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浙江省公办高校
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浙工大(ZJUT),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也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
历史沿革
综述
浙江工业大学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学工业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5个发展阶段。
杭州化工学校
1953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宣布组建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将浙江省温州工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化工科、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化工科合并,并选址杭州市建校,校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同年9月14日开学,并设立温州分校。该校设无机物工艺、分析化学、化学工厂机械装备等3个专业。学生835名,教职工152名,1954年9月分校撤销。
浙江化工专科学校
1958年6月,杭州化工学校归属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校名改为浙江化工专科学校,当年招收专科生,设基本化学、化学工程、化工机械、有机合成等5个专科专业,学制为2年。另外还以化工机械、化学工程专科五年制的名义,招收初中毕业的新生入学(不久,改为二年制预科,结业后重考本科)。专业总数达12个(其中7个中专专业为无机物工艺、分析化学、化学工厂装备、炼油工艺、有机化学、化工仪表等)。
浙江化工学院阶段
1960年2月,浙江省决定以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化工基地,并入衢州化工专科学校,建立浙江化工学院。校址选在衢州城南12公里的烂柯山下,1960年2月破土动工,半年时间抢建了1.25万平方米的校舍。同年9月,学校分衢州、杭州两地进行教学。开学时,定校名为乌溪江化工学院。1962年8月,校名改为浙江化工学院;同时撤消杭州分部,中专恢复杭州化工学校建制,改由浙江省化工厅领导。
1963年7月,浙江化工学院、杭州化工学校又同归化工部领导,浙江化工学院迁回杭州原址(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两校共同使用杭州化工学校校舍。1965年11月,学校再次归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学院又迁回衢州原址办学,杭州化工学校仍留在杭州,由省化工厅领导。在1960~1965年中,浙江化工学院经历了“五年三迁”。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浙江化工学院管理机构瘫痪;连续4年停止招生,1970年7月,在全省高等院校撤并中,杭州化工学校被撤销,并入浙江化工学院。
1977年,浙江化工学院根据浙江省建设需要,除恢复本科无机工艺、基本有机合成、化工机械3个专业外,增设工业分析、农药化工、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4个专业,突破了单一的化工专业模式。1978年又增设化工设备防腐专业,本科专业达到8个。
浙江工学院
1978年5月,浙江省委下文创办浙江工学院,校址选在西湖区上塘公社潮王、东新大队,规划用地430亩,按3000学生规模设计,1979年4月4日破土动工。1980年,浙江化工学院作为建校基础并入浙江工学院。同年8月,浙江工学院临时党委成立,确定了边基建、边迁校、边办学的方针。同时招生专业增加到12个(其中本科专业11个),自1981年起,按新校舍的建设进度,每年新生杭州入学,在衢州的教职工和图书、仪器、设备则分期分批迁来杭州。至1984年,学校搬迁完毕,衢州分部随之撤消。
浙江工业大学
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开始与祖籍嘉兴的台湾实业家张子良先生洽谈捐资在浙江工学院基础上共建浙江工业大学之事。同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张子良先生签订了《张子良先生捐资兴建浙江工业大学的协议书》,接受捐资1000万美元,省人民政府配套费6000万元人民币。
1992年4月,举行了浙江工业大学子良教科大楼奠基典礼暨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开工仪式,通过一年余的筹建,具备了建立浙江工业大学的基本条件。1993年12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将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1994年11月,浙江省政府将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所属的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浙江工业大学。1999年7月,浙江省政府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将省建材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2009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成为中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入选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9年10月,浙江工业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5所学校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将在推动创新资源集成、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协同发展。同时,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正式开园。2020年10月,浙江工业大学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4年2月4日,浙江工业大学与拱墅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建拱墅区浙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超8亿元,合作开展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等相关工作。7月16日,在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指导下,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和德清县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地理信息学院。7月27日,浙江工业大学地理信息学院揭牌。12月9日,浙江工业大学天台工程师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设有26个二级学院和1个部,另有独立学院——之江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5个,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9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博士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有在校教职工3378人,其中专任教师2488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含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21个,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4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30门,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3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3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23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52门。
2022-2023学年,浙江工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其中高等教育(本科)1项、高等教育(研究生)2项、职业教育二等奖1项;以第二完成单位获职业教育一等奖1项,以第三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二等奖1项。
截至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入选“111计划”、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即:与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合作的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学位项目;与瑞典布莱京厄理工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项目、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项目,有100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分布全球30多个国家,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欧文分校、河滨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有国家级研究中心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9个,建有教育部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6个、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10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浙江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2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浙江省外国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远洋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行业协会重点实验室5个、行业协会工程实验室2个。
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奖
截至2024年5月,浙江工业大学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奖112项。“十三五”以来,全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35项,其中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牵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牵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61项,其中一等奖16项(含省重大贡献奖)。牵头获行业协会、联合会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以上39项;牵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9项,浙江省专利金奖6项,优秀奖3项,中国石油和化学行业专利奖4项(含金奖1项)。“十三五”以来,学校发表 SCI论文20206篇,其中JCR-Q1论文8674篇、JCR-Q2论文 4892篇,总被引频次346401次。
