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
云南省大理州辖县
洱源县,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州。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总面积2614平方千米,是汉、白、彝、回、傣、傈僳等24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
历史沿革
洱源,西汉至隋朝均属叶榆县地。唐麟德元年(664年)设治,境内置浪穹、邓备、舍利等州,六诏中境内有浪穹、邓赕、施浪,南诏时为浪穹州。
大理国时设宁北赕、邓赕、凤羽郡。
元宪宗七年(1257年)置浪穹、德源两个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云南行省建立,置邓川州,领浪穹、凤羽两县,隶大理路。
明裁凤羽县,并归浪穹,设邓川州,领浪穹县,隶大理府。
清沿明建置。民国元年(1912年),浪穹县改称洱源县,邓川州改为邓川县,两县先属迤西道,后属大理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洱源、邓川两县同属大理专区。
1956年,同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1958年10月,洱源、邓川、剑川三县合并,成立剑川大县。
1961年10月,撤销剑川大县,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称为洱源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9月,洱源县设10个区,邓川县设5个区。
1954年,洱源县设4区、29乡3镇。3月,原属宾川县的双廊、长育、火山3乡划归邓川县,邓川县设3个区。
1956年11月,撤销区,改设大乡镇,洱源县设8乡1镇1特区,邓川县设13乡1镇(含姜寅地区5乡)。    
1958年1月,原鹤庆县的牛街地区10个乡(含南大坪彝族乡)划归洱源县。10月,建立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剑川(大)县在原洱源县境内建立红星、卫星、火箭、幸福、光辉等5个大公社,下辖38个管理区;在邓川县境内建立东风、红旗(姜寅地区)两个大公社,下辖39个管理区。
1959年4月,红旗公社划入鹤庆县。9月,幸福、光辉两个公社合并称牛街公社,其余4个公社也分别以原地名西山、凤羽、茈碧和邓川作称谓。
1961年11月,剑川县的乔后公社(下辖12个管理区)划归洱源县,洱源县将6个大公社77个管理区改设为30个公社、156个生产大队。
1962年4月,将30个公社合并为18个。12月,恢复区建制,全县设江尾、右所、三营、牛街、茈碧、凤羽、西山、乔后等8个区。
1970年,撤区,全县设双廊、江尾、右所、三营、牛街、茈碧、城关、凤羽、炼铁、西山、乔后等11个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区,全县设11个区。
1985年12月,将右所区的旧州乡、新州镇、腾龙乡,以及江尾区的中和乡划出,成立邓川镇(区级镇)。
1988年6月,区改乡镇,全县设12个乡镇。
2000年,三营、右所、江尾、双廊、凤羽等5个乡撤乡设镇,全县设8镇4乡。
2004年1月1日,双廊、江尾两镇划入大理市,洱源县设6镇4乡。
2005年12月,撤销茈碧乡,原茈碧乡所辖7个村及三营镇的永联村并入玉湖镇,玉湖镇更名为茈碧湖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洱源县设6镇3乡,下辖88个行政村、2个社区,共有871个自然村,1243个村民小组。镇有邓川镇右所镇三营镇茈碧湖镇凤羽镇乔后镇,乡有牛街乡西山乡炼铁乡
地理环境
位置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毗邻。洱源县总面积2614平方千米,国道214线、省道平甸公路纵贯县境。县城驻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389千米,距州府下关公路里程69千米。
气候
洱源县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干湿季节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温暖宜人,境内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特征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境内是常见的气候现象,气温和降雨量一般随海拔高度分布差异很大,一般情况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多。平均气温随海拔增高递减率为0.63°C/100米左右。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3.9℃,多年平均降水732毫米,年日照2061~2439小时。有300天左右平均气温在10~30℃之间。
水文
县境内江河溪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黑潓江水系属澜沧江流域支流,入河支流41条,293千米,山溪227条,417千米;弥苴河水系亦属澜沧江流域支流,入河支流51条,327千米,山溪149条,232千米,平均径流量4.8亿立方米,占洱海平均径量的59%,是注入洱海的主要水源。每平方千米平均产水量42万立方米,地表水年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2亿立方米,过境流水9亿立方米,共计21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洱源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至2010年水电装机40300千瓦,尚有很大潜力可供开发。
地形
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湖泊棋布,河流如织,盆地、河谷错落其间。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3支主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两大水系,东部是氵弥苴河水系,西部为黑潓江水系,均归属澜沧江流域。海西海、茈碧湖、绿玉池、东湖、西湖秀媲瑶池,散落县境东部,分别经氵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南注洱海。东部多有盆地,由北至南分布有牛街、三营、茈碧湖、凤羽、右所、邓川等6个坝区镇乡;西部是高山峡谷,分布有乔后、西山、炼铁3个山区、半山区乡镇。东北部南无山为境内最高点,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县境处的乌梢箐口为最低点,海拔1645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洱源素有“高原水乡”之称,水资源极为丰富。弥苴河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8.13亿立方米的60%,洱源因之被称之为洱海之源。黑潓江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6.38亿立方米,干流最大洪水达每秒1120立方米,境内落差达375米,平均坡降6.4%,极具水电开发价值。洱源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至2010年水电装机40300千瓦,尚有很大潜力可供开发。
生物资源
