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
浙江省嘉兴市代管县级市
海宁市(英文:Haining City),别称潮城,是中国浙江省下辖县级市,由嘉兴市代管,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临海盐县,南枕钱塘江与杭州市萧山区、绍兴市上虞区隔江相望,西连杭州市余杭区,北依桐乡市和嘉兴市,面积863平方千米(含钱塘江水域),当地方言以硖石话为代表,属于吴语区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截至2023年6月,海宁市辖8个镇、4个街道,市政府驻海宁市海州西路226号。截至2023年末,海宁市常住人口为110.7万人,城镇化率为71.4%。
名称衍变
海宁市原名盐官县,建县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因设有司盐之官“盐官”而得名。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割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今海盐东北)三县置海宁郡,“海宁”一名是因境域东南濒海(即今钱塘江),潮溢不断,百姓深受其苦,为祈“海洪宁静”之意,故取此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约六千年前海宁市土地上就已有先民生息。春秋时期,海宁为越之武原乡、槜李乡、御儿乡地,战国时期因楚越之争,改属楚地。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平定了江南地,降服了越君,并在吴越地设置了会稽郡、置海盐县。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该市境域设长水(后改由拳)、海盐两县。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会稽郡海盐县置司盐之官,盐官一名始于此,今海宁地当时属由拳、海盐两地。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任命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析由拳、海盐二县地置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此为海宁建县之始。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十二月,割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郡治盐官,隶扬州,此为海宁邑名之始。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改州,海宁郡被废。同时,割盐官、余杭,与钱塘、富阳、於潜、武康等四县合置杭州,州治余杭,此为海宁属杭州之始。至此之后,海宁与杭州的隶属关系,便开始分分合合。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盐官县属东武州。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省人钱塘县,属杭州,原海盐地并人嘉兴。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复置盐官县,属杭州隶江南道。唐天宝元年(公元742)改杭州为馀杭郡,盐官县属之,隶江南东道。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分江南为浙东西道,馀杭郡属之。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馀杭郡为杭州,盐官县属杭州,隶浙江西道。五代时期盐官县为吴越境地,属西府杭州,隶浙江西道。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盐官县属杭州,隶浙江西道。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隶两浙路。到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杭州升为临安府,盐官县仍属之,这500余年间,海宁一直隶属杭州治下。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盐官县属杭州路,隶江淮行省。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改江淮行省为江浙行省,盐官县隶江浙行省。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盐官县以户口繁多,升为盐官州(中州),为江浙行省中唯一之州。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海患始平,改盐官州为海宁州。
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州为县,仍属杭州府。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浙江行省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海宁隶属不变。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海宁县属杭州府,隶浙江省杭嘉湖道。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海宁县复升为州,隶属不变。为便于纳税和诉讼等事,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海宁赭山、河庄山一带改隶萧山县。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二月,太平军进浙江,海宁境内郭店聚众200余人制备军械,响应举事。同年七月,太平军由嘉兴过石门至长安镇。八月初三,太平军自王店、屠甸寺两路进攻硖石,占领硖石镇。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初三太平军复攻占硖石,初四兵攻袁花镇,十七、十八日占郭店、周王庙、斜桥、新仓、旧仓,并占州西北乡镇。同年十二月一日,太平军李秀成部蔡元隆攻占海宁州城,总兵吴善臣死,副将张威邦航海逃离。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十二月十六日,驻海宁太平军会王蔡元隆,降于浙江布政使蒋益澧,更名元吉,海宁州复归清朝。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二月,改海宁州为县,直属浙江省。后因行政区划变动频繁,海宁历属浙江省钱塘道、浙江省第二县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第十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期间也曾直隶浙江省和作为省直辖区。
1937年“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开始,海宁进入战时状态。日机在海宁连续狂轰滥炸,沪杭铁路沿线灾民、难民蜂涌南撤。同年12月15日,海宁境内许村、长安、周王庙、斜桥、硖石车站由日军85联队野村、紫滕川字等部8000余人军事占领。1937年12月23日,海宁县城盐官沦陷,境内的水陆要道为日军控制。海宁沦陷期间,日军共制造3户5间房屋以上的大面积纵火207例,制造群体性杀戮5人以上惨案92例。
1949年5月7日,海宁解放,初隶属省人民政府第一专员公署。1949年6月1日,海宁县人民政府发布政字第1号令,全县划分为7个区,下辖25个乡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海宁市由属省人民政府第一专员公署改属嘉兴专区。1958年11月,海宁实行人民公社,海盐县除西塘公社外并入海宁县。1961年12月复置海盐县,狮岭公社留属海宁。1970年改嘉兴专区为地区,海宁县属嘉兴地区。1983年7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体制,分设嘉兴市、湖州市,海宁县属嘉兴市。1984年撤社建乡,全县设15个镇、10个乡。1986年11月,海宁撤县设市。此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3年经过4次行政区划调整。2020年,全市设许村、长安等8个镇和海昌、马桥等4个街道。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海宁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介于北纬30°19′~30°25′,东经120°18′~120°50′之间,东邻海盐县,南枕钱塘江与绍兴市上虞区、杭州市萧山区隔江相望,西连杭州市余杭区,北连桐乡市嘉兴市。截至2024年,该市总面积863平方千米(含钱塘江水域),内陆面积681平方千米。
