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诺会议
1925年洛迦诺举行的会议
大战后的欧洲安全保障问题,是凡尔赛体系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1925年,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议,讨论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会议签订的最后议定书和几个条约,总称为“洛迦若公约”。公约的内容包括: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现状;德国分别同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相约凡外交上所不能解决的争端,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法院裁决;法国同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保证条约。
会议简介
洛迦诺会议
Locarno,Conference of
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为解决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调整西欧各国关系并在政治上扶植德国的国际会议。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意、比、波、捷克斯洛伐克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各与会国经过争吵达成妥协。10月16日草签7个条约、1个议定书,总称《洛迦诺公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1926年9月14日生效。
事件背景
凡尔赛体系不能解决欧洲安全问题
②“洛迦诺”会议的召开
内容
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德国同比、法、波、捷4国分别签订的仲裁条约,以及法国同波、捷两国分别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德比、德法之间保持边界现状,互不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武装区的规定;承认道威斯计划;通过外交途径或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分歧问题;英、意两国充当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等。公约对德波、德捷之间的边界不予保证,实际上是鼓励德国向东扩张。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取得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保留履行《国联盟约》第16条(关于对违约国制裁的规定)的行动自由。
会议概要
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调整西欧各国关系并在政治上扶植德国的国际会议。会前,法国担心德国恢复实力后再度复仇,希望调整法德关系,寻求边界的安全保障。英国在防止德国再起复仇方面与法国有共同利害关系,但不愿坐视法国称霸西欧,仍维持其传统的“均势”政策,力求由英国充当法德边界安全的保证者。德国力主修改《凡尔赛和约》,并加入国际联盟。1925年初,德国先后向英、法、比、意等国送交备忘录,提出与莱茵兰地区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缔结公约等各项建议,受到欢迎。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意、比、波、捷克斯洛伐克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美国虽未参加会议,但支持英国,并对法国施加压力,希望会议达成协议,稳定欧洲政治局势,以利于债务国偿还美国债务,加强它对欧洲的渗透。
会议讨论了德国西部领土现状、德国与东部邻国的关系以及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问题。德国主张维持其西部边界现状,不愿缔结保证其东部边界安全的条约。法国力求维护德国东西部的边界安全。英国只支持德国西部边界的安全,不愿保证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现状。英法还要求德国无条件地加入国际联盟,利用德国反苏。德国要求参加国联,而拒绝承担《国联盟约》第16条关于对违约国制裁的规定。各与会国经过争吵达成妥协。10月16日草签7个条约、1个议定书,总称《洛迦诺公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1926年9月14日生效。公约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德国同比、法、波、捷4国分别签订的仲裁条约,以及法国同波、捷两国分别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德比、德法之间保持边界现状,互不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武装区的规定;承认道威斯计划;通过外交途径或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分歧问题;英、意两国充当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等。公约对德波、德捷之间的边界不予保证,打击了法国在中欧的军事同盟体系,实际上是鼓励德国向东扩张。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取得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保留履行《国联盟约》第16条的行动自由。
洛迦诺会议暂时调整了西欧各国的关系,恢复了德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削弱了法国的霸权地位。《洛迦诺公约》未能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A.希特勒上台后,1936年3月7日德军毁约开进莱茵非武装区。1939年4月,德国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
最大的赢家
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欧洲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于1925年10月5日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这次会议使与会国各有所得,但谁是该会议最大的赢家呢?欲搞清这一问题,从主要参加国参会目的、会议内容及会议对各国产生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为削弱德国,实现边界安全,曾与比、波等中小国家结盟,但小协约国力量毕竟有限。随着鲁尔冒险的失败和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法国的孤立和不安全感激增。特别是随着协约国军队从莱茵兰第一占领区撤出日期的逐渐临近,更使法国迫切要求得到法德边界的安全保证。这样,谋求安全就成为法国参加会议的最大目标。
20年代,德国外交的基本目标是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重新恢复大国地位。具体设想为:争取使战胜国提前从莱茵区撤兵,并调整东部边界;阻止法国对德国任意制裁:加入国际联盟,在政治上与列强平起平坐。
20年代的英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英国政府把恢复经济,保持大英帝国作为头等大事。在欧洲问题上只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欧洲的最大安全。同时,英国对欧洲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抑法扶德来维护欧洲均势和防止德苏接近。
1925年10月16日,与会国草签了《最后议定书》和其它7个条约,总称为《洛迦诺公约》。公约的内容包括:德法、德比之间相互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相互之间的领土现状,双方不得彼此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诉诸战争,彼此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英、意作为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被允许加入国联;德国分别同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相约凡外交上所不能解决的争端,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法院裁决;法国同波、捷分别签订在遭到德国进攻时相互给予支援的条约。
洛迦诺公约暂时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德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显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从这一角度讲,法国的安全忧虑有所缓解。但是,该公约极大地削弱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从此,法国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公约对德国东部边界不作保证又严重打击了法国的同盟体系。法国的边界安全只能置身于英意两国的空头保证之下。
公约的制定,是英国势力均衡政策的再次成功。它使英国终以承担最小义务的办法获得了欧洲的安全,并取得了平衡欧洲力量的有利地位,成了法德之间的仲裁者和法国的保证人。但是,该公约使德国迅速崛起,其军国主义复活步伐大大加快。欧洲的均势只是暂时的。进入30年代,德国逐渐成为英国真正意义上的最强大的敌人。从长远看,英国并非洛迦诺会议的真正赢家。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表明,德国已摆脱战败国地位,开始与欧洲大国平起平坐,并迈出了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第一步。不久,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德国终于重新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在这次会议上,德国还成功地拒绝对波、捷边界给予保证。这就为其以后向东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由此可见,德国的外交目标通过洛迦诺会议基本上得以实现。综上所述,洛迦诺会议的最大赢家不是法国,也非英国,而是德国。
社会影响
①对世界: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②对德国:进一步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③对法国:法在欧洲的地位再次遭到削弱
变更
洛迦诺会议暂时调整了西欧各国的关系,恢复了德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削弱了法国的霸权地位。A.希特勒上台后,1936年3月7日德军毁约开进莱茵非武装区。1939年4月,德国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5 13:58
目录
概述
会议简介
事件背景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