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位于
浙江省杭州市。由
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浙江省人民政府和
水利部共建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世界水理事会会员单位、教育部外国留学生“专升本”人才培养试点单位、浙江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分基地、
办学历史
源头
1952年12月,时任水电总局局长
李锐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江华提出成立浙江省水电局,又与华东教育部、浙江省政府和王醒(后为浙江省水电局长)商谈培养水电专业人才建立水电学校等事。
1953年8月24日,燃料工业部以浙江省工业干部学校为基础,在保留浙江省工业干部学校(归浙江省工业厅领导,成立于1950年2月,1952年撤销)机械、电机两科基础上成立杭州水力发电工程学校,校本部设在杭州通江桥(现杭州第五中学校址);10月26日,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
杭州水力发电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四大水校之一,培养了一大批一五计划建设者,在当时全国大中型水利和电力建设工地上,活跃着杭州水力发电学校毕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业内人士将学校称为“水电摇篮”。
1955年11月26日,随着燃料工业部拆分为电力、石油、煤炭三个工业部,学校改由电力工业部领导,更名为电力工业部杭州水力发电学校。
1958年7月,学校下放给浙江省,并升格为浙江电力专科学校,属于大专性质,由浙江省水利电力厅主管。
1956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浙江省杭州水利学校,由浙江省水利电力厅主管,校址设在杭州市庆春门外
华家池。
1960年4月25日,浙江省水利电力厅将浙江省杭州水利学校下放
钱塘江工程局领导。
合并
1960年开始,浙江省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压缩;同年9月,浙江电力专科学校中专部迁往浙江省
建德县,与浙江省杭州水利学校、国家水利电力部建设总局下属新安江机电安装技工学校合并,成立浙江水利电力学校,定址新安江汪家,由浙江省水利电力厅主管;在原杭州水力发电学校校址为主的基础上(校址在杭州
文一路),大专部分同浙江机械专科学校(现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化工学院(现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纺织专科学校(现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冶金系、地质系、土木系和煤炭系)部分专业和
杭州大学数理化三个系合并,成立杭州工学院。
1961年,正值国家三年
自然灾害时期,杭州工学院被撤消,部分系科并入浙江大学,同时恢复浙江纺织专科学校,原杭州水力发电学校部分参与合并组建浙江水利电力学校。
1962年2月,浙江水利电力学校校产、师资、档案全部并入浙江大学;同年5月,学校撤销,校址改称
浙江大学二分部。
重建
学校停办后,浙江省水利建设事业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
1975年4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了浙江水利电力学校恢复重建的申请。学校借用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杭州钻机厂(庆春门外)部分房屋恢复办学。
1975年8月,学校招收了120名工农兵学员(学制2年);其中陆地水文专业借丽水林业学校教学点办学,由学校派员专事管理和教育,1977年6月该班学生回杭,同年9月丽水教学点撤销。
1978年3月,学校迁入了杭州市清泰门外新校舍(杭海路),总占地面积54.6亩。
1978年,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校。
1980年,浙江省水利厅决定建立浙江水利干部学校,与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合署办学。
1984年1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并与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合署办学。
1993—1994年,
浙江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马寿拫、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达人、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洪起超等相继代表这三所大学分别与学校和省水利厅洽谈合并事宜,都希望合并建成其水利水电学院,学校和省水利厅都未予考虑,只想独立办学。
1995年,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
1999年,浙江省水利厅与
浙江工业大学签订合作办学的协议书,要求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层次和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共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2001年,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全部并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2001年6月,浙江传媒学院东区规划用地与浙江水利水电高专位于西区的下沙一期建设用地对换,取得浙江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最终于8月份成功对换。
2003年,整体迁入杭州下沙校区;8月,成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2004年,被列入浙江省“升本”计划,并按“升本”程序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审批。
2007年,继续教育学院成立。
2010年,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成立。
2011年,与浙江省围垦造地开发公司签订江东校区土地供地协议书;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教育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当选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塑性工程学会理事。
升本
2013年4月,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省人民政府承诺“今后五年(2013—2017年)内省财政共补助1.5亿元,”以及省水利厅“在今后五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资金。
2015年,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12月,经过中央文明委严格复查,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入选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
2016年,加入
CDIO联盟理事单位;成立创业学院。
201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2018年,被列入浙江省应用型示范建设高校。
2020年6月4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与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在南浔区行政会议中心签署共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协议。
2021年年6月28日,湖州市南浔区委区政府、
宁波市镇海中学和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三方签署协议,共同建设
镇海中学南浔分校。
2022年9月1日,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启用仪式举行。
