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
经济学术语
所谓流通业系指制造商的制成品经过批发商、零售商至消费者的流通过程。
产业的概念
一般按照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不同,可将流通产业划分为广义的流通产业和狭义的流通产业。广义的流通产业是指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合,包括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信息和金融等诸多行业。狭义的流通产业仅仅指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等四个产业。统计上所说的流通产业一般只是包括狭义流通产业概念的前三项。
产业集中度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中,最著名的是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范式,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而决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就是市场集中度。从理论上讲,市场集中度越高,大企业支配市场的能力越强,产业利润率也就越高。在流通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流通集中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
流通产业是实现需求以及启动市场的助推器。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作为具有独立行业特征的中国流通产业已经处于产业化发展的新起点上,对流通产业集中度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我国流通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和特点对商业业态和经营绩效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内涵特点
集中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规模扩大的过程,表现为全部生产企业中仅占很小比例的企业或数量很少的企业集聚或支配着很大比例的生产要素。产业集中度是产业组织中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下反映市场结构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通过衡量某一产业内企业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状况及相对的规模结构来表明某产业的市场结构,解释在某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及该行为产生的绩效,从而将产业中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贯穿起来,为了解产业的真实产业的真实状况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的势力越大,竞争程度就越低。集中度越高,市场协调行为中的价格协调越容易,从而也导致寡头垄断价格。具体来说,产业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流通产业集中度是反映整个流通产业的集中程度,流通产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或专门为商品流通服务的产业。流通产业集中度分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卖方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上提供商品的企业的相对规模结构,通常用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来反映。买方集中度是衡量市场中买方相对规模的强弱对比指标。在流通产业中,对买方集中度一般较低,对其研究也较少。当然近年我国商业零售出现一些新现象,家电零售业在提高集中度后,面对顾客是卖方,然而面对供应商就形成了强大的买方势力。
流通产业的特点对流通产业集中度的影响:流通产业与工业经营内容不同,所以评价集中度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流通业的内涵扩大,例如物流等新业务的增加,所以流通业本身还可以划分为各种行业。由于流通业容易受地域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工业企业的由由点到面的发展的特点。
流通产业集中度的特点:流通产业有各种不同的业态,针对不同客户,有大规模的超市,也有小便利店,所以流通集中度相对工业较低。同时流通产业集中度受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者习惯影响较大。
影响因素
影响流通集中度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行为企业兼并行为可能大幅度降低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提高集中度的。兼并有横向兼并、垂直兼并和混合兼并,在流通业中横向兼并明显提高流通集中度,当然,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垂直兼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连锁加盟。这种流通业态不仅导致某一大型流通企业更大更强而且使原本分散的小便利店产生了集聚,提高了流通集中度。竞争加剧,使流通企业不得不做大做强,以提高抗衡能力。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导致了高效率,能够充分发挥集中采购,配送中心的作用,减少成本,扩大销售量,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这方面外商大型超市比中国流通企业略胜一筹。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与利润率正相关,即使平均利润率低,只要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大,利润的绝对额也上升。
政策影响。政府支持与否成效显著,如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对本国流通集中度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影响力也不同。
技术进步。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和水平是影响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信息技术的进步导致商品运输运送合理化,商流物流的结合缩短实际运输距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流通集中度的提高。
流通产业政策
流通产业政策调整和作用的对象主要是流通产业。而流通产业是指“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营内容的盈利性事业”,因此,流通产业政策调整和作用的对象是专门的或产业化的流通机构的购销活动,而不包括生产者的购销活动及消费者的购销活动。与此不同,商品流通政策的外延则要比流通产业政策宽泛,它既包括流通产业政策,又包括针对流通中的其他主体——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政策。
流通产业集群
集群或簇群(cluster)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集中在一个地区。二十世纪70年代,泽曼斯吉斯(Czamanskis 1974)将集群的概念引进经济学,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 。
流通产业集群的概念还没有在学术文献中出现过,但是一些文献已有商业集群的提法。丁心基、武云亮认为,商业集群是商业企业(主要是指直接以媒介商品交易为专门职能的盈利性经济组织)以及金融、餐饮、储运、信息咨询服务业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 。唐建民认为,商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利益密切关联的多种商业经济主体、多种功能商业活动以及多种商业经济关系的集合 。
的流通产业集群概念既与商业集群的概念有着密切联系,又不同于商业集群的概念。流通产业集群是指以流通产业为龙头的相似或相关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聚集,并在流通产业集群信息的引导下,企业之间形成完整的内部分工体系,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流通产业集群不仅仅包括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物流企业和餐饮企业,而且包括了因为流通产业的引导而聚集在流通产业周围并为流通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商务服务企业以及休闲娱乐等消费服务企业。因此,流通产业集群的概念是建立在商业集群的基础上,但是其外延又大于商业集群。
加快发展
所谓“流通”一般指的是商品交换的功能,而“流通产业”则是指承载交换功能的载体。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承认“流通产业”的存在,影响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重要意义
1.流通产业是现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
计划经济以生产决定消费,市场经济以消费需求决定生产。现代流通产业具有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未来消费需求的重要功能。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
2.流通产业是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盘和加速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为基础的“供应链”生产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分散、个体生产模式,推动了企业分工、产业分工、国际分工的深化,交易规模空前扩大。不论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还是产品结构,其调整的方向、力度、规模都要取决于市场导向。流通对经济发展的引导能力进一步增强,流通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3.流通产业是保障民生、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载体。
2010年末,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已达197万个,加上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个体商户,总计2400多万户,遍布城乡。“万村千乡”工程成效显著,农村连锁店达到60万个。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已经成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需求最主要的承载力量。同时,中央和地方重要商品储备及投放网络初具规模,对稳定市场供求、平抑价格波动、保障民生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
