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
广东省广州市辖区
荔湾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州市老城区之一,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广州市西部、北回归线南侧。东北部与越秀区相连,东南部与海珠区番禺区隔江相望,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相邻,西部、南部与佛山南海区接壤。总面积59.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荔湾区辖22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石围塘街芳村大道西2号。截至2023年12月,常住人口113.30万人,户籍人口80.48万人。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立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此地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吴黄武五年(226),设广州,广州州治设在番禺,辖南海、苍梧郡郁林郡,此地仍属南海郡番禺县。
隋仁寿元年(601),广州改称番州
唐武德四年(621),又改称番州为广州,设南海郡,复设番禺县
五代,刘龚称帝,国号南汉,定都广州城,广州改名兴王府,废南海县,改设咸宁、常康两县。
宋开宝五年(971),废除兴王府和咸宁、常康两县,仍设广州。划广州城东部属番禺县,西部属南海县。荔湾地段归南海县管辖。
民国10年(1921),广州市市政厅成立,西关地段属广州市区范围。民国17~19年,原属南海县管辖的南岸、澳口、增坳、西场等地划入广州市区范围。今属荔湾地段的警察局有长寿、宝华、陈塘、西禅、荷溪、逢源、黄沙等分局,另有西山、南岸、太平、鹅潭等分局管辖的部分地段属现荔湾区范围。民国34年,国民政府重新把广州划为28个行政区,收回的租界沙面设成区。此时今荔湾区域内设有长寿、西禅、逢源、黄沙、陈塘、沙面区,西山、南岸、太平区有部分地段属今荔湾区地域范围。
1950年,西禅区并入长寿区。逢源区与黄沙区合并,称为荔湾区。南岸区改名西村区。陈塘区并入太平区(后太平区又并入中区),沙面区改为市直辖沙面办事处。
1952年,长寿区、荔湾区及西村区的西村、泮塘、彩虹、西增、小梅街和南源镇(西村区其余部分并入郊区)合并,成立西区。
1960年,西区改名荔湾区。
2005年,芳村区划归荔湾区。
2016年,荔湾区人民政府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328号迁至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西2号。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西区接管三沙乡(1959年4月该乡又划归三元里人民公社)。
1958年,珠江区的如意坊水上段办事处划归西区管辖。
1960年4~7月,原属中区的清平人民公社(含今清平、岭南、沙面街地段)与秀丽、光扬、华林、宝华四街并入西区,同时接管三元里人民公社的同德、横沙、沙凤、三沙、西郊五个大队和石井人民公社(龙湖、大塑两个大队除外),组成西区石井人民公社和夏茅人民公社。
1961年,区辖内农村大队全部划回郊区管辖。
2002年,白云区的大坦沙岛(河沙、坦尾等3个村)划入荔湾区。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荔湾区,位于广州市西部、北回归线南侧。介于东经113°10'~113°15',北纬23°02'~23°09'之间。东北部与越秀区相连,东南部与海珠区番禺区隔江相望,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相邻,西部、南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总面积59.1平方千米。
地质
荔湾区地域地质基底为白红岩体,上层为第四纪沉积岩、沙土、黏土、淤泥、杂填土等。北片区的基底大都为垩尔岩及其他岩系,分布很广,第四纪地层系统由表及里分为表层土人工填土层和全新世海陆交替层,属陆相湖盆地沉积,沉积物厚度在500米以上。南片区地处三水盆地,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第三系及白垩系。
地形地貌
北片区(珠江西航道以北)地势平坦且向南向西呈低落之势。北面为台地,地势较高,西南、南部略低,由西湾到小北江间,大部分为低洼平原。侵蚀平原分布于区内的克山和西村一带,堆积平原分布于西关大部分地区。中山七路东段到西山最高,最低处在丛桂路涌边。因地势低洼,每逢大雨季节,局部地段地下水上升至地面,致排水不畅。
南片区(珠江西航道以南)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北缘,相对高差2米左右,多为第四纪堆积层。在白鹤洞一带,有顶部高程相差很小的小山岗群,台地东西长约1000米,属二级台地。海北村、海南村各有一座小山岗,岗顶标高17—0米,岗体保留不够完整,且面积很小。
气候
荔湾区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因临海(距南海海岸100千米左右),海洋性气候明显,具有温暖多雨、日照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1.4℃~21.8℃,日均气温在0℃以上,北部无霜期290天,南部无霜期346天。
水文
荔湾区北片内河流以珠江为主干,北江、流溪河水汇流贯通。天然河涌水道均由东向西流出增埗河和西航道,其间串通多条人工开挖涌渠以利排水。南片地域三面环水,区内河涌多。
自然资源
荔湾区耕地主要集中在珠江南片区。有基本农田保护区264公顷,一般农地区335公顷,城镇村建设用地区4510公顷,风景旅游用地区41公顷,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384公顷,其他用地755公顷。允许建设区4510公顷,有条件建设区153公顷,限制建设区1242公顷,禁止建设区384公顷。
人口
截至2023年末,荔湾区常住人口113.30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80.48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0.64万人,户籍死亡人口0.94万人。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113.22,人口自然增长率-1.98%。
经济
综述
2022年,荔湾区地区生产总值121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51.46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858.57亿元,增长0.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5:28.9:7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93.6%和5.5%。
2023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77.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2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355.25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917.36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比例为0.4:27.8:71.8,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8%和72.2%。202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33万元,经济密度21.62亿元/平方公里。
