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头咀隧道(Zhoutouzui Tunnel)是中国
广东省广州市境内连接
海珠区与
荔湾区的过江通道,位于
珠江后航道,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建设历程
2006年9月2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洲头咀隧道系统工程建设的通告》,公布洲头咀隧道相关建设内容。
2007年10月10日,洲头咀隧道公布一标土建工程中标结果,并发放中标通知书;12月21日,洲头咀隧道进行隧道西岸段开挖工作。
2008年9月8日,洲头咀隧道公布二标段结果,并发放中标通知书;10月20日,洲头咀隧道二标段动工兴建,并举行开工仪式。
2009年10月9日,洲头咀隧道进行海珠区暗埋段主体建设工作;12月29日,洲头咀隧道进行沉管浇筑工作。
2010年7月19日,洲头咀隧道完成海珠区暗埋段隧道主体封顶工作;8月20日,洲头咀隧道完成首节沉管预制工作。
2011年12月5日,洲头咀隧道完成沉管预制首次分部工程验收工作
2012年2月14日,洲头咀隧道完成首批两节沉管的试水、起浮工作;6月13日,洲头咀隧道进行首批沉管的沉放安装工作。
2013年8月31日,洲头咀隧道完成第二批沉管E3、E4系泊寄放工作。
2014年2月21日,洲头咀隧道进行二标芳村暗埋段隧道主体结构建设工作;4月30日,洲头咀隧道完成坞口段主体结构建设工作;10月24日,洲头咀隧道完成二标芳村暗埋段隧道主体结构建设工作;11月12日,洲头咀隧道完成水中沉管段贯通工程,隧道全线贯通。
2015年1月18日,洲头咀隧道通车试运营。
隧道位置
洲头咀隧道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西南部地区,三江交界处的
白鹅潭南端约800处的珠江后航道上,连接海珠区与荔湾区芳村;隧道距上游
珠江隧道约1.4千米,距下游
鹤洞大桥约2.2千米。隧道线路东起洪德路立交枢纽,沿厚德路穿越珠江航道,向西穿越芳村大道,至荔湾区芳村花地大道与花蕾路交汇口;途经该隧道主要线路为内环路、花蕾路。
隧道设计
隧道结构
洲头咀隧道分别由两岸敞开段、两岸深埋段、水中沉管段等部分组成;隧道主线路段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布置。
洲头咀隧道主线纵断面线形由地面和隧道两部分组成;隧道为沉管隧道,沉管横断面为两个车道廊和隔廊组成的方箱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水下变截面管段连接,江中沉管段采用变截面管段;隧道水中沉管段的第一节(连接海珠区)及最后一节(连接荔湾区芳村)均为两段截面大小不同的变截面管段。道路路面采用SMA沥青路面;芳村段立交采用分离式立交,海珠段立交采用半互通式立交,其中B至E匝道为主线隧道于地面道路的进出相接通道,F至H匝道为隧道与内环路连接的匝道;与主隧道相接的四条匝道隧道均采取汇入一条车道,分流两条车道行驶,同时于内环汇入相接向南高架匝道采用两车道平行连接形式。
隧道参数
隧道线路全长3253.034米,其中水中段长340米,荔湾区芳村暗埋段长660米,敞开段长198.24米,海珠区暗埋段长706米,敞开段长223.18米。标准段沉管隧道宽31.4米,高9.68米,每孔宽13.2米,管廊宽1.4米。管节顶、底板厚度为1.3米,侧墙厚度为1.1米,中墙厚度为0.7米。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截至2015年1月,洲头咀隧道不收取任何通行费用。
通行事项
截至2016年8月,洲头咀隧道禁止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装、拼装、报废车通行。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洲头咀隧道地处繁华闹市区,受建设条件的限制,导致了本工程技术难度大,具有如下技术特点和难点:
1、沉管变截面管段。根据隧道整体工程布置及考虑现场环境的限制,隧道沉管段中的第一节(连接海珠区)及最后节(连接荔湾区芳村)均为两段截面大小不同的截面管段。由于管节的不规格,导致管节制作、浮运、沉放及对接等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和风险。
2、深基坑支护。洲头咀隧道岸上段及干坞深基坑支护规模大,周边建(构)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很多,与
广州地铁8号线区间相交,同时需在内环线高架桥桥墩基础边施工基坑,基坑位移控制及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非常重要。
3、桥梁工程。海珠端立交由于接线条件限制,大跨度小半径匝道较多,与内环路相连需改造预留匝道结构,提高通车标准,结构复杂,难度大。
4、水下爆破工程。由于沉管施工水下基槽开挖处于强中风化以上砂岩层,需采取爆破方式开挖,应评估和研究爆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合理水下爆破技术,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洲头咀隧道主要的科研及创新点为:
1、变截面管段建设技术;
2、结合环保要求城市中心区水下爆破控制术;
3、混凝土管段抗渗防裂控制工艺;
4、沉管隧道风险控制技术;
5、复杂城市环境护岸及基坑位移控制。
科研成果
荣誉表彰
价值意义
洲头咀隧道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广州西南部地区的骨架路网体系,缓解珠江隧道、鹤洞大桥等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有效提高广州西出口的交通通行能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评)
洲头咀隧道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广州西南部地区的骨架路网体系,进一步发挥内环路作用,缓解珠江隧道、鹤洞大桥等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从而改善芳村地区和海珠区的路网交通状况,大大提高广州西出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加强广佛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南方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