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舍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镇,早在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村落聚居。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便出现乐舍的名称。清咸丰年间(1851—1861),大通桥飞架洛水,将港西港东两墩联成一体,自然镇逐年形成。清光绪二十四年,港西墩创办了德清县内的第一家织布厂,给洛舍自然镇开拓了新的规模。
洛舍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人们便利用水田种稻,旱地栽桑,河港养鱼,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镇境山清水秀,面积达2000多亩的洛舍漾碧波荡漾、烟波浩淼,实为旅游观光、休闲渡假的好去处。
具有悠久历史的洛舍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在历史上曾出过军事家、政治家、文史家等。如,元代著名大书法家赵孟頫与其妻子管道升晚年便隐居洛舍东衡里,现东衡有赵孟頫墓;当代,有舰队师政委、大学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等,被誉为“中国舰长第一人”的冯赞枢就是洛舍冯家里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的外婆家就在洛舍。洛舍的工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兴起较早。历史上,民族工业以制瓷、造船、缫丝等最为著名。
镇境昔为百越之地,语音村村有差异,苕溪以西砂村、章家桥两村,地多丘陵,禀气刚烈,发语多短音,接近武康方言;衡溪两侧东衡、仲家、何家本村,地近县城,开口呼语词明显接近
德清方言,街区、郊区、陆家湾、张家湾、北大爿、北雁塘、草塘、冯家田等村,屋舍临河、禀气柔软,发语多颤音,声调拖腔明显,撮口呼语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