气候
海宁市位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较丰,日照充足,四季分明。该市常年年平均气温为16.8℃,常年平均最高气温在7月,温度约为34℃,常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1981年~2010年间1月平均气温为1.1℃。其年均降雨量为1187毫米、年均日照2002.9小时,无霜期为233.5天。
地质
海宁市陆地形成于7000年前,当时硖石、嘉兴、松江一带已出露为杭州湾中的一大岛屿,后海水渐退,杭州湾范围缩小,喇叭口初步形成,海宁市境内陆地形成。
海宁市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地势坦荡,古陆残屿与低丘集中分布于东北和东南部。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钱江台坳余杭——嘉兴台陷,地形基底构造位置处于桐乡——平湖凹陷南缘,北东向赭山一硖石断裂带纵贯全市。断裂带以西为次一级凸起和凹陷(长安凸起和斜桥次四),断裂带以东为次级相对降起带。
海宁市境内出露地层从古到近分别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上侏罗统黄尖组、下白垩统朝川组和第四系。其中上震且统灯影组(即原西峰寺组上段)出露于硖石东山、西山、大横山东南部,小横山、东殳山、西殳山等残丘,为滨海沉积的碳酸盐岩,并遭受不同程度的硅化,距今约6亿年左右。上侏罗统黄尖组出露于市内东南部的袁花、黄湾一带低丘,延伸至海盐县境内,是一套巨厚的火山岩系,一般以块状英安质含角砾晶屑凝灰熔岩、熔凝灰岩为主。下白垩统朝川组分布于硖石东北的大横山,与上震旦统灯影组为断层接触,且灯影组推覆于朝川组之上。朝川组属内陆湖相火山——沉积岩。第四系广布于全市境内,除硖石几处残丘和东南部少数火山岩路头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所覆盖,沉积物度自西南向东北明显递增。
地形地貌
海宁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平坦狭长,东宽西窄,主要以山丘、平原为主。境内地貌以平原河湖冲积海成地貌为主,占98.51%,其余为剥蚀地貌。冲积、海成地貌分别分布于河网平原区和钱塘江沿江高地及海漫滩,剥蚀地貌则分布于碶石东、西山和海昌街道、袁花、黄湾一带,另有人工丘地等形成的人工地貌分布各地。该市境内海拔最高点为位于黄湾镇和海盐县澉浦镇交界处的高阳山,海拔为249.2米。
水文水利
海宁市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构成了“六横九纵”河道网络骨架,涉及上、下河两个水系,其中上河水系地处海宁市南部,属沿海高区,在海宁市境内分上塘河与新塘河(东段)两个流域。截至2018年,该市中上河水系流域面积为203.45平方千米,下河水系流域面积为513.75平方千米,境内共有河道2469条,长1931.66千米,其中市级河道5条,长73.09千米;县级河道21条,长218.43千米;镇村级河道2443条,长1640.14千米;湖泊3个(鹃湖、尖山新区西湖、许村镇龙渡湖)。截至2022年,有河道2151条,长1962公里。
洛塘河
洛塘河为浙江省海宁市市级河道,在唐代,洛塘河称为“洛溪”,至2023年,该河流已有千余年历史。该河全长27.3千米,河面宽22米~54米,西起海宁长安万兴桥,与盐官下河在此相聚;东至海宁市区丁公堰,注入长山河,通向大运河,80%以上都是过境“客水”,流经海宁市长安镇、周王庙镇、斜桥镇、海洲街道、硖石街道、海昌街道等地,素有海宁“母亲河”之称。
海宁市境内无水库和大型湖泊,但治水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在长安镇建长安三闸,境内有上塘河等8条引水排水的主干河道,且上塘河及新塘河建有船闸共4座,与下河水系、盐仓围垦区沟通。2012年,海宁市规模最大的人工湖——“鹃湖”开始修建,该湖同时也是海宁市最大的水库。
鹃湖
鹃湖于2012年2月开工兴建,于2016年12月全面竣工,是海宁市1986年撤县设市30年后第一个城市“新地标”。其总占地面积为1746亩,其中鹃湖湖面积1251亩,总蓄水容积274万立方米,应急备用供水容积180万立方米。
土壤
海宁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海进和海陆变迁,平原土壤以河(江)、海作用为主导,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江河湖海综合形成的第四纪石灰性冲积物,由长江流域水流搬运至河口而沉积的粉砂壤土、粘壤土组成,土壤呈弱碱性。母质养分丰富,土壤土层深厚,但耕作层相对较浅,质地疏松。截至2018年,全市土壤面积77.68万亩,分为红壤、岩性土、潮土、盐土、水稻土五个土类,11个亚类,19个土属,68个土种。海宁地区土壤以重壤土和中壤土为主,二者所占比例为49.5%和31.6%,地理分布是西轻东重,南砂北粘,西部和南部以中壤土为主,东部和东北部以中壤土和轻粘土为主。其中黄松田及粉泥田、淡泥,滩涂泥、咸泥等土壤主要分布于上塘河流域和辛江塘河以南沿江高地区,黄斑田及吉紫泥田、青粉泥田等主要分布在洛塘河、长山河、木场桥港一带以北的河网平原上,黄泥土及黄红泥土、石砂土、黑油泥、油黄泥等土壤主要分布在丘陵剥蚀地貌上。
自然灾害
海宁市因地处中纬度,冷暖空气经常在此交会,常有旱、涝、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2013年,受该年第23号“菲特”强台风与冷空气交汇影响,海宁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短时强降雨,发生了大面积洪涝灾害,全市受灾人口20.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4.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2.0379亿元,创下历史之最。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海宁市河港较多,水源丰富,水资源以河网径流量为主,外来水利用率高。截至2018年,该市有两千余条河道,河面面积为39.32平方千米,河网率为5.6%,常水位蓄水量为5815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为8762万立方米。全市年降水总量为8.42亿立方米,年地表径流总量3.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0.79亿立方米,外来可利用水资源为3.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7.49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海宁市有耕地184.33平方千米(水田174.60平方千米、旱地9.73平方千米)、园地143.9628千米(果园27.78平方千米、其他园地116.18平方千米)、林地25.81平方千米、草地13.04平方千米、湿地1.33平方千米(均为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钱塘江边和海昌街道)、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37.67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45.47平方千米(铁路用地1.67千米、轨道交通用地1.17平方千米、公路用地28.34平方千米、农村道路13.95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7.98平方千米(河流水面166.01平方千米、水库水面0.87平方千米、坑塘水面33.09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海宁市山地面积小,矿产资源主要是建筑用石料,分布在袁花和尖山新区两镇。1988年,该市石料储量有9719万吨;到1995年,有矿山27个,年生产能力为400万吨。该市还曾发现过含赤铁矿凝灰质砂岩,但因规模小、品位低而停止开采。2008年,海宁市土管局提出修复性开采的矿区,截至2023年,海宁市包括鼠尾山在内的众多废弃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
