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旧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沿江西路29号。1914 年奠基,1916年竣工,为民国时期广州海关旧址,故名。楼高4层,钟楼高31.85米,面宽47.2米,进深24.22米,总占地面积 4421 平方米。大楼坐西北朝东南,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呈凸形,门外带石梯,现为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
历史沿革
清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后设粤(在
广州)、闽(在
厦门)、江(在云台山,今
连云港附近)、浙(在
宁波)四个海关。
清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关闭厦门、云台山、宁波三个海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粤海关遂居重要地位。清朝皇帝派遣“监督”管理粤海关事务,以满族亲贵充任,具有与总督、巡抚平行而班次略后的官阶。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并不直接管理来粤贸易的外国商人,而是通过特许商行一十三行进行管理。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粤海关开始直接插手外贸管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广州被英法联军占领,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管理权。
清
咸丰九年(1859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攫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势力所把持。当时,沙面岛属于租界,为方便外籍人士办理公务,就在广州六二三路附近兴建了一栋共两层楼的粤海关税务司公署。大楼在经历数次重修后最终被大火烧掉,后来就决定在附近兴建办公地点,也就是现今的“大钟楼”。
清咸丰十年(1860年),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外界称“洋关”)。
民国三年(1914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大楼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
民国五年(1916年)5月,粤海关大楼工程竣工。
粤海关大楼是全国历史最久的海关大楼,早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落成的上海江海关大楼和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成的武汉江汉关大楼。
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收回海关主权,结束了粤海关为外籍税务司操控的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成立,广东海关回到了中国人手中。
建筑特点
结构
粤海关旧址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俗称“大钟楼”。大楼坐北向南,大楼整体为砖石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大部分建筑材料由国外进口,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楼高30余米,地下室至钟楼共五层,平面呈内廊式布局,三面围廊。建筑正立面三段式特征明显,底层做基座处理,为横向条石砌筑,开拱形窗洞,正中设石阶20余级通向二层大门。主入口处外凸,列塔司干石柱,拱心石上竖刻正楷字体“粤海關”,山花两侧断檐分别刻有因避免椭圆形字体相连而以“V”代“U”的“CVSTOM”和“HOVSE”字样。
粤海关旧址顶层的钟楼建筑面积62平方米,分为两层,下为钟室,内有不同口径的铜制吊钟5座;上为钟机房,四面各有直径2.5米的向外圆钟面,昼夜通明。大钟1915年由英国制造,由于维护精心,至今依然完整。
粤海关建筑背立面以清水红砖墙为主体,运用细腻的红砖和灰色粗粒条石饰线,同时以平砌和斜砌的砖砌线脚丰富建筑立面,分割方形窗洞。建筑一至四层共24个房间,内部装饰繁多,隔热、通风、防潮防雨、采光等构造都很有特点。例如,房间门外加装通风透气又阻隔视线的“腰门”,房间内设置用于烧炭防潮的浅膛壁炉,地板以饰有精美花纹的进口马赛克和柚木为主,主楼梯及部分房间有“冬瓜青”色釉面砖构筑的墙裙等。
特点
粤海关旧址的一个特色,是采用了英国爱德华时期
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 建筑风格,负责设计建造的是两名英国人——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署营造处的总营造司狄克(D. C. Dick)和建筑工程帮办安洛得(C. D. Arnott),承建方是广州本地的晖华昌工程公司,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入口数十级台阶延伸向上,高耸的爱奥尼式巨型双立柱通贯二三层,整体风格庄重,尽显海关威严。被当代学者评价为平面功能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各方面均为时代典范,奠定了粤海关旧址作为中国海关大楼建筑风格的主基调,更是古典复兴主义在岭南发展的高潮。
文物遗存
粤海关大楼四层檐口上方的古典式钟楼分上下两层,高13米,建筑面积62平方米,装置体积硕大的民国四年(1915年)英国原产立钟机芯,以贯穿钟楼的重锤提供驱动力,带动上层走时机构和下层报时机构,并通过4个直径2.5米的发光钟面显示时间,是目前中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全机械传动式立钟。下层的发音报时设施包括5个大小不一的铜铸吊钟。其中,最大的吊钟用于正点敲报,另外4个不同音阶的中小型吊钟用于鸣奏乐曲。
“大钟楼”的钟声曾是这个城市中宣布时间的“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前,它每逢正点报时,2016年后重新恢复鸣响,为避免扰民,仅在早晚8:00时各鸣钟8声。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大钟楼”是“1916年版”的粤海关税务司署办公大楼,是中国现存的最早兴建的、最古老的中国海关办公大楼。其所在的广州市沿江西路29号,位置独特优越,既为长堤商贸区的起点,又连接沙面岛商贸区和长堤商贸区,是20世纪初广州城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的一环。
在此原址,曾有过几个“版本”的粤海关税务司署办公大楼:清咸丰十年(1860年)初建的一层建筑,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因被白蚁蛀蚀而改建的二层建筑;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大楼遭火灾毁坏重建,但在民国元年(1912年)的大火中严重损毁,民国三年(1914年),大楼再次重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6月落成并延续至今。在更迭过程中,大楼的风格发生了变化,“民国五年(1916年)版”最突出的特征,是顶层的钟楼——广州街坊至今仍亲切称之为“大钟楼”,即来源于此。
海关华人总工会
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间,粤海关里的粤海关华员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沙面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成为近代中国海关反帝爱国的先锋。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在粤海关华员潘晃等63人的倡议下,全国海关第一个工会组织——粤海关华人总工会在广州西关的西荣巷诞生。粤海关华人总工会接受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通过了《粤海关华人总工会章程》,发表了《粤海关华人总工会宣言》《反对海关虐待华员之宣言》,创办刊物《前进》,大力宣传进步思想,在领导罢工、弘扬反帝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港大罢工
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工人运动,共计历时1年零4个月。罢工期间,10多万香港工人冲破英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威胁回到广州,省港两地参加人数达25万。罢工工人组织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罢工委员会、罢工工人纠察队等机构,执行了一系列斗争策略,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同时,罢工工人又成为当时广东革命政权的坚强柱石,在支援东征、南讨、北伐,推进国内革命形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邓中夏、苏兆征、林伟民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作为省港罢工斗争主要领导者,彰显了强大的信仰力量。
保护措施
2006年6月,粤海关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1月,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粤海关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荔湾区岭南街道联庆社区沿江西路29号。
交通路线
广81路、广高峰快线50路公交车至文化公园总站下车后步行可到,地铁文化公园站出站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