财税收入
2023年,荔湾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89亿元,增长8.3%,其中,税务部门组织收入38.31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48亿元,增长1.1%。全年税收总额355.00亿元,下降7.9%。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荔湾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7%。分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下降47.5%,港澳台投资增长58.0%,外商投资下降89.7%,国有投资增长86.2%。
就业
截至2023年末,荔湾区登记在册城镇失业人员2.46万人,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7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58万人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60场,提供就业岗位14.65万个。开展“绿马甲”就业服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发放稳岗就业补贴近1.82亿元,全覆盖惠及2.46万家次企业,7.95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258人次,培训就业率70%。其中,开展粤菜师傅培训606人次,南粤家政培训4789人次,农村电商203人次,创业培训432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132人次。年末拥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8个,进驻经营户数409户,带动就业0.21万人。开展创业指导进社区、进校园活动98场,指导创业3699人,职业指导下基层活动11场,为441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53个,创建率76.12%。
人民生活
2023年,荔湾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94元,增长6.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705元,增长9.0%。
第一产业
2023年,荔湾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7亿元,增长1.2%。其中农业产值6.97亿元,同比下降0.3%,占比84.4%。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荔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3.01亿元,增长3.5%。分行业看,产值前两位依次是烟草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5.9%和7.0%,占比重分别为69.8%和1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7%。
建筑业
截至2023年末,荔湾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83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36.71亿元,增长0.1%;新签订合同金额364.41亿元,下降4.3%。房屋施工面积992.96万平方米,下降3.2%。
第三产业
对外贸易
2023年,荔湾区商品进出口总值210.7亿元,同比持平,其中,出口总值88.3亿元,下降6.7%;进口总值122.5亿元,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25.65亿元人民币。
国内贸易
2023年,荔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15亿元,增长9.9%。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34.22亿元,增长7.2%。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类别看,零售额前三类分别是中西药品类汽车类和粮油食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73.23亿元、71.30亿元和28.04亿元。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34.6%,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31.1%。
服务业
2023年,荔湾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3.33亿元,下降2.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3.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5%,房地产业增长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20.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4.7%,教育增长66.2%,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5.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2.0%。
民营经济
截至2023年末,荔湾区个体经营户8.55万户、资金数额33.89亿元,分别增长3.5%和7.7%;私营企业5.57万户、注册资金2092.95亿元:分别增长1.2%和32.7%。
旅游业
2021年,荔湾区整合荔枝湾、永庆坊、粤剧博物馆三大片区文旅资源,创建省级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永庆坊——沙面——西堤入选全国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入驻广彩、广绣等岭南文化气息浓郁的10个广州非遗大师工作室。
2023年,荔湾区成功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2023年新春水上花市线上流量突破74.3亿人次,央视9个频道、国内超200家媒体争相报道。
交通运输
荔湾区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东沙—新联高速公路广佛线广深高速公路广三铁路广佛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的起点,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均在荔湾区设有站点,环市西路、东风西路、中山七路、中山八路、龙溪大道贯通东西,黄沙大道、康王路、花地大道、芳村大道沟通南北,内环高架路纵贯。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荔湾区基础教育各类学校202所,其中,幼儿园121所,小学44所,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12所,高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基础教育在校学生15.09万人,毕业学生3.72万人,专任教师1.01万人。全年接收公建配套学校4所,新增教育用地3.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690座。有43所学校通过双层遴选机制引进了17所第三方非学科类机构参与课后托管服务,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8%。