2023年1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与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申报的来华留学生“专升本”人才联合培养试点,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
2023年2月,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印发《浙江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22—2026年)的通知》(浙学位 〔2022〕6号),获批
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获批拟建设土木水利、能源动力、机械、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等硕士学位点,首次招收单列计划的定向联合培养研究生30人。9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丝路学院在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揭牌成立。
2024年1月4日,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特色文化馆揭牌成立。12月27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止2024年11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和7个研究机构,开设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38个,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1055人,专任教师66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4%,硕士以上教师占92%,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和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省“151人才”、省教学名师、省一流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和外国专家等近50人。
学科建设
截止2024年7月,学校有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6个、省“十四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
工程学(Engineering)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建设
截止2024年7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共12个、省优势专业1个、省特色专业7个。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质量与国际实质等效。工程造价专业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32位、浙江省第1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一流课程111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15项。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截至2024年7月,建设有
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
省级精品课程28门;6部教材入选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第二批新形态教材;出版教材96种,其中国家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共16本、浙江省重点教材(主编)35本;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第一主编参与编写“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4本。2016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7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有效期为5年;两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15项。
截至2024年7月,共有校内实验(实训)室44个,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17个,学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7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92个,其中通过省教育厅合格评估实训基地1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共同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利河口试验基地(与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共建共享实验基地),与国家级高新区杭州下沙管委会共建的“科创园”等实训基地。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设有大学生创业园和众创空间,面积达2000平米;与中软国际合作共同,在校内构建800平米的创新工厂和卓越开发者工作室。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和科技竞赛专项经费每年193万,设立道冶、忠义等创新创业奖学金30万。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4项,立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55项,学生累计获科技竞赛国家特等奖4项、国家级一等奖14项、国家级二等奖37项、国家级三等奖55项,省级一等奖56项、省级二等奖153项、省级三等奖334项。
近6年来,共有69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省级“新苗人才”计划立项,共获得省级资助经费35.5万元。2016年,学校当选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理事单位。2017年5月,申报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导师培训》获批2017年浙江省创业导师培育工程省级培训项目,赋予了学校对全省高校创业导师进行培训的资格。
附属学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建有全国首家河(湖)长学院,是服务全国治水工作的重要基地。建有全国首个数字孪生流域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孪生流域技术与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浙江省农村水利水电资源配置与调控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30余项;荣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普及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近30项。获知识产权授权1500余项。承担横向服务项目1000余项,科研项目合同金额累计达2.1亿元。
社会服务
2014年5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入选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支撑单位,和杭州原水股份集团共同签订开发合作协议,承担千岛湖配水工程;承担相关横向课题133项,依托学校产学研企业承担工程项目35项,项目合同额达1.5亿元。
2016年8月,由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牵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建设“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首期建设)”通过验收,该平台面向全省企事业单位提供了400余项咨询服务,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了60多项重大科技问题,培训9700多人次,推广技术30余项;先后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特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7项,获得专利54项。
