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堂又称“
陈氏书院”,俗称
陈家祠,位于广东省
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九年(1893年)落成,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现存规模最大的
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
历史沿革
陈家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陈家祠堂落成。
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陈家祠设立了“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7年,陈家祠在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指定为文物建筑。
1958年1月1日,陈家祠正式交由广州市文化局管理。
1959年10月1日,以陈家祠为馆址成立的广东民间工艺馆正式对外开放。
1962年1月,
广州市规划局同意将陈家祠门前的马路段封闭,划归广东民间工艺馆。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东民间工艺馆被迫停办了展览并闭馆,广州新华印刷厂以印刷毛主席著作为由,进驻陈家祠,对文物建筑造成了严重损坏。
1980年12月31日,在上级部门的多方努力和关怀下,广州市新华印刷厂才正式迁出,把满目疮痍的陈家祠主体建筑交还给广东民间工艺馆。
1981年1月—1983年初,广东民间工艺馆对陈家祠主体建筑进行全面复原维修,并于1983年2月13日复馆,陈家祠主体建筑再度正式对外开放。
1995年10月,经多方努力,广州市第三十二中学拆除了建在陈家祠前院的教学楼,并归还了占用的前院。
1996年8月29日,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广州复印机厂应即依法迁出陈氏书院的后院和东院》实施方案。
2007年—2008年,根据已发现的史料和实物对陈家祠后进祖堂的五个神龛进行复原维修。
2009年—2010年,荔湾区搬迁广州市第三十二中学,建设陈家祠文化广场。
2010年10月,陈家祠前广场地面降回历史标高;复原正门前石狮子基座;重竖旗杆、恢复旗杆基座。
2015年-2016年,陈家祠委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广式家具”国家级传承人杨虾老师对祖堂神案进行复原。
2022年,根据系统的实施情况和发现问题对系统进行优化提升和整合,形成“陈家祠文物预防性保护智能监测平台”。
建筑布局
陈家祠堂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整体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三塑”即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铁铸工艺的技艺。
建筑特色
木雕
木雕在陈家祠堂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木雕业在明代逐步趋于繁盛,随着硬木(俗称红木)家具的发展而成长,为岭南传统手工艺的一种。陈氏书院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这些木构件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体,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rù]富丽,充分显示了当时的木雕工艺水平。
砖雕
陈家祠砖雕是广东
砖雕,以精心制作的水磨青砖为主要材料,雕刻非常精细,细如发丝,所以又被称为“挂线砖雕”,陈家祠的砖雕主要是分布在外墙、墀[chí]头等处,在正面外墙上有6幅大型砖雕,还配有不同字体的砖雕书法诗文,而在陈家祠正面的“德表”、“蔚颖”、“昌妫”和“庆基”四个门的位置,门楣处都镶嵌着繁复的砖雕,饰以花卉果木、法宝纹和几何纹样等,院内还有26幅墀头砖雕,既有“姜子牙拜将”、“群英会”等历史故事,又有“喜鹊登梅”、“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
灰塑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目前存留的古建筑中,以广州陈家祠堂、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悦城龙母祖庙等处的灰塑最为出色,陈氏书院灰塑累计总长2562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并且构思精巧细腻,别致大方。以陈家祠堂的门厅及倒座房垂脊上的一对灰塑工艺独角狮为例,头部的“浓墨重彩”,狮身的简单处理,头身与鬓毛相互连接,主次分明。
铜铁铸和彩绘
铜铁铸和
彩绘,在陈家祠堂建筑装饰工艺中使用并不多,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民间艺人巧妙地将铁铸通花栏板镶嵌在围栏的石雕框架内,利用铁和石之间的色彩对比,以及铁铸的通透立体造型,使得月台围栏产生宛如国画般的装饰效果。
石雕
广东
石雕产于潮汕、肇庆、西樵、番禺等地,尤以潮州石雕最为著名,艺人以圆雕、通雕、浮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岭南花果、珍禽瑞兽、人物造像,形象生动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陈氏书院内,石建筑构件为数不少,多加有雕饰。如抱鼓石、石狮子、月台、台基、墙裙、柱础、券门、垂带、台阶、栏杆、栏板及檐廊的檐柱、月梁、梁塾、雀替等,这些易受阳光和风雨侵蚀的建筑构件都选用了花岗岩石材打造,防潮防霉又坚固耐用。花岗岩石浅灰的色调与砖木结构建筑的深沉主调形成对比,相互反衬,层次分明。
陶塑
陈家祠堂共有十一条
陶塑脊饰,分别由文如壁、宝玉荣、美玉成、吴奇玉等店造,其数量和规模反映了当时广东陈氏宗族的经济实力,陈氏书院的陶塑脊饰,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如永不落幕的高空戏台等着人们观赏。石湾陶塑脊饰的内容,主要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以亭台、楼阁、石山作背景;用龙凤、博古花件和镶字花板等穿插相隔;加各种动物、花鸟、瓜果等图案点缀。脊饰中的故事题材采用民间熟悉和喜爱的粤剧折子戏场面来表现,较为通俗化,反映当时的社会俗尚。
文物遗存
石狮
陈家祠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刘庆伏狼驹
“刘庆伏狼驹”砖雕取材自历史故事,描写北宋年间,
西夏国送给宋王朝一匹称为“狼驹”的烈马,声称如果不能降伏此烈马,西夏国就兴兵攻打中原,结果勇将刘庆制伏了“狼驹”,西夏国只好臣服于宋朝,砖雕刻画了40多个人物,中央站立的是兴高采烈的刘庆,旁边是西夏官员沮丧地看着被降伏的“狼驹”,构图巧妙。
聚贤堂
聚贤堂位于陈家祠主体建筑的中心,作为建筑的中进主殿,聚贤堂是建筑群中最大、最深的建筑。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是已知岭南祠堂建筑中最大、最为繁复的脊饰。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
历史文化
2021年10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举办荔湾区第二届“陈氏书院颂经典”文化活动。
2023年6月10日,中国第七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办了《陈家祠文物保护成果分享》讲座、重拾素馨花,细味素馨茶等主题活动。
2023年7月1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办中华儿女心向党,片片剪纸颂党恩 ——庆祝“七一”建党日非遗体验活动。
保护措施
1988年, 陈家祠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列为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2年,陈家祠堂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
2008年,陈家祠堂被评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2年3月,陈家祠堂入选为广州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第一批)。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门票
10元/人
开放时间
9:00至17:30。
交通方式
步行路线:从陈家祠地铁站出来后,步行约10米即可到达陈家祠堂。
地铁1号线:陈家祠站是地铁1号线的站点之一,从西朗站到广州东站,途经陈家祠站。乘坐地铁1号线,从陈家祠站出发,经过2站即可到达公园前站。
公交:268路起点为中山八路总站,终点为陈家祠总站(中山七路),途经多个站点,首末车时间为06: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