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位于中国
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
黄海与
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
冲积平原。包括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共41个城市。
历史沿革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加之有着发达的水系、丰饶的土地优于中国的农业、手工业,使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
城市群。
从
明代到
清代,长江三角洲出现了九座较大的商业与手工业城市纺织业及其交易中心
南京、
杭州、
苏州、
松江;粮食集散地
扬州、
无锡、
常州,印刷及文具制作交易中心
湖州。上海(元代始设县)此时已发展成为沿海南北贸易的重要商业中心。
鸦片战争后(1842—1949年),对外开放条件下商品经济初步大发展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工商业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年代(1949—197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趋同阶段,在种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中国选择了苏联式高度集中
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型经济发展战略。各城市千篇一律大办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使得城市功能趋同,城市化进程极其缓慢。
1982年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明确了提出“地区协作”以及“编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1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出《关于成立上海经济区和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的通知》,正式设立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
1983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姚依林在《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初步设想》中指出,长三角经济区域规划范围可先以上海为中心,包括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和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等城市,以后可根据需要逐步扩大。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
1988年6月1日,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被撤销。
1992年6月,“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议。
1996年,长江三角洲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议由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取代。
2006年11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已基本结束。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的范围确定为江、浙。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5年12月3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合肥举行。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8年7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下发。同年11月5日,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规划范围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1年11月23日消息,即日起,长三角区域户籍居民可在实际居住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新生儿入户,不再需要在实际居住地和入户地之间来回奔波。这是沪苏浙皖四地公安机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推出的又一项便民服务举措。
2023年11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区域范围
根据国务院2019年批准的《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41个城市。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办公地点位于上海市武康路103号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千米)。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千米)。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千米);位于中国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
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冲积平原。
地貌
前四千至五千年之前,长江三角洲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沙堤。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
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
黄河、
淮河冲积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从
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
金山区的漕泾附近,并与
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
太湖平原。
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为一碟形洼地。洼地中心湖荡连片,主要有
射阳湖、
大纵湖等。长江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
花岗岩和粗面岩组成。面积约为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布着一些孤山残丘,如高邮
神居山、仪征的白羊山、常州
溧阳的
南山、
无锡的
惠山、
苏州的天平山、
常熟的
虞山、
松江的
佘山和
天马山等。其中常州
溧阳的南山海拔508米,为吴越第一峰;它们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为游览区,有的成为花果山。长江三角洲的地理顶点在江苏省
仪征市真州镇一带。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最低点在江苏省
高邮市一带(平均海拔2米),最高点高于1000米,高于1000米的有位于杭州天目山以及黄山。
地形
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太湖平原以太湖为中心,状如一只大盘碟,地形呈周高中低。长江三角洲顶点在
南京市、
扬州市(
高邮)、
仪征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
惠山、
天平山、
虞山、
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
太仓市、
金山区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
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气候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处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
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水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河网长度达4.8—6.7千米。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异常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投资兴修水利工程,西挡
淮水,东挡海潮,开挖运河,增强排灌能力,使这个十年九涝的多灾区变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
安徽、
江苏、
浙江三省,其中
江苏、
安徽的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有
煤炭、
石油、
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大量的非金属矿产,另有一定数量的金属矿产。浙江的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多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等用途。上海矿产资源相当贫乏,基本无一次常规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但是,具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二次能源生产,产品主要是
电力、石油油品、
焦煤和
煤气(包括
液化石油气)。其他可以利用开发的能源还有
沼气、
风能、
潮汐及
太阳能。
土地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地表覆盖多样。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共有6大类14小类,分别是
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
草地(包括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
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海涂和滩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公交建设用地)和
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岩石用地)等。
植物资源
截至2012年底,长江三角洲地区