截至2022年,海宁市陆生脊椎动物有4纲22目55科115属16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黄嘴白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包括小鸦鹃、画眉、游隼、赤腹鹰和凤头鹰等;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包括黄鼬、凤头鸊鷉、棕背伯劳、斑嘴鸭和凤头潜鸭等;有濒危(EN)等级的1种,为黑眉锦蛇,易危(VU)物种4种,分别为玉斑锦蛇、大杓鹬、黄嘴白鹭和林雕,被列入近危(NT)物种19种,包括黑斑侧褶蛙、狗獾、鼬獾、长嘴剑鸻和白眉鹀等。该市还有鱼类5目8科22属30种,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地位;浮游动物3门4纲10目23科42属74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门6纲16目33科53属82种。
截至2019年末,海宁市有林地25.81平方千米,其中乔木林地8.49平方千米、竹林地0.79平方千米、灌木林地3.32平方千米、其他林地13.21平方千米。有草地13.04平方千米,均为其他草地,无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黄湾镇。
截至2022年,海宁市有市陆生高等植物共有121科341属485种(包含变种、亚种以及变型),优势科主要有菊科(53种)、禾本科(47种)、蔷薇科(26种)、豆科(25种)、唇形科(15种)和蓼科(11种)等;有维管束植物83科187属232种;浮游植物6门8纲14目24科46属77种;周丛藻类5门7纲15目21科32属46种。该市境内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有11种,隶属于10科11属,分别为水蕨、苏铁、银杏、圆柏、水杉、罗汉松、睡莲、蜡梅、鸡爪槭、野大豆和钝叶蔷薇。
截至2020年,海宁市共有4个生态保护红线区,除了2个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还在海宁袁花镇、尖山新区(黄湾镇)设有2个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生态保护敏感区。
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是海宁市唯一一个省级湿地公园,也是海宁市两个饮用水源生态湿地之一。该湿地位于海宁主城区北部,呈南北长向、东西片区并联分布,占地面积2608亩,具有滞留、沉降、吸附、生化降解等功能。该湿地内动植物种类有488种,鸟类有3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省重点保护动物6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海宁市辖8个镇、4个街道,政府驻海宁市海州西路22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海宁市常住人口为11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721595人,按性别分为男性348347人,女性373248人,人口性别比为93.33(以女性为100)。全市全年出生人口3124人,出生率为4.33‰;死亡人口6112人,死亡率为8.48‰;自然增长率为-4.15‰。城镇化率为71.4%,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
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显示,海宁市全市有包括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高山族、纳西族等48个少数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为2.5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37%。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300人的有13个民族,依次为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等,共有23289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数的91.38%。截至2022年7月,海宁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增至4万人,涉及47个民族。
语言
海宁市说海宁话,当地方言以硖石话为代表,海宁话在中国汉语方言分区中属于吴语区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在浙江吴语分区中属于北区嘉兴片。该方言又称海宁闲话,是海宁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也是浙北吴语的重要代表之一,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如上海话、杭州话等)基本能互通。广义上的海宁话包括其他各街道和镇、乡的方言,主要有斜桥话、丁桥话、周王庙话、郭店话、袁花话、黄湾话、盐官话、长安话、许村话等;狭义上的海宁话指硖石话,是海宁市政府所在地硖石片区的方言。海宁话内部也略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如尖团音方面。按照分不分尖团音,海宁话可划为东西两片,大致上以丁桥、祝场、庆云一线为界,西片分尖团音,东片不分尖团音。丁桥、祝场,处于东西两片的分界线上,有分尖团音的,有不分尖团音的,属两者皆可的情况。
宗教信仰
海宁市内民间传承有佛教(汉传佛教)、道(全真派)基督救,天主和伊斯兰教,其中形响最大的为佛教和基督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宁市逐步恢复和开放寺观教堂及宗教活动点,保护正常宗教组织活动。1991年,全市仅有海宁市基督教“三自”(自传、自治、自养)爱国运动委员会1个宗教团体,经批准开放的宗教场所均为基督教堂。2006年6月后,该市宗教事务开始依法有序登记、开放和管理。截至2010年,该市有宗教团体4个、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1处、民间信仰点21处,有佛教僧人及居士800余人、基督教信徒8000余人、天主教信徒2863人、在册道士及皈依弟子1000余人、伊斯兰教信徒100余人、宗教教职人员138人。
佛教
海宁市的佛教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晋时期,东晋宁康年间(公元373年~375年),尚书张延光舍宅在硖石紫微山(西山)南麓建志愿寺为海宁佛教之始。元、明、清年间,海宁市建寺庙众多,较著名者有盐官的天妃庙,建于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小尖山麓的潮神庙,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盐官的海神庙,建成于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海宁市历代寺庙遍布全县各乡镇,每个寺庙有分辖范围,大的寺庙可分管2000户。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该市成立了中国佛教会浙江省海宁支会,1949年该支会活动停顿,1953年筹建海宁县佛教协会未果,该市佛教徒逐渐散失。20世纪90年代,该市相关佛教活动陆续举办,各寺院还在“佛诞节”“佛成道日”“观音纪念日”“孟兰盆会”时举行纪念仪式,进行大型的浴佛放灯活动,进行施“腊八粥”、观音纪念法会和水陆法会等。
道教
海宁市道教历史可追溯至隋朝时期,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禹秦二王庙建立,即社庙,俗称土地堂。此后又先后建立了玉真道院、玉宸道院、奉真道院等,至明清年间,该市共有院庙24所,较著名者为盐官的城隍庙。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8月,海宁县道教会在石东岳庙成立,1953年,其道徒在盐官镇城隍庙自行成立海宁道教协会筹备会,因未获准,相关道教活动于1957年停止,该教会组织也随之消失。至2010年,该市还有相关道教活动举行。
