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寺位于慈溪市东埠头的将军山上,据县志载:“洞山教寺,
梁开平初置,宋祥符请额曰‘栖幽洞山’,乃将军山洞也。”寺前有一石块砌成的拱形体,这便是遐迩闻名的
白云洞。在白云洞的前侧,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七级石塔,呈六棱形,每面都有佛像浮雕。“出山四朝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这古洞、古塔、古寺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泉瀑涓涓净,山花霭霭飞,白云回合处,应是至人栖”。历代文人墨客为洞山寺留下的赞美诗篇,为我们重游古寺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一条山径缘溪而上,淙淙水犹如弹奏着一支淡雅的古典乐曲;竹海松涛,风过似万马奔腾,颇有几分悲壮和激烈;这里动静相宜,风景幽绝,不禁令人联想起“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老话。然而,就是这么个异彩纷呈之处,据说当初却游者不众,香火不盛。什么原因,已无从查考。直至明万历年间,华颜先生在此设课讲学后,洞山寺及
白云洞才渐为世人所重视。
抗日战争时期,这佛灯炯炯的古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被我党定为《新浙东报》的秘密印刷点。全寺僧侣深明大义,为保护这一革命宣传刊物尽心尽力。而今,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洞塔已一扫枯树昏鸦的萧杀之状而还其峥嵘面目,洞山寺也一改断壁残垣被修葺一新,正以勃勃生机笑迎四方游客。
天下
禅寺大多踞好山好水之间。从
湖墩村往东约一里许,越寺岭而上,沿途流水潺潺,林木葱郁,将军石苔色苍斑,壁立千仞,“阿弥陀佛”摩崖石刻字大如斗,雄伟庄重。清代慈溪诸生陈曙写了这样一首诗:“古寺云深石径通,泉声送到梵王宫。老僧问我游山句,只在寒林落叶中。”其实这位作者只驻情泉声石径,却把洞山寺石塔和
白云洞这二件瑰宝忽略了。
白云洞横贯山坳,属券顶石砌结构,与宋代石塔相距咫尺。该建筑既作山门,又关合山之风水,构思巧妙。洞门宽2.2米,高2.4米,进深2.9米,拱顶额镌“白云洞”三字,字迹清晰。步入白云洞,景色豁然,竹林水田,
古刹清泉,仿佛人间天堂。据《镇海县志》记载:邑人华颜讲学于此,有“白云封古洞,明月照空山”之句。华颜字九渊,今慈溪施公山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工部
营缮司主事,善草书,仿二王笔法。与其同时期的董其昌叹曰:“吾书不及华颜,而名过之。”名胜古迹总离不开历史人物的凭吊
访谒,华颜是洞山寺访客中职位较高的历史人物,其
题咏不但使洞山寺增色不少,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
白云洞在明万历年间早已存在的直接依据。
洞山寺历史悠久,且远离尘嚣,“文革”时期未遭严重破坏,1985年被
慈溪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寺院之一。为保护这一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洞山寺宋代石塔(包括白云洞)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面积已达6,400平方米,直达寺院的盘山公路也已开通。白云深处,殿宇巍峨,
梵声缭绕。寺内刻桷丹楹,华耀庄严,普陀山请来的金身佛像在
大雄宝殿熠熠生辉。每逢观音圣诞香期和春秋佳节,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登山观光。
洞山寺石塔在“阿弥陀佛”石刻和白云洞之间的岗阜上,为楼阁式六边形仿木结构。塔原有基座,共七级,今残存五级,残高4米。塔身用石块雕凿层层砌叠,逐级收缩,每面刻浅龛,内雕菩萨或佛像,或袒胸和悦,或怒目威武,或手执法器,或脚踏莲花,或跏趺莲台,神态不一,显示出深厚的
佛教文化内涵。塔身每层压腰檐石,腰檐的板瓦
翼角雕工清楚,坡度平缓。全塔结构简洁,轮廓清秀,
出檐比例得当,充分展现出宋代石塔典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风貌。石塔居岗阜突显处,登临观望,见青峰对峙,涧流欢奔,山麓灵绪湖碧波荡漾,一目了然,乃洞山寺一绝。
华颜,字九渊,祖籍无锡,宋绍兴年迁徙至田央施公山定居。由于他幼小聪颖,过目不忘,故有“神童”美誉。万历三十七年(1609),华颜乡试中举,被聘湖州学馆任教。当时湖州有一潘尚书,慕华先生之名,特遣人延其入府。华颜生性耿介,不阿权贵,推托不往,经潘尚书邀之再三,才勉强成行。来到潘邸,华颜受到隆重款待。席间,潘尚书命人取来文房四宝,要华颜一试锋芒。华颜也不客气,提笔挥毫,俄顷而成千言,不但书法超群,且多惊人之句,在场之人无不赞叹。潘尚书自诩惜才,表示一定要到皇帝跟前力荐,其求贤若渴之状,令人动容。之后,潘尚书还亲将其子送去学馆,以示信任。此举使一介书生感激不已,还以为真的骏马遇伯乐,可以一展抱负了。时隔数月,潘尚书赉银三千两登门拜访,请求华颜代其子写一篇秋闱之文。华颜识破潘尚书的真面目,严词拒绝,并发誓从今不登潘家之门。万历四十一年,华颜
进士及第,授
工部屯田司主事,两年后升工部
营缮司员外郎。
营缮司的职责是负责建造宫苑官衙,当时也算得上一个美差。可华颜不仅自己不染指分毫,还不许属下有任何贪污越轨行为。有一次,一个楚商运来一批木料,其属下按单入库,便算完事。华颜知道后,不但给予严厉批评,还亲自按单复验,结果发现帐物不符,于是严加追究,直至将属下撤职查办。其廉政勤政之风,实可彪炳千秋。然而,晚明的腐败之风,积重难返,华颜虽然洁身自好,但毕竟回天乏术。兴叹之余,他愤而挂冠,回老家后终于选择了洞山寺这一
世外桃源,重操教书育人旧业。他为
白云洞题上一联云:“白云封古洞,明月照空山”,充分表达了他淡泊明志、嫉恶如仇的性格和看破尘寰,悲怆凄凉的心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华颜来白云洞讲学后,莘莘学子束修以上,善男信女慕名而来,使洞山寺一改旧时门可罗雀的冷落局面,成为书声朗朗,梵音振起的一方宝地。华颜除讲学外,还勤练书法,
董其昌看到他的墨迹,自叹弗如,说:“吾书不及华颜而名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