科学技术
2023年,荔湾区专利授权量294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85件同比增长49.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件,同比增长100%。年末,全区有效发明专利2617件,同比增长18.8%,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量937件,同比增长33.9%。科创平台有力推进,年末拥有2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8家众创空间,拥有孵化面积28.81万平方米;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年末实有3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入库累计667家,申报完成率在全市排名第3名。年末实有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年末实有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95家。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建成5G基站1023座。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全年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认定创新型企业52家。
文化事业
2023年,荔湾区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903场,文化惠民效果明显全年开展进社区进校园送演出377场、精品巡演10场等惠民活动,粤博广福台开展常态演出1010场次。区图书馆获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165.9万人次,向读者推出新书3.6万册外借图书突破100万册次,新办借书证1.29万个,开展读者活动761次,“悦读西关”项目被评为广州市“最美未成年人阅读推广项目”。荔湾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讲解导览674场次,举办专题展览4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0场。粤剧艺术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约341万人次,讲解导览1274场次,举办专题展览3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75场。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53万人次,讲解导览659场次,举办专题展览2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44场次。首个“广东少儿粤剧团”落户荔湾建成广州首个生产教学经营展示一体化的非遗聚集区。
国家一级图书馆:广州市荔湾区图书馆
国家三级文化馆: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区文化发展中心)。
体育事业
2023年,荔湾区举办和承办各类群体赛事活动约30项,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累计约16万人次。协办第30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组织参与市、区两级龙舟邀请赛。区属各公共体育场馆累计开放3.15万小时,其中优惠开放2.06万小时,免费开放0.3万小时,惠民121.6万人次。全年新开放体育场馆1个,新建37条健身路径、45张乒乓球台,2个篮球场,10片羽毛球场。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区籍运动员参加全国以上赛事获冠军37人次、亚军18人次、季军15人次,参加全省赛事获冠军101人次、亚军56人次、季军33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荔湾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1个,其中,医院28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门诊部95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0间。年末全区实有床位760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80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17人。根据卫生统计报表显示,全年局属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512.02万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289.37万人次,门诊量占局属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比重56.52%。常住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2.30%。创新家庭医生签约工作“646”模式,全人群签约59万余人,签约率52.32%,较2022年提升近10%;其中,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性疾病及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善率88.16%。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4178例,丙类传染病27087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154.03/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2204.77110万。
城区建设
城市建设
2023年,荔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显著提升,建成3个教育、医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3座变电站土建工程已完工,20条共13.31千米道路已建成通车,完成47条共39.72千米道路改造工作,增设机非护栏16.9千米。
城市绿化
2023年,荔湾区新增及提升绿地约15.5万平方米。加强公共绿化管养绿地补种地被79314平方米、灌木2791株、乔木52株;绿化修剪地被165.78万平方米、灌木12.47万株、乔木1.40万株。更换侧石148.5米,修复侧石217米,修复及硬化树池382个。排危抢险2734宗、排危树木3323株。加强古树名木及乡土树种保护全面落实林长制,建设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荔湾区景点,2024年计划启动醉观公园盆景专类植物展示园建设,完成沙面古树等5个生态科普宣教点建设,新建城市绿地约80000平方米,立体绿化2000平方米,新建绿道1千米,荔湾湖古树公园1个,新建西湾路、广钢绿地、龙溪路等6个口袋公园,实现推门见绿,增加群众游憩绿化空间。
住房保障