基督教
基督教(俗称耶稣教),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传入海宁市,先后建有硖石、斜桥、路仲、长安、盐官等12个教会,其中硖石、斜桥、路仲三处属嘉兴区会领导,其余属杭州区会领导。至1954年,全市有基督教堂12所,教徒1020人(其中牧师2人,传道7人,长老27人,执事261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相关教堂封闭,教务停顿。1981年冬,海宁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1982年正式复堂。1983~1988年间,县(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在在硖石、长安、斜桥、袁花、翁埠等耶稣堂举办义工培训班。2008年,硖石基督教堂铜管乐队赴江苏昆山交流学习。2009年9月,市基督教“两会”在硖石基督敦堂举行迎国庆60周年“福佑中华”音乐赞美会。2010年10月,斜桥基督教堂举行新堂落成典礼暨感恩礼拜,有300余信众参加。
天主教
明末时期,海盐县一吴姓天主教徒举家迁徙海宁,此为海宁市天主教发展之始。后石路、湖塘、谈桥等周边乡民受其影响,其信教者逐渐增多。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车辐浜天主教总堂建立,并于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扩建。新教堂落成后,有常驻神父管理教务,初有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籍神父,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后才由中国神父主持。解放后教堂直属杭州教区管辖,“文化大革命”中教堂活动停止,狮岭、谈桥、湖塘3个乡的5所教堂被拆除,仅存硖石镇、长安镇2所。1985年长安教堂、狮岭车辐浜教堂(改建)恢复活动,截至1990年底,共有教徒1061人,修女1人。至2009年5月,该市天主教相关宗教活动正常举行。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亦称回教,回族多信伊斯兰教。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海宁市有回教教徒16人。新中国成立前回族主要居住在盐官地区,1950年后陆续有回族从外省迁人硖石镇。1990年全市信奉伊斯兰教者共119人(包括回族90人)。伊斯兰教以念、礼、斋、课、朝五功为活动中心内容,市内无活动场所,乡镇间信徒交往甚少,每逢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节)等,便各自赴杭州、嘉兴等地参加活动。
经济
综述
海宁市主要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皮革、经编、家纺是该市三大传统产业,光伏、泛半导体、储能、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也迅速发展。2023年,海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8.1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5.06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2.36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57.3:41.1。该市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2818亿元、增长10.8%;规上工业增加值537.8亿元、增长14.8%,增速领跑全省44个工业大县。
第一产业
海宁市第一产业主要以花卉、蔬果、畜牧、水产、蚕桑等优势产业为主,该市已形成长安花卉、黄湾精品水果、海昌稻渔、马桥蔬果等特色产业聚集区和优势区。该市立足的花卉特色产业已经形成全产业链,截至2023年,全市各类花卉栽种面积达7118.53亩,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曾连续举办了5届世界花园大会,成为了世界花园大会永久举办地。
2023年,海宁市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7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林牧渔业增加为值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2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36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93万亩。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6.88万亩、油菜籽播种面积2.4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2.70万吨、蔬菜总产量29.81万吨、油菜籽总产量0.34万吨。全年生猪饲养量8.94万头、家禽饲养量1225.33万只、水产品总产量2.58万吨。
第二产业
海宁市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为主,皮革服装、经编、家纺等产业是海宁市重要产业,截至2023年,该市的时尚产业已达到1000亿规模,泛半导体、储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达到500亿规模。
2023年,海宁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1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3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45.37亿元、重工业增加值292.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595.88亿元,增长25.5%;出口交货值583.79亿元,增长4.1%,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0.5%。
海宁市主要行业中,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制造业和化工医药业实现较快发展,2023年,其增加值达到153.06亿元和25.26亿元;重点产业中,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50.23亿元、144.76亿元、380.12亿元。该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1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现利税总额190.95亿元,增长8.6%,利润总额135.09亿元,增长15.6%。
2023年,海宁市建筑业增加值达76.9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8%。
第三产业
海宁市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为主。2023年,海宁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2.3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6.9%,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7.6%和5.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54.23亿元,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6.4%、19.0%和7.1%。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海宁市两个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产业园区、1个生物经济特色园区、1个对外经济开发区。