洱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点突出。境内高山、亚高山与河谷、盆地相间,具备亚热带至高山寒温带的各种自然环境。现存蕨类以上高等植物700多种,种子植物的15个地理成分齐全,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1种(一类1种,二类10种)。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针叶林地域分布最广。常见树种分属43科、95属、249种。鸟类有上百种。罗坪山至点苍山一线及西部广大山区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其中久负盛名的鸟吊山,候鸟南迁时节百鸟翔集,蔚为壮观。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其中一类的有金钱豹和黑鹿两种。中草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植物类达860种,动物类也有10余种。花卉资源中,兰科植物约有16属、120种。
人口民族
2023年末,洱源县常住人口24.73万人,城镇化率26.36%。
洱源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白、汉、彝、回、傈僳、纳西、、藏、哈尼族等族为世居民族,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境内共有27个民族成分。
经济
综述
2022年,洱源县地区生产总值(GDP)8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5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3.84亿元,比上年下降10.1%;第三产业增加值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为39.2:15.9:44.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30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5.2%。
人民生活
2022年,洱源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92元,增长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8元,增长6.2%。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洱源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9207万元,下降15.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8852万元,与2021年持平;能源以外工业投资20939万元,增长129.8%。
财税
2022年,洱源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44586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5%;自然口径34287万元,下降17.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827万元,增长33.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534万元,增长37.90%;教育支出48156万元,增长37.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056万元,下降3.89%;卫生健康支出36409万元,下降0.76%;农林水支出39387万元,增长58.05%。
第一产业
2022年,洱源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021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8029公顷。粮食总产184192吨,增长3.68%;粮食平均单产438.1公斤,比上年增长8公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223万元,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348587万元;林业产值13035万元;畜牧业产值324930万元;渔业产值522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449万元。
农村用电量10875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存量)2972.55吨,下降0.5%;农药施用量60.3吨,下降0.5%,农膜施用量383.1吨,下降11.78%。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洱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72474万元,下降5.85%。工业增加值83393万元,下降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10万元,下降2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29989.9万元,下降9.4%;利润总额-8891.9万元,下降184.3%;利税总额-4720万元,下降12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66073万元,下降8%,出口交货值1621万元,下降23.43%。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29%。
建筑业
2022年,洱源县具备资质等级的12个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86756万元,增长49.4%。
第三产业
金融
2022年,洱源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1110118万元,增长11.7%,其中:住户存款818323万元,增长11.1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9178万元,增长9.45%。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22年,洱源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633万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3606万元。 
国内贸易
2022年,洱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3735万元,增长2.7%。批发业商品销售额97842万元,增长8.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31184万元,增长6.5%;住宿业营业额18010万元,增长11%;餐饮业营业额44921万元,同比增长8.9%。
对外开放
2022年,洱源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1个,其中,在库项目30个(其中往年结转项目12个,新入库项目18个),1个外资项目。州外到位资金为262575万元,增幅24.8%,其中省外到位资金为180001万元,增幅34.3%。
旅游