重大科研项目
截至2023年12月,浙江工业大学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7项,中央财政资助经费3.7亿余元。获资助政府间国际\u6218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1项,青年科学家重点专项2项。“十三五”以来,学校获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8项。其中,重大科研仪器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重点项目7项,重点专项项目2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3项,杰青项目2项,优青项目13项,海外优青项目8项。2023年新签订横向项目1093项,其中,合同金额千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9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浙江工业大学馆藏图书达1294万余册,其中印刷型图书347.1万余册,电子图书209.5万余册,电子型期刊143万余册,硕、博士论文594.9万余册。数据库7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30个, 外文数据库43个。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种的专业文献,文献覆盖文、理、工、法、农、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学科门类,尤其以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经贸管理等类文献最为丰富。
学术刊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73年,双月刊,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业大学主办,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等理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创刊以来4次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截至2024年5月),2020年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2021年获得“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2002年,季刊,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发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发酵科技通讯》创刊于1972年,季刊,是由浙江工业大学主管主办,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发酵、生物、食品、医药、化学、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高教与经济》创办于1988年,季刊,是由浙江工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主要发表大学治理、教育经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
《化工生产与技术》创刊于1994年,季刊,是由巨化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工业大学共同主办(筹)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化学化工类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国内外科技成就和发展动态的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标
浙江工业大学校标为白底蓝色双圆套圆形徽标。内环正中由汉字“工大”两字经艺术造型叠合而成,下面有“1953”字样,系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校名“浙江工业大学”,字体系郭沫若书法集字;下方是“浙江工业大学”英文译名大写。
校旗
浙江工业大学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标和中英文“浙江工业大学”校名。
校徽
浙江工业大学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佩戴的校徽为红底白字,学生佩戴的校徽为白底红字。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健行
校歌
社团文化
未来企业家协会
浙江工业大学未来企业家协会成立于1999年 ,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济类大众性社团,是经贸管理学院唯一重点扶植的,该校为数不多的学生性大社团,已成为浙江工业大学最大的学生社团之一,面向全校纳新。协会在致力于为广大同学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的同时,自行编辑和发行了《未来企业家会刊》,同时在协会内部会员特训班和干事培训班。 协会自立以来,连续多次获得院A类社团,校十佳社团,并于2002和2005获得年度“全省十佳优秀社团”称号,2004-2005年度校级“最佳组织奖”称号。
志愿者服务联盟
浙江工业大学志愿者服务联盟最早成立于2002年9月,致力于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志愿服务活动,已形成“4(项目计划)+8(品牌活动)+16(共建基地)”志愿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社团累计组织志愿服务2000余次,活动参与累计超26000人次,总工时超110000小时,先后获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全国银奖,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入选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三十周年“30事”,浙江省高校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个人和集体荣誉共计百余项。
浙江工业大学执刀雕刻社
执刀雕刻社组织开展文化鉴赏、艺术培训、文化体验活动,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执刀雕刻社2023年共计开展活动62次,朝晖7次,屏峰53次,莫干山2次,开展每周一下午晚上、周二晚上周期性篆刻书法交流研讨活动。
校区情况
综述
截至2024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拥有朝晖、屏峰、莫干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334亩。
朝晖校区
朝晖校区位于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教学楼有子良楼、新教楼、文荟楼等。
屏峰校区
屏峰校区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88号,内部共分为教学区,生活区,1-A区块,1-B区块,1-F区块,总占地近2150亩,其中教学用地1229.6亩,合计建筑面积232750平方米,1-A区块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10000平方米),1-B区块学生宿舍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7层局部9层。含有教学楼、现代教育中心、外国语学院、东西看台、水泵房等工程。其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主,有人文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理学院等,可容纳15000名学生,东部1-A区块为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设计与建筑学院五个学院楼。
莫干山校区
2019年10月,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正式开园。校区地处德清县城东侧,距离朝晖校区38公里,德清高铁站2.8公里,校区入驻大化类6个学院,即化学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学院、海洋学院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相关直属研究机构。规划在校生规模10000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国际合作培养学生。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子良楼
子良楼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朝晖校区教学区入口主轴线上,由台湾知名实业家张子良捐资建造,于1992年10月开工建设,集办公、科研、教学于一体,前后两排呈中轴线对称,是多功能、多形体的综合性教育建筑群体。
桃李园
桃李园于1991年建成,为拓工桥南端至景弘桥南端沿河一带景区,附近立有寿恒先生铜像,老校长李寿恒先生是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的创始人,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常有学子往来于此故称“桃李园”。
翔园
翔园位于朝晖校区教学区北端、拓工桥南端,于1998年建成,因雕塑“翔”而得名,是集雕塑、壁画、水池、草坪、园艺小品于一体的环境艺术设计,实体雕塑向上腾跃。
日晷碑
日晷碑立于2005年5月4日,位于朝晖校区新教楼正门入口前的花坛中,1985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该校85届毕业生题词,“听从祖国的召唤,把青春和智慧贡献给中华民族第三次腾飞的伟大事业!”,日晷象征着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
学渊碑
学渊碑立于屏峰校区健行楼北侧,由湖州校友会捐资,为浙江工业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之际,仿1934年所建浙江工业教育二十周年纪念塔格式而建,它既是浙江工业教育的纪念碑,也是浙江工业大学前史溯源和工业教育传承的纪念碑。
智慧之钥
智慧之钥位于屏峰校区1-A区块环岛处,为纪念浙江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捐赠,《智慧之钥》以“厚德健行”校训为核心元素,以三校区标志性建筑剪影为基本要素,融合烂柯山小和山莫干山等山形天际线提炼而成意象化的钥匙艺术造型。
红廊
红廊位于莫干山校区,中心湖西侧紧靠图书馆、行政中心和景观中心,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点文化景观建设项目,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学校的历史文化。
校友情况
商界
政界
学界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19: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