海宁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9年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成为浙沪两地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合作项目。2016年开发区被命名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截至2023年,开发区已逐渐形成以时尚产业、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三大核心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重点培育的产业有泛半导体、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
海宁市尖山新区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钱塘江入海口北岸,形似半岛,三面环水,总面积42平方千米,是G60科创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海宁经济发展的主平台,是杭州湾大湾区和沪杭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节点。该区重点打造的有外资高新产业园、半导体基础材料产业园、智能厨电产业园,重点引进的产业有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半导体基础材料等产业。
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于2000年建园,区位于海宁市马桥街道,2006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是全国经编产业集群中唯一一个省级开发区,是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该园区规划面积21.48平方千米,已开发面积5.7平方千米。入园企业1000多家,园区近80%的工业企业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经编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行业总量的7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该园区主导产业为经编全产业链(原料、织造、深加工、成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园区相关服务平台有创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人力招聘平台、教育培训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等。
重要企业
截至2023年,海宁市有上市公司21家,新三板挂牌22家,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7位,营商环境评价全省第3,“两化融合”指数全省第7。
卡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创立于1988年,是一家以皮革及家具制造、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地产开发、生态农业、海外投资开发运营为主的大型综合类跨国企业集团,在海内外拥有80多家控股、参股子公司,位列中国轻工业皮革行业十强企业、全国轻工业财政贡献百强企业。集团多家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获中国家具产业集群优秀企业奖、浙江省文明单位等荣誉。2005年,其股票卡森国际(HK 0496)在香港上市。
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2月,前身为海宁浙江皮革服装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系国有控股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皮革专业市场的开发、租赁和服务,注册资本为112000万元,拥有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2010年1月26日,该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海宁皮城。截至2024年,旗下拥有26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1500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海宁市拥有小学27所,普通中学25所,中职类学校4所,幼儿园8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3066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467人,初中在校学生22599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99.59%;小学在校学生58923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484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044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1968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2人。学龄前儿童在园幼儿数26425人,学龄前幼儿三年净入园率为99.97%。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是浙江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提升浙江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战略办学基地。该学校位于浙江海宁市,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由浙江大学和海宁市合作建设,2016年实现首批招生,2017年校园全面落成。
海宁市第一中学的学校史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其前身为设在盐官镇马公祠的海宁县立乙种商业学校,由清末举人朱宝晋先生创立。其后学校几迁其址,数易其名。1945年8月学校迁至硖石镇,1932年改校名为海宁县立初级中学,1951年为海宁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为海宁县第一中学,1987年起学校改为海宁市第一中学。截至2018年末,该校占地220余亩,绿化面积达42700平方米,有60个教学班(含内地新疆高中班16个),本部学生2057人,新疆部学生491人,教职工266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82人,海宁市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104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海宁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9个,卫生技术人员9385人,比上年增长8.5%,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867人,增长9.7%,注册护士4269人,增长9.8%;医疗床位数5192张,增长5.7%。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深化“潮城善育”,全年新增普惠托位1231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26个。全市无偿献血17497人次,献血量669万毫升,增长5.3%,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该市共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三家“三乙”医院,市级公立医院三级医院数量居嘉兴五县第一。