4.流通产业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2010年全国流通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3%,贡献率居第三产业之首。按照增加值占GDP5%即可称为支柱产业的国际惯例,流通业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2010年全国流通业完成各项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1.4%,增长率超过全国税收的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全国流通业就业总人数达到1.29亿人,就业贡献率16.3%,“农转非”人口中70%从事流通行业,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支撑。
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主要任务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复杂国际经济形势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长远需要。
1.扩大城乡消费。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刺激消费政策退出、价格明显上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消费增长势头令人担忧。2011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7.1%,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只有11.6%,是2005年以来的最低增长水平。同2010年(增长14.8%)、2009年(增长15.5%)相比,增幅出现明显回落。
根据流通产业的职能,一是要继续研究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消费的政策,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经验,研究制定替代接续政策;研究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扶持政策,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二是努力开拓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适应消费多元化的必然趋势,进一步细分市场。例如,当前“80后”、“90后”及“银发市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应认真研究其不同的市场需求。三是扩大进口商品销售,满足消费需求,减少贸易顺差。除了关税政策以外,主管部门要研究国内的进口消费品销售渠道垄断问题,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四是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习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主要是商品消费,比重高达80%,而娱乐、文化、医疗、教育消费等服务消费比重很低。服务消费应成为扩大消费的重点和热点。
2.完善流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市场供需两旺,但部分商品市场供求波动较大。很重要的原因是计划经济的流通体系已被打破,新的市场经济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背后都有体制性、政策性的因素,因此必须要逐步建立高效、有序、安全、可控的现代流通体系。
一是要强化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我国城市中心区域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而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特别是新建居民区的商业网点却严重不足。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进行严格的商业规划管理,大型商业设施必须依照规划实行市场准入。二是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通过投资入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并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三是要完善工业品批发体系,大力培育专业批发商、代理商,鼓励大型连锁企业扩大采购功能,同时要改造、提升、完善现有工业品批发市场,重点加强交易结算、物流配送、质量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3.创新营销方式。
先进的营销方式、流通模式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流通企业同外国竞争对手的主要差距之一。要继续大力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流通现代化进程,及时掌握国际流通业新技术,学习、消化、改造、创新,后来居上。
一是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现代营销方式的优先领域。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鼓励网络销售、社区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交易规则。二是加快大型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扩展价格发现、信息交流、商品展示、物流仓储、融资担保等功能。创新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培育交易规则规范化、交易设施现代化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三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由销售终端向整个流通环节延伸。发展中小流通企业共同配送。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建设,逐步形成产地预冷、保鲜运输、冷藏储存、低温销售的全过程冷链系统。在重要集散地规划和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园区。
4.稳定商品供应。
繁荣市场、保证供应,确保重要商品“不脱销、不断档”,是商务部门和流通企业的基本任务。特别是在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市场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清醒认识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将是主要趋势,必须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一是加强监测。政府通过发布信息,让生产者、流通企业、消费者知道价格走势,特别是肉、菜、糖、油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达到指导生产、引导需求、调节购销的目的。二是完善商品储备。努力扩大储备肉、储备糖、边销茶等重要商品储备数量,对部分耐储蔬菜进行季节性储备。地方的储备商品数量和品种,应尽早达到国务院的要求。三是建立应急调控机制。组织大型超市节假日增加生活必需品采购量,仓储、轮换、占款等费用政府适当补贴。商务部门建立应急商品生产、库存、储备及销售网络信息库,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互为补充。
5.规范市场秩序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决定设立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部。2003年在商务部曾设立全国整规办,2008年撤销,现又重新设立,说明市场秩序问题的严峻性。
一是严厉打击侵权和假冒行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刑事司法打击力度,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二是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壁垒,严厉打击缺斤短两、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三是积极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信用销售,规范发展预付消费,鼓励发展信用消费。四是加强商品质量安全行业管理。完善药品流通网络。逐步建立肉菜等食用农产品的流通追溯体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为流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
比照“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流通产业发展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综合考核内容。在考核标准上,不能单纯以销售额论成败,要研究建立对销售总额、网点规划、业态结构、服务质量、便民程度、商品安全、流通效率、市场秩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的办法。建议国务院设立“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部际联席会议”,加强监督、检查、协调工作机制。
2.加强流通领域法律法规建设。
提升立法层级,建议全国人大推动流通基本法的立法进程。根据当前流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提请国务院尽快出台商业网点管理条例、网络销售管理条例、典当管理条例、批发市场管理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依据法律,商务部门在一些领域具有执法权,但执法机构、人员、职能及经费都不明确,影响了执法效能,这些问题都应及时予以解决。
3.完善金融、财税、土地、收费、价格管理等支持政策。
流通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是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行业,是整体经营微利的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商户占绝对优势的行业。应在充分认识和考虑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
参考资料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思考.中国流通产业网.2012-03-0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4 21:33
目录
概述
产业的概念
产业集中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