2023年,荔湾区受理审核住房保障各类申请案件10608宗。截至2023年底,全区在保家庭24931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实物配租13629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租赁补贴4350户,经济适用住房配售6810户,共有产权住房配售142户,新增解决555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保障量同比增长2.3%。加强辖区内危房督修治理588幢在册危房,已解危销册94幢,目前在册危房总数为528幢!对辖内2幢住人危房动员迁出,共迁出人员4人。全年出动房屋应急抢险567余人次,处理一般以上房屋险情39宗,处理轻微房屋安全问题117宗。
“三旧”改造
2023年,荔湾区开展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6个项目已开工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加快实施,从桂等7个小区已基本完工,隆庆等23个小区已开工实施。4个已批在建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环境保护
2023年,荔湾区出动环保执法人员5178人次、检查企业3089家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1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荔湾区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3.55,AOI达标率为88.2%,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PM1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开展治水攻坚行动,累计建成排水达标单元1855个、面积3314.65公顷。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河涌77条212.01公里。全面推进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全年清理整治各类“散乱污场所169处,印发实施《荔湾区固体废物监管职责清单》,创建“无废细胞”数量共计198个。扎实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区域昼间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6dB(A),夜间为51.9dB(A);道路交通昼间噪声等效声级路长加权平均值为70.6dB(A),夜间为68.6dB(A)。
城市管理
2023年,荔湾区推进市容品质提升,全年共办理大型户外广告证9个,临时广告证9个,审核大型广告共76块。拆除违法或不合规的户外广告和招牌96块,整治乱摆卖3.04万宗,占道经营3.46万宗清理乱拉挂、小广告1100余宗,乱张贴、乱涂写约3000宗。成功培育4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强化环卫设施建设,高标准建成环卫公厕24座、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40个、1座南漖停车场。全年办理建筑废弃物排放案件63宗,核准排放量791.12万立方米,核准回填量111.27万立方米,年审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578台;检查工地5084个次,检查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1090台次。加快推进管道燃气用户发展,新建燃气管道4公里,完成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14.62公里,全年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11万。
安全生产
2023年,荔湾区共发生各类一般生产安全事故15起、死亡11人、受伤5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起、上升15.4%,死亡人数减少1人、下降8.3%,受伤人数增加3人、上升15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营商环境
2023年,荔湾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约14.52万户,注册资本约2442.22亿,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77万户。深化营商环境6.0改革,深化“一照通行”改革,持续推行“线上办““跨省办”和“零元办”,推行重点行业“白名单”管理,包含365户企业,创新“点线面”信用修复机制,完成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11497户次。
社区建设
2023年,荔湾区开展社区协商议事1829次,形成决议1954件,执行落实决议1947件。全区在册法人登记的社会组织467家。全年各街道社工服务站合计提供个案1419个、开展小组工作442个社区活动1579场,服务居民群众约230万人次。全区志愿者累计登记总数为29617人,参与服务总时长23.06万小时。指导成立荔湾区慈善会1个,区慈善会和社区慈善基金累计筹募善款物资约1080.88万元,其中区慈善会收到“6.30”捐赠资金859.88万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荔湾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1.1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3.3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0.00万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6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6.73万人。
2023年,荔湾区做好向4284户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济金、春节一次性价格补助、节日慰问金等保障工作。开展流动救助服务,共派出车辆2704车次,派出工作人员7694人次,护送流浪乞讨人员入救助站26人,协助护送至医院17人,成功劝导寻亲返乡71人,派发救助物资共计5726份。
截至2023年末,荔湾区共有备案养老机构52间,各类养老床位总数9902张(含家庭养老床位2351张),累计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128.67万人次,全年建成社区颐康服务站197个,实现社区颐康服务站建设全覆盖。建成长者饭堂140个,其中建有采取自建厨房式的长者饭堂20个,全年累计提供助餐配餐服务40.25万人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荔湾区,得名于区内旧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6月,荔湾区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市级18项、区级31项。非遗传承人78名,其中,国家级传非遗承人3名。
广州玉雕
广州玉雕,是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历史相当久远。广州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即有玉环存在,西汉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清道光年间,已成行成市,且出现行会组织。