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于1953年,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与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于一体的省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为海宁市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中心,医院位于海宁市勤俭路6号。截至2022年4月,该医院占地面积6113平方米,开放床位150张,其中家庭式病床40张;有职工241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卫技人员有67人;年门诊量15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是海宁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心”“生殖健康保健中心”“产前诊断筛查管理中心”“妇产科内镜诊治中心”。
海宁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43年,是海宁市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是国家“爱婴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是全市医疗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市心电会诊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均设在该院。截至2022年4月,该医院占地面积175亩,总建筑面积131398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1050张;有职工1411人,其中卫技人员1285人,高级职称247名,在读博士3人,硕士90人。医院设有21个一级临床科室、18个二级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及27个专科病区,开设了60余个专科专病门诊。2022年门急诊量146.38万人次,出院病人5.7万人次,开展手术1.6万台次,其中三四类手术占比30.44%,微创手术2950例。
媒体事业
截至2022年,海宁市有海宁市传媒中心一个,该中心由海宁日报社、海宁市广播电视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服务中心整合成立。截至2023年,该中学旗下拥有海宁日报、海宁电视台、FM96大潮之声、大潮APP、微信公众号“海宁日报”“大潮网”等媒体平台。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海宁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3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全年财政科技投入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获得经各级批准鉴定科技成果178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3项;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立项5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989项。全年专利授权955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34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年末,海宁市共有文化馆总分馆13个、非遗馆分馆11个;博物馆1个、乡村博物馆12个;图书馆总分馆20个、静安智慧书房22个、礼堂书屋75个、“健心客厅”13个;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15个;建成“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16个。全年全市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场次5881场,举办各类培训班6278场次,培训人员20.39万人次;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活动961次、讲座2529次。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50.08万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案卷数151.41万卷(件)。有电影放映单位24个,全年电影观众137.67万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238场,观众12.02万人次。全年出版《海宁日报》305期,共出版991万份。
海宁图书馆诞生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旧历四月,由海宁市本地士绅祝鼎、周承德、朱宗莱等八人联名呈请,以盐官海神庙水仙阁为馆址,建立了海宁州图书馆,这是中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截至2023年,该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馆藏总量216万余册/件(古籍2.9万余册)。馆内设施完善、服务便捷,是集知识信息集散、文化休闲阅读、地方文献宝库、文化共享工程和市民终身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前瞻性图书馆。1994年,海宁市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第一批县市级“全国一级图书馆”称号,历次复评继续保持称号。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基层图书馆”,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
海宁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6月1日,是县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原馆位于西山惠力寺,1999年7月博物馆新馆易地立建。该馆新馆于2001年3月对外开放,并于2004年3月1日起实行常年免费开放。截至2023年,该馆全馆占地面积约7亩,总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馆藏有自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延续而下,包括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青铜器、书画等多个门类的文物6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752件。
体育事业
2023年,海宁市新增专项体育场地45片,健身器材400余件,“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15个,全市53所学校和3000余个全民健身点向市民免费开放。其运动员全年获得世界级金牌3枚、国家级金牌70枚、省级金牌99枚、嘉兴市级金牌152枚。全年共举办国际级赛事5项,国家级赛事活动11项,各类省级赛事活动24项。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4.30亿元,比上年增长43.8%。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海宁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6.40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52.0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70万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10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60万人,户籍人口参保率达99.88%。
