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之屠,为
清初屠城事件的一部分。1638年,十多万清军攻打济南,城中济南城内老弱乡兵500人、莱州增援的700名兵士和平民百姓全力防守,坚守60多天。正月初二,济南城破。济南城破后,山东左布政史
张秉文、副使
周之训、济南知府
苟好善等皆被杀。清军撤退时将德王
朱由枢及所有被俘官兵尽数带走,然后放火焚城,整个济南被焚掠一空,,被屠杀平民十万人以上。
主要经过
1638年,十多万清军在多尔衮、岳托的率领下攻到济南。驻守济南的明朝主力部队已奉命调往德州,济南城中能打仗的仅有老弱残兵500余人和由莱州赶来增援的700多人,面对敌众我寡的严重局势,济南人民在巡按御使宋学朱的带领下,进行了长达六十多天的顽强抵抗。
在清兵围城的60天里,
山东巡抚宋学朱亲自登城作战,“不解带、不交睫、头发尽白”,日夜坚守在城墙上,激励士兵与城共存亡。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初二,济南破城,他受伤被俘,被清兵绑在城门楼上纵火烧死,牺牲场面英勇悲壮。后人因怀念他,长时期内传说他并未死,而是遁去为僧。
济南参政
邓谦,在战役最激烈的关头,在城墙上坚守10昼夜,亲自架炮向清军轰击,直至“矢尽石穷”,城陷后,他仍执劲弓射杀清兵多人,后负伤为清兵杀害。
山东布政使
张秉文,城破后与清军展开巷战,最后被乱箭射死,壮烈殉国。
历城知县韩承宣,德王府明朝宗室
宁海王等守城官吏均毫不退缩,战到最后。
此外还有很多人散尽家财招募乡邻组成乡兵抵抗清军,直至战死,“总之济南军民,与清军血战60日,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刚烈之歌”。
遇害人数
经六十多天的英勇抵抗后,正月初二,济南破城。济南被害官兵和百姓多达13万人,清军撤走时,又带走了所有被俘的官兵和德王,然后将济南城付之一炬。
除了守城殉国的宋学朱等官员外,济南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刘敕(历城最早县志《历乘》编著者)、刘檄兄弟,在此役中不屈而死,家人皆被杀;西关回民在陈、金二教长的带领下保卫西关,战死二百余人,巡守四城的秀才战死三百五十二人;城内妇女为避免城破被辱,“溺明湖者数万人,投井自缢者半之”。
关于这场战役中济南城中的死亡人数,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据《明实录·崇祯实录》记载,山东巡按御史郭景昌事后“瘗济南城中积尸十三万余”,另据蒲松龄《聊斋志异·鬼隶》中侧面记述:“北兵大至,屠济南,扛尸百万”,而崇祯《历城县志》描述战役之惨烈:清兵“焚杀官兵绅弁数十万人,踞城十有四日乃去。家余焦壁,室有深坑,湖井充塞,衢巷枕藉。盖千百年来未有之惨也!”
主要影响
它给济南的城市、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劳动力大量减少,房屋被烧毁,百姓流离失所,其破坏性几乎称得上史无前例。
后世纪念
清康熙四十五年,为了纪念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的英勇抵抗,后世在济南市双忠祠街西端与启明街交界的丁字路口东北角建立
双忠泉,为济南
七十二名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