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镇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辖镇
洧川镇,隶属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代管,地处尉氏县西南部,郑州市许昌市、开封市3市交界处,东与朱曲镇相连,南与许昌长葛市古桥乡接壤,西与岗李乡相邻,北与大马乡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尉氏县城2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65.73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分属郑、韩、魏3国。
汉代称洧阳。
隋置洧州。
金置宋楼镇,设惠民仓于此。
金兴定二年(1218年),以宋楼镇置洧川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河患北迁十里于今址。
清康熙十年(1671年),洧川辖区由原来的4坊24保均并为8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
民国元年(1912年),称城厢镇。
1949年初,为洧川县。
1954年,并入长葛县,称洧川区。
1958年,改为洧川公社。
1965年,划归尉氏县。
1983年,改洧川乡。
1988年,撤乡建洧川镇。
2022年7月8日上午,洧川镇举行党委、政府揭牌仪式。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洧川镇代管移交工作基本完成,正式纳入航空港实验区工作体系。
行政区划
民国元年(1912年),下辖6区。
2011年末,辖西街、南街、东街、北街、北关、枣陈、丁庄、纸坊、湾里河、王庄、翟胡同、陈庄、宋庄、桑树庙、刘春桃、养马寨、过庄、沙沃、仝庄、英内、英外、张庄、花桥刘、四合、仓刘、仓李、董庄、许寨、东三赵、大三赵、西三赵、老庄王、鲁湾、湾李、关庄、裴寨3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洧川镇辖3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西街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洧川镇地处尉氏县西南部,郑州市、许昌市、开封市3市交界处,东与朱曲镇相连,南与许昌长葛市古桥乡接壤,西与岗李乡相邻,北与大马乡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尉氏县城25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7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65.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洧川镇地处尉氏西南部高平地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大部为平原。境内最高点位于花桥刘村南的鸿台寺,海拔200米;最低点村位于镇东南的宋庄,海拔66米。
水文
洧川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流域面积44.2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双洎河、杜公河,其中双洎河为境内最大河流,是洧川与长葛市的界河,又是开封市与许昌市的分界河,境内长17千米;杜公河横穿镇境北部,境内长15千米。
人口
2011年末,洧川镇辖区总人口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000人,城镇化率43%。另有流动人口9000人。总人口中,男性32000人,占53%;女性28000人,占47%;14岁以下8434人,占16%;15~64岁41526人,占66%;65岁以上10040人,占1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8900人,占89%;回族1100人,占11%。2011年,人口出生率15‰,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9‰。
截至2018年末,洧川镇户籍人口为6463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洧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90元。财政总收入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营业税3000万元。
2018年,洧川镇有工业企业20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农业
2011年,洧川镇农业耕地面积6.4万亩,人均1.1亩。农业总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
2011年,洧川镇生产粮食3.5万吨,人均60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大豆、蔬菜等。大豆种植面积5600亩,产量1179吨;花生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5464吨;油菜种植面积4500亩,产量869吨;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主要品种有白菜、豆角、辣椒、番茄等。在养马寨农场有占地680亩的七彩虹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洧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洧川镇境内有猪、牛、羊、禽类饲养小区29个,其中英内村养殖小区通过省“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2011年,洧川镇生猪饲养量12万头,年末存栏5万头;羊饲养量6万只,年末存栏3万只;牛饲养量1万头,年末存栏0.4万头;家禽饲养量30万羽,上市家禽1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3541吨,其中猪肉3192吨,牛肉140吨,羊肉89吨;禽蛋1367吨,鲜奶46吨。畜牧业总产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4%。
截至2011年末,洧川镇累计造林1100亩,以泡桐和杨树居多,全镇林木覆盖率达18.6%,活立木蓄积量达25万立方米,年均植树13万株。全年水果种植面积1700亩,产量2937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子等。
工业
2011年,洧川镇工业形成以有色金属加工、农机配件加工、翻砂铸造精加工为主的3大支柱产业,其中有色金属加工冶炼产业成为全县六大产业之一。
2011年,洧川镇工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比上年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职工600余人。2011年,洧川镇完成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年均增长26.2%。民营经济发展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强乡镇”。
商业
2011年末,洧川镇共有商业网点30个,职工20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交通运输
2011年,洧川镇境内有220省道过境,境内长3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12条,总长60千米。共有客运站2个。
截至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达150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0辆,年客运量20万人次;出租车20辆,年客运量10万人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洧川镇共有文化艺术团体12个,会员110个,年演出100场次,观众达30000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360场次,观众达7万人次。镇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37个,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藏书6万余册。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洧川镇共有幼儿园(所)20所,在园幼儿3000人,专任教师60人;小学20所,在校生3500人,专任教师3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初中2所,在校生1500人,专任教师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9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000人,专任教师200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3所。2011年,洧川镇教育经费达160万元。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洧川镇共有专业技术人才30人,经营管理人才40人,农村实用人才5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洧川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41个;病床40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0张,固定资产总值0.3亿元。专业卫生人员300人,其中执业医师50人,执业助理医师60人,注册护士7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万人次,住院手术500台次,出院病人0.90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洧川镇共有体育场地30处(中小学),新建新农村健身广场3个,3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员占全镇常住人口的30%。
社会保障
2011年,洧川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7户,人数693人,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1%;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4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1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48户,人数2137人,支出176.7万元,比上年增长3%;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7人,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14人,支出2.9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村医疗救助3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53人次,共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74%。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洧川镇设有邮政、电信支局各1个,年报纸、期刊发行量达10万余份(册),固定电话用户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万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洧川镇有自来水厂4座,铺设干线水管3千米,生产能力200吨/日。
2011年末,洧川镇有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80台,高压输电线路12条,总长度200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8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8%。
历史文化
洧川镇因处于洧水(今双洎河)下的一马平川地带得名。
2011年,洧川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盘鼓、龙灯、舞狮、唢呐等。洧川豆腐制作技艺被列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洧川锅盔、洧川牛肉制作技艺被列入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特产
洧川豆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其质地坚硬,可用秤钩挂、麻绳穿提,放到锅里炖不变形等特点而闻名。2009年洧川豆腐制作技艺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洧川锅盔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由于它色泽金黄、皮薄膘厚、酥脆味香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洧川锅盔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科学思想,2011年,洧川锅盔制作技艺被评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洧川南门东西宽7米,进深13.5米,高10米,内外壁均系大砖砌成,底部青石铺基,顶部为半圆形拱券门,建筑古朴,雄浑壮观,1985年被尉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六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洧川镇2020年区划.国家统计局.2020-06-06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8 16:4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