截至2023年末,海宁市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7个,提供夜间照料床位2928张,年末在院人数1604人。除医疗救助外的社会救济总人数(包括低保人数)5874人,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968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496人和2472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3081万元。海宁市拥有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234个,开展公益创投项目330个,其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12个镇(街道)。
环境保护
2023年,海宁市有2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共审批(备案)环评建设项目245个,涉及总投资359.61亿元。年末已创建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6个;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1家,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8家。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工业危废利用处置率100%。
交通运输
综述
海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北部,东距上海125千米,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是杭州都市圈的紧密层和重要节点。该市交通便利,境内河航运贯通全市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海宁港已投入使用,杭州机场高铁停靠海宁站,境内有5条高速公路,路网四通八达。
截至2023年末,该市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951千米(乡道以上),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2695万吨,全年客运量293万人。
公路
截至2021年,海宁市公路总里程达1470.91千米,公路网密度达210.13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01千米、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为461千米、普通国省道长度为79千米,其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86%,路网密度在嘉兴各区县中居首位。
截至2021年,海宁市与周边区域已建成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区域接口。其中公路方面,杭州方向有杭浦高速、杭甬高速、沪昆高速、G320国道、G525国道为主要通道共计5条;嘉沪方向有杭州湾环线高速、常台高速、沪昆高速、G525国道、G524国道为主要通道共计5条;桐乡湖州方向有G320国道、S211为主共计两条通道。
2022年末,海宁市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954千米(乡道以上),全年公路完成货物运输量1539万吨、全年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3.95亿吨千米、全年公路客运量56万人。截至2023年末,海宁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951千米(乡道以上),全年公路完成货物运输量1709万吨、全年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51081万吨千米、全年公路客运量92万人。
铁路
海宁市有沪杭铁路、沪杭客专、杭海城际铁路3条铁路穿境而过,还有杭州萧山机场铁路正在建设。截至2021年,市内铁路总里程为64千米,其中高速铁路总里程20千米。截至2022年,海宁市全市全年铁路完成货物运输量4.78万吨、全年铁路客运量85万人。截至2023年,海宁市铁路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0万吨、铁路全年客运量201万人。
截至2023年,海宁市拥有海宁站和海宁西站两座车站,还有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机场高铁站点——海宁观潮站。
海宁西站位于浙江省海宁市境内,站场规模为2台4线,站房建筑面积为17027平方米,其中客运用房建筑面积为4933平方米。车站站房整体外观简洁,采用的是灰瓦、白墙、月亮门等元素设计。该车站首次运营时间为2010年10月26日。
水运
截止到2019年6月,海宁市共有定级内河航道48条(含规划航道),总长度达417.63千米,其中规划三级航道两条,分别为杭平申线海宁段、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长20.86千米;5、6级航道18条,长山河海宁段、六平申线、斜郭塘、辛江塘河、崇长港、泰山港、长水塘、杨汇港、洛塘河、黄山港、年长港、黄湾港、六平申支线、闸口港、太上河港、夹山港、袁硖线、群乐港,长167.16千米;7级(含7级)以下航道28条,长229.61千米。
海宁港是海宁市主要的水路运输港口,是浙江省唯一一个设立在三级航道上的集装箱港口。该港口位于海宁市和桐乡、秀洲的交界处,于2020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港口港区岸线长为490米,拥有千吨级泊位8个,港口有海关入驻,具备清关功能,可提供码头装卸、口岸清关、保税仓储、(冷链)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海宁港和嘉兴港、上海港、太仓港、南通港完成了所有操作业务上的对接,可覆盖中国100%的港口,并于2024年1月突破15000标箱的吞吐量。
公交
截至2020年底,海宁市全市共有公交线路112条,其中城区公交线路39条,城乡公交线路73条(城际公交6条、跨县公交5条、县内公交45条、社区公交17条)。
历史人文
综述
海宁市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除了有硖石灯彩等1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潮汐树”等自然胜景,及数学家李善兰、国学大师王国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小说家金庸等影响中国的海宁人有100多位。其中硖石灯彩、海宁皮影戏、潮神祭祀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海宁市主食以大米为主、面制品为辅平日多以两干一稀也有两稀一干。农村多数一日四餐,习惯早晚简单中餐为正餐。其面制品主要有面条、包子、馒头、馄饨、烧卖、大饼、油条、饺子等。副食中荤菜以猪肉、鸡、羊肉、鲜鱼为主素菜以青菜、白菜、苋菜、蒿菜、莴苣、芹菜、瓜豆为主。该市特色食品有海宁缸肉、海宁鸡煲、海宁鱼圆、海宁宴球等。
海宁缸肉是一道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及周边地区的乡土菜肴,已有千余年历史。该食品主材为五花肉,采用胭脂加蒸煮烹饪方式,需蒸煮3~4个小时,出锅后色同琥珀。
海宁宴球是海宁市长安镇一道传统名菜,可分“落汤宴球”和“刺毛宴球”两种,主要原料之一是鱼,通常有白鲢、花鲢、草鱼三种,鱼肉细嫩活泛,辅以选料讲究的肉皮。海宁宴球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皇帝时期,乾隆皇帝南巡海塘到盐官,当地厨师应皇帝要求做出该菜品,并取名“宴球”,乾隆品尝后大为赞赏,海宁宴球因此名扬世间。
习俗
