泳汶河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均为山区。流域呈带型狭窄分布,平均宽4.29公里,长14.92公里,单支汇流。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平均径流深200毫米。水库上游已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6座,拦截流域面积14.44平方公里。经1982年“三查三定”,核算水库总库容1310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608万立方米。1958年6月由山东省水利学校编制“泳汶河水库灌区设计说明书”,10月开始筑坝工程和修建放水洞。1960年6月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总投资98.5658万元,投工77.2418万个,完成工程量70.6748万立方米。修建水库搬迁北邢家、大吕、西吕3个村的199户,979人,防洪水位以下淹没土地0.15万亩。至1990年底,国家为库区移民迁建赔偿等共投资16.6万元。1963年后续建、加固的工程主要有:1963年11月~1965年5月加宽溢洪道;1965年3~5月兴建坝后反滤层;1966年2月建二级放水洞(无压),1977年4月改建为有压式;1967年4~6月翻修坝前护坡石;1968年4~7月改建一级放水洞启闭设备和闸门;1974年4~7月兴建溢洪道交通桥及防浪墙;1976年5~10月坝后培土,加高粘心土墙;1979年4月兴建水电站;1977年4月~1978年4月挖溢洪道,1981年整修加固。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高24.94米,顶高程94.65米,宽6米,长400米。迎水坡为干砌石,背水坡为草皮护坡。坝顶有1米高的浆砌石防浪墙和照明设备,防浪墙嵌入粘心墙1.2米,宽0.6米。1980年安装了大坝沉陷位移观测点及浸润线测压管。水库溢洪道位于水库大坝南250米山坳处,为开敞式,底宽50米,进口高程88.76米,全长150米,下游通过天然沟溪与原河道相接。最大泄量为970立方米/秒,消能形式为排流式。水库输水洞,分一、二两级,位于大坝北端。一级输水洞为砌石拱涵,呈矩形半圆拱,闸门为
铸铁闸门。二级放水洞为 圆管。水库电站,位于二级放水洞出口处,装机容量2×150千瓦。
大园水库,位于下丁家南部,泳汶河的上游。1964年4月由下丁家公社组织大园、河西、夼里、肖家洼、石板等6个大队社员兴建,1966年8月15日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后经扩建,1971年6月竣工,总投资14万元。总库容13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3万立方米。大坝高达27.7米,长258米。1974年7月加固大坝,自第一戗道以上加厚1.2米,自第二戗道以上加厚1.5米。水库溢洪道建在大坝北,为开敞侧槽式。1976年,在大坝北边开挖非常溢洪道,投资0.412万元,投工1.058万个。水库输水洞水泥管直径0.46米,流量0.5立方米/秒。
常胜水库,位于下丁家镇常胜村东北,泳汶河支流上。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1976年11月动工兴建,1979年11月竣工,共投资15.7621万元,投工23.729万个,完成总工程量38.7318万立方米。总库容达10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2.5万立方米,死库容3万立方米,水库大坝高27米,溢洪道为开敞式,宽30米,最大泄量123立方米/秒。输水洞压力管直径0.5米,流量2.12立方米/秒。
引河灌溉
1955年10月上旬,下丁家阳光农业社在大陈家东泳汶河闸拦河坝1座,引河水自流灌溉粮田200~300亩,为市境最早的引河灌溉工程。翌年3月,黄县成立黄水河引河工程指挥部,县里进行勘测设计,在小吕家、前迟家之间建拦河坝,引水干渠从拦河坝至蓝高乡参驾疃,全长25公里,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建沿渠建筑物30余座,倒虹吸2座,1957年竣工,共投资13万元,灌溉粮田3万亩。1957年诸由乡和孙家乡先后在黄水河干流各建引河工程1处,芦头乡在泳汶河建引河工程1处,引水渠长12.5公里,灌溉面积为1.52万亩。1965年北邢家水库联合干渠建成后,芦头乡泳汶河引河工程废弃。1966年石良公社在黄城集河蓬莱与黄县交界处岳家圈闸拦河坝,建引水渠长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000亩,实际灌溉面积3000亩。1970年引河灌溉工程被扬水站取代,引河工程随之废弃。
河道治理
1920年前,泳汶河河道平均宽20~50米,解放初未修堤防,只在两岸压条植树,洪水常漫溢两岸土地。1954年河道宽达200米。1964年秋冬,县政府组织群众疏浚河道,筑坝修堤。自东江乡前宋家村东至乡城洼后田家村西,中上游河槽宽25米,设计水深1米,两边沙土筑坝,坝高1.5米,顶宽2米,底宽10米。下游河槽宽40米,设计水深1米,坝高2.6米,顶宽4米,底宽16米,最大流量为345立方米/秒。1977年11月,东江、中村、新嘉、乡城4乡镇9000人再治泳汶河,两岸干砌石修挡土墙,高3.1米。上游河槽宽35米,下游河槽宽45米,堤顶宽2米,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共完成土石方47.96万立方米,投工57.44万个,投资22.9万元。
南栾河治理1952年前南栾河无堤坝。1953年县政府组织人员进行勘测。1956年在香坊、南栾堡对岸、南栾、前后栾村地段筑修堤坝。1964年秋冬,自芦头镇乔家村西南至与泳汶河汇合处疏浚河道,河心宽25米,深0.8米,乔家至香坊段河唇一面宽为15米,香坊北汇合点为25米。1977年11月县统一组织芦头、北马社员5000人,按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标准治理。河道两岸用干砌石筑挡土墙。疏浚河心,上游韩栾村西河心宽27米,中游麻家村北河心宽32米,簸箕栾家村南河心宽52米,设计水深均为1.8米。堤坝顶宽2米,堤高2.3~2.8米,边坡为1∶2,最大流量220立方米/秒。治理工程历时10天,完成工程量12.04万立方米。
南邢家革命烈士纪念碑
抗日战争中,泳汶河流经的山夼,曾发生多次战斗。1944年1月17日,驻南邢家的黄县独立营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遭敌袭击,在突围中有48人牺牲,成为黄县有名的“南邢家惨案”。入夏以后,黄县独立营连战皆捷。7月7日,中共黄县县委、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南邢家主持召开大会,庆胜利,怀烈士,树碑永志。 碑建于下丁家镇大吕家村西山顶,下临泳汶河,与南邢家隔河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