2022年,洱源县共接待游客281.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07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389712万元,其中创外汇收入10.8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4.94万元。
交通运输
2022年,洱源县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客运量181万人,旅客周转量13671万人公里,货运量569万吨,货物周转量84796万吨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洱源县拥有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2所,小学87所,幼儿园100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26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746人;初中在校学生9410人;小学在校学生18495人;在园幼儿81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1%;初中毛入学率101.9 %;高中毛入学率96%;高考上线率100%。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88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94人;小学专任教师1101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为 96.45 %。
文化事业
2022年,洱源县拥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纸质藏书4.5万余册,极具价值古籍纸质藏书6947册;镇乡级文化活动室9个、纸质藏书15.95万册;有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免费发射数字化节目19套、广播4套,覆盖12万人民群众,建有应急广播体系县级平台1个,乡镇分平台9个,行政村播控室90个,自然村终端681套。
有1个县级文化馆、有9个镇乡文广服务中心,各级文保单位27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省保单位6项、州保单位12项、县保单位8项。馆藏可移动文物870(件/套),其中二级3件,三级44件,一般文物823件。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其中省级2项,州级15项,县级1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3人,其中省级传承人6人,州级传承人23人,县级传承人74人。
体育事业
2022年,洱源县有县级灯光球场13块,乡镇灯光球场24块,村级篮球场167块,健身器材共87套。
医疗卫生
2022年,洱源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3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3个(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9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吸虫病防治站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民营医院5个。病床实有数1236张,在岗职工1925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67人。
社会保障
2022年,洱源县共有11550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5997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34%。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07个,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1365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138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275038人。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199人,共支付低保金1144.3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389人,共支付低保金4069.76万元;有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5668人,发放高龄津贴373.55万元。特困供养人员63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761.4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
风景名胜
下山口温泉
山口是洱源坝子三条河(弥苴河、凤羽河、海尾河)的总出水口,也是洱源和邓川两个坝子的主要通道和关口。西边的山属于天马山,东边的山是灵应山余脉,两山之间的峡谷叫普陀崆,峡谷又称龙马涧。
下山口温泉度假村,占地88亩,总投资2000万元。
洱源东湖
东湖位于洱源县右所乡的东部,湖面积6~10平方公里,与西湖相掩映。东湖龙潭从东山脚下滚滚涌出,水面达1500多平方米,旁有庙宇亭阁,四周苍松翠柏遮盖了近一平方公里的山坳。形成了东湖独具特色的“湖中湖”景观。东川坝子白族人民的最大本主庙地就在这里。每年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东川坝子及各地的善男信女,莲池会都来到龙潭本主庙,进行祭祀祈祷活动。
地方特产
洱源梅子
洱源梅子,云南省洱源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7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洱源梅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茈碧湖镇:梅子、甘汁、梨、乳扇、天生磺、硭硝。
邓川镇:乳扇、蝶泉奶粉。
右所镇:粉丝、乳扇。
牛街乡:乳扇、荷包豆、板栗。
凤羽镇:梅子、松茸、牛肝菌、乳扇、砚台、小白糖。
西山乡:黑木耳、核桃、大麻、白芸豆。
著名人物
丰时、丰咩、施望欠赵善政、罗 时、阿 这、杨南金、何邦渐、艾自修、赵时俊、高上桂、侯允钦、王 崧、杨友棠、赵辉壁、施滉、施介、马金墀、马鉁、马锳、马崟、李识韩、罗铁鹰、马 曜、张文勋、杨亮才、杨丽萍、李映龙
荣誉称号
2019年,洱源县入选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21年7月,洱源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3年11月,洱源县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参考资料
洱源县行政区划.洱源县人民政府网.2020-04-2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1:3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