广州玉雕,多以粤西信宜出产的南方玉为原料,玉质呈草绿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纹,琢磨后晶莹通透,可以加工制成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首饰和花卉、人物、鸟兽及玉球、花舫、宝塔、瓶罐等摆设品。典雅秀丽,轻灵飘逸,剔透玲珑,显示了岭南文化的特色。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荔湾区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即陈家祠堂(陈氏书院)、广州沙面建筑群粤海关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广雅书院旧址、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锦纶会馆通福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包括华林寺罗汉堂、沙基惨案纪念碑、仁威祖庙西关大屋、南方大厦、毓灵桥真光书院等。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8处,包括沙面聚龙村耀华大街等。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位于清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之上(荔湾区广州文化公园内),占地3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馆藏文物超4800件(套)。常设展览有“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文物专室陈列展”。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
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祠堂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三塑”即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铁铸工艺的高超技艺。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沙面建筑群
广州沙面建筑群,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侵略者,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公共设施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粤海关旧址
粤海关旧址,又称“广州大钟楼”,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建成于1916年,是中国首批海关口岸之一,正中拱券门上有着“粤海关”三个字。
粤海关旧址,整体呈现乳白色,是古罗马式的建筑,也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典范。见证了广州口岸经济的发展,也是广州近代史的一段缩影。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致公党中央党部旧址
中国致公党中央党部旧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路221号、223号。作为办公地主体的223号,因兴建地铁于1996年被整体拆除。221号是一栋五层的洋楼。不足100平方米的一楼店面曾经是一家名为“潮宝小食店”的店铺,二楼和三楼已经整体开辟为中国致公党的党史陈列馆。作为有着侨海特色的致公党中央机关旧址,还有助于开展与海外华侨社团的联谊,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作用。
沙基惨案纪念碑
沙基惨案纪念碑,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十三行社区。1925年6月2日,广州各界群众举行大规模反帝示威游行,声援五卅运动。6月23日,香港罢工工人和广州市的工人、农民、学生、青年军人及其他群众10万余人,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人陈延年周恩来等参加了游行。下午2时40分,游行队伍路过沙基西桥时,遭到沙面租界英国军警的排枪射击,停泊在白鹅潭的英、法军舰也开炮轰击,造成惨重伤亡。1926年,广州市政府在“六月二三路”沙面西桥东侧建立纪念碑,碑上镌刻“毋忘此日”四个字。1963年,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顺记椰子雪糕
椰子雪糕,是驰名远近的西关名牌小食。选用肥厚结实的椰肉做原料,加工成鲜椰丝后榨汁,再配上新鲜的水牛奶和鸡蛋、白糖,独特的制作使雪糕格外软滑可口,椰气浓郁,别具风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国元首、贵宾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慕名品尝并赞不绝口。历届均获“广州市名牌美食”称号。
泮塘马蹄糕
马蹄,为“泮塘五秀”之一,加工后的马蹄粉粉质细腻,清甜味香。泮塘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当家名点,质量出类拔萃,晶莹剔透,金黄脂润,爽滑清甜。1997年12月,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银记肠粉
银记肠粉,1958年创建于荔湾区文昌北路167——169号,以“粉薄、味鲜、爽滑、口感独特”而赢得“白如玉,薄如纸,爽滑微韧,味道鲜美”的评价。
著名人物
何香凝
何香凝,广东南海棉村(今广州市芳村区)人。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生于香港,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1935年与宋庆龄等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担任全国各界救国会理事。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詹天佑
詹天佑,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今荔湾区),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马万祺
马万祺,1919年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今荔湾区)。1938年移居香港,1941年由香港移居澳门。1948年加入澳门中华总商会。1950年起任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副会长、名誉顾问等职。曾任暨南大学、仲恺农业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董事长,广州大学南海中学、何香凝纪念学校名誉校长;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荣誉称号
2017年,荔湾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2019年,荔湾区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荔湾区入选广东省双拥模范城。
2021年,荔湾区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14:3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