2018年1月,由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和浙江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协作承担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浙江滩涂资源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由水利部国科司主持的专家验收。项目经费763.6万元,其中专项经费564万元,自筹199.6万元。
项目成果在台州椒江河口南部生态促淤工程、温州瓯飞一期围垦工程、苍南县江南海涂围垦工程、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等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在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的帮助和合作下,由学校研究提炼出的水能资源开发“浙江模式”等研究成果将积极应用到“
一带一路”国家的水能开发建设中。
2013~2016年,学校参与有关国家水电人才培训项目,合作培训4批,共54人,这些人才分别来自于20多个
亚洲、
非洲的国家。
2016年7月在南南合作会议召开期间,时任
叶舟校长与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就中国水电技术输出进行了交流。
学校围绕“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工作需要,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多批分点在地方增设全省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暨水利干部知识更新培训班、全省水利施工监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全省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法人负责人培训班、省防汛抢险和物资储备管理技术培训班等7类培训班。过去五年,学校开展水利从业人员岗位和技术培训超过2.6万人次,平均每年完成约11000人次的培训量;与
嘉兴、
湖州、
台州、
宁波、
温州、
金华等地区的水利企事业单位合作就河道修缮、清淤等“剿灭劣Ⅴ类水”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培训;在原有6个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基础上,新增河道修防工等4个与治污水相关的工种技能鉴定。
从2010年以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已经连续派遣81名毕业生到西藏、新疆、四川以及其他服务省和浙江省部分山区、海岛、边远地区开展志愿服务。2019年选拔推荐的6位西部计划志愿者均已经到西藏那曲、新疆库尔勒市、四川眉山市等地各级机关、学校开展工作。
学术资源
截止2023年9月,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藏书56万册,设7个书库、6个阅览室、2018个阅览座位,268个自习座位;南浔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采用书库阅览室一体模式,藏书51万册,阅览座位2893席,研讨间25个,视听室1个。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总量107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81.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0个,电子资源和纸质图书已实现两校区共享。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主办的以水利水电为特色的工业技术类学术刊物,为双月刊;是《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
中国期刊网》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入编期刊。学报的读者面向全国水利、电力、建筑、交通、铁路、机械等系统的勘测、设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基层有关工程管理、经营单位以及全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和情报信息机构,并以科技扶贫刊赠送到全国120多个缺水缺电县市。
《水文化研究》栏目:本栏目主要刊登水利史研究,水利志及水利史料的考证、论述,以及水文化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
《水利工程》栏目:本栏目主要刊登水电,防洪,排灌,供水,围垦,水文水资源、河口、港湾、海岸泥沙动力学和水文学,河口与海岸整治、围涂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综述和工程实录。港航,环保,水土保持等领域,涵盖大水利的各个方面。
《应用技术教育》
2015年1月,获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研究批复同意创办。
《应用技术教育》以研究应用技术教育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己任,大力推进应用技术教育理论研究,聚焦党和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动态,追踪理论界关于应用技术及关注热点,介绍推广国内外最新的实践成果和优秀经验,努力为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建设服务。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不断贡献中国治水智慧、治水方案;与世界高水平组织机构合作,是世界水理事会会员单位。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的高校建立良好关系,推进学术科研合作、本硕联合培养。获批教育部外国留学生“专升本”人才培养试点单位,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与
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共建“浙水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表面工程研发中心”和“浙江—白俄罗斯水利水电安全监测智能化装备与系统联合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基地、电梯基地入选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积极推动境外办学,建设马来西亚“丝路学院”,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共建“元首级”国家援外项目“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旗为标准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标与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
精神文化
博学、求实
释义:博于问学,笃于务实;多学真知,多干实事。
自强、务实、尚德、求真
自强,反映学校六十多年来坎坷办学,艰苦奋斗,不断进取。
务实,与水利行业精神相衔接,反映水利人朴实无华的作风。
尚德,反映学校师生崇尚品德修养。
求真,体现工科院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校区情况
学校拥有杭州钱塘、湖州南浔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501.7亩,总建筑面积73.24万平方米。
杭州钱塘校区
该校区位于杭州市钱塘区2号大街508号,占地1230.7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湖州南浔校区
该校区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联谊路68号,占地1271亩、建筑面积43.24万平方米。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
中心景观湖面,通过对原有水系的扩大,形成湖中三岛,图书综合楼位于主入口中轴线上,为主入口对景,也是北侧次入口进来的对景,这是整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优秀校友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