海宁市习俗、节庆文化丰富多彩,有春节、迎财神、灯节、端午节、庙会等习俗,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祭潮神、硖石灯会、庙会等。
海宁硖石灯会始于唐盛于宋,截至2023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集迎灯、灯展、灯谜、灯宴、评灯、赛灯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灯会,包含有“上灯”“演灯”“顺灯”“兴灯”“落灯”五个环节,一般正月十三上灯,十五最盛,十八落灯,统称“灯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谓“鬼节”。海宁市当地旧有“望亡人”“烧阴香”等活动,该市东部地区习俗以农历七月十三夜接祖宗谓“接阿太”即点香烛供馄饨、水果、糕点至天明翌日以荤素菜祭祀称“过七月十三”。市西部地区则多于七月十五祀祖称“过七月半”。中元节家家必吃甜馅馄饨亲朋往来颇盛(仅次于春节)均互以馄饨馈赠有“苦团子甜馄饨”之说意谓吃过清明团子农事渐忙吃过中元馄饨农事渐闲。
庙会俗称“迎神赛会”是海宁市旧时民间为消灾灭祸、祈求平安或纪念历史上为民捐躯者的一种祭典活动盛于春季但也有一年举行两三次的。庙会日期一般定在菩萨生日或占卜的吉日,届时庙内香火鼎盛,庙外摊贩云集并迎菩萨出庙巡游。庙会有议会(亦称“看印”)、开会路、贴喻文、设供点、讨会令、正会、谢将等程序,有仪仗、大旗、台阁、提香(拜香)、五方、龙灯、荡湖船、武术表演、民间乐队以及香客组成的迎游队伍。旧时影响较大的庙会有盐官双忠庙会、林家亭子庙会等6个。
地区象征
2002年5月17日,海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后确定香樟为市树。海宁市年龄最大的一颗古香樟树位于海宁三中,截至2021年这棵树已经1009岁,是一级古树。
2002年5月17日,海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后确定紫薇为市花。海宁市西山脚下钱君匋艺术馆的后院里生长一颗古紫薇树,这棵紫薇树树龄将近140年,高度约为16米,胸径54厘米,平均冠幅8米多。
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海宁市有惠力寺经幢、盐官海塘及海神庙、长安画像石墓等国家级文化遗产8处,安澜园遗址、郭家石桥遗址、仰山书院等省级文化遗产16处,城隍庙、蒋家山遗址等市级文化遗产位81处。其中流经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许村镇的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通过了审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上,现存最重要的古迹之一就是位于长安的一坝三闸两澳,也是整个大运河58处遗产之一。历史上的长安闸包括新老两坝(新坝又称为“长安镇拖船坝”)、上、中、下三闸和储水之用的两澳。在现存文物中,除老坝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各闸、坝都能确认位置,基本格局尚存。各闸也已经改建为闸桥,闸基、闸槽还保存完好。
惠力寺经幢位于海宁市硖石街道紫薇桥北,南濒硖西河,北临惠力寺,建于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该经幢为石质材,结构紧凑,共两座,东西分立。两幢大小、形制以及镌刻的花纹图案均相同,分列在山门的左右。整座经幢上下分十四段,安置在四边形的方台上。最下为高1.55米的八边形须弥座式台基,共两层。第一层高0.7米,第二层高0.85米,幢身为八棱石柱,幢身上部的宝盖为八角形,宝盖之上有一块圆石,再上有八棱顶,八棱顶上方为一八边形石,再上为仰莲,仰莲上安放一八棱石,八面都刻有坐像。经幢保存了部分仿唐木构建筑的构件,研究唐代南方建筑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3月,该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海宁市共有非遗项目149个,其中人类非遗1项(海宁皮影戏),国家级3项(海宁皮影戏、硖石灯彩、潮神祭祀),浙江省级12项,嘉兴市级51项,海宁市级91项。
皮影戏在海宁称“羊皮戏”,又称为“蚕花戏”,于南宋时期传入海宁,元代后皮影戏在海宁已成为常规演出活动,明清时期渐趋兴盛。民国初期,海宁全县有皮影戏班11个,皮影艺人近百名。最有名的是周王庙魏柏荣领班的“阿州班”和斜桥的“郎家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县还存4个业余戏班。2006年5月,海宁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宁皮影的人像以牛皮为材料,通过绘图、剪形、勾线、上色、缝制、插签等工序制成,其特点是少雕镂、重彩绘、单线平涂。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潮神祭祀是海宁市传统民俗活动,民间奉为“潮神”生日,人们按照传统习俗,祭奠“潮神”。上午9点潮神祭祀正式开始,身着清代服饰的典仪在祭坛正中高声主持,接着20多面威武祭旗随之入场,起鼓鸣金,音乐声起,红烛依次插好,便有人捧上猪头、牛头、羊头供于案桌中央。有人手捧高脚豆盘,将五谷分别放置于三牲后。主祭官及众人在站定,盥洗、燃烛、上香、复位、跪叩、奠帛、行初献礼等一系列的庄重仪式一一举行。
风景名胜
综述
海宁市旅游资源众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截至2021年,该市有盐官观潮景区、中国皮革城景区国家级AAAA级景区2处,阳光科技小镇景区、海宁国际花卉城等AAA级景区7处。2023年,海宁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751.83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45万人次。
重要景点
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位于钱塘江北岸、杭嘉湖平原南沿,总规划面积46.50平方千米,区内盐官古城总面积5.4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内有安国寺经幢、盐官古海塘、海神庙、王国维故居、陈阁老宅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4个5处。
海宁中国皮革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1994年建成开业,是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中国皮革服装、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中国皮革城初建面积为3.1万平米,2018年8月,占地面积扩建至254亩、建筑面积扩建到42万平方米;同年12月,海宁中国皮革城内外市场建筑面积达到370万平方米。
对外交流
截至2023年,海宁市国际友好城市共有静冈县小山町(日本)、堪萨斯州塞奇维克郡(美国)、贝桑松市(法国)等10个。
2023年2月,海宁经济开发区海外招商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累计拜访企业和科研院所26家,意向明确12家,签约项目2个。
著名人物
海宁市素称文物之邦人才辈出。在20年代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有130位名人。1989年出版的与之相衔接的《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收有48位名人,自唐至清末海宁共有进士366人。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数学家李善兰、国学大师王国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书法家张宗祥、红学家吴世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实业家查济民、小说家金庸等100余人。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4-06-27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1:57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