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分属205科,1006属,约占中国维管束植物科的60.3%、属的31.7%、种的11.7%。其中
蕨类植物34科、71属、240种,
种子植物171科、938属。种子植物中
裸子植物7科、17属、21种,
被子植物164科、921属、2900余种,约占中国种子植物科的51.4%、属的31.8%、种的12.2%。特别在皖南丘陵山区中保存了丰富的古老科、属、种孑遗植物。
人口
截至2019年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2.27亿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
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56个民族齐全。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外来人口最大的集聚地,也是外来人口落户门槛最高的区域之一;截至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内约有2500万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户。
经济
综述
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长江经济带和全国比重分别为51.9%和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7982.3亿元,占全国比重达30%;进出口总额为118543.37,占全国比重36.9%。
地区生产总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省GDP102719亿元,浙江省GDP64613.4亿元,上海市38700.6亿元,安徽省3868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江苏省37086.1亿元,浙江省26630亿元,安徽省18333.7亿元,上海市15932.5亿元;进出口:江苏省44500.5亿元,上海市34828.5亿元,浙江省33808亿元,安徽省5406.4亿元。
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276054亿元,增长8.4%。
202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长三角所有设区市的经济体量均达到了千亿以上。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290289亿元,增长2.5%。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305045亿元,增长5.7%。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1.8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1%,占全国进出口总值36.7%。2024年前三季度,长三角民营企业进出口6.3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35.9%。细分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94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出口总值的34.8%。集成电路、船舶、通用机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有所增长,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首次突破6000亿元,汽车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第一产业
2019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在上海成立。2020年8月31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盟联席会议在黄山市举办。2020年12月13日,长三角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推进会在浙江省嘉善县举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联合签署长三角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备忘录;成立长三角农业创新赋能联盟;2020年12月30日,长三角垦区协同合作首次联席会议在合肥召开。
第二产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民族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承载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第一架喷气式客机运-10诞生在上海,从运-10一直到之后的MD8290,包括2017年首飞的C919大型客机,中国民用飞机、喷气飞机的发展都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2020年9月,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成立了四条产值超万亿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分别为:上海市牵头成立的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盟、江苏省牵头的长三角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联盟、浙江省牵头的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安徽省牵头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
第三产业
长三角国际化程度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国际贸易、航运、金融等功能日臻完善,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占中国的32%和55%(截至2014年底)。
201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5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69%。201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中国国内旅游收入37710.20亿元。
交通
综述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干线密度较高,省际高速公路基本贯通,主要城市间高速铁路有效连接,沿海、沿江联动协作的航运体系初步形成,区域机场群体系基本建立。
沪苏浙交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原有交通合作机制基础上在长三角内部运营跨省公交,规划建设示范区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跨省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苏、皖交界的南京、马鞍山两市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南京江北新区与滁州来安县共同启动了《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策略研究》编制。
公交
截至2020年9月底,长三角区域内已累计开通省际毗邻公交化客运线路60条,其中沪苏之间19条、苏皖之间18条、苏浙之间9条、沪浙之间9条、浙皖之间5条。毗邻公交的开行模式,主要有班线公交化和公交延伸或新辟两种运营模式,其中,班线公交化12条,公交延伸或新辟48条。。
2020年10月,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研究修改了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运营服务相关征求意见稿。市场监管部门对
《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等4项拟申请的区域统一标准。
铁路
截至2023年12月,长三角铁路拥有25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超140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过7100公里。
公路
机场
航运
2020年12月14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服务促进长三角航运枢纽建设十项新举措:长三角地区内边检行政许可“一地办证、区域通用”;外籍船舶在长三角地区港口间移泊免办出入港边检手续;国际航行船舶进出长三角港口,边检手续做到随到随办;国际航行船舶网上预报预检、边检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国际航行船舶在口岸短暂停泊、符合安全监管要求的,一次性办理入出境边防检查手续;对国际航行船舶自国内港口出发,在长三角保税燃油加注锚地不上下人员,仅加注保税燃油后直接出境的,优化出境边检查验手续;外籍船舶在长三角地区修造船企业维修期间,为人员上下外轮、船舶搭靠外轮提供便利;建立长三角地区移民边检机关与港航企业协作机制,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内容。
桥梁
轨道交通
2016年,成立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2019年12月25日,常州加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轨“一码通”阵营,长三角在全国轨道交通二维码范围内率先实现区域城轨二维码“互联互通”服务的全覆盖。2020年9月,长三角公交一体化推进联盟成立。
政治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全面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负责研究拟订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建议,协调推进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项目,统筹管理合作基金、长三角网站和有关宣传工作。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1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科创产业紧密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2020年,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五个一批”共77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浙江省工作要点,第十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列入其中。
2021年11月17日,以“技术赋能 数智引领”为主题的第四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在上海嘉定开幕。长三角区域4大城市展团受邀参展,线下参展企业150家,共设5大展区,举办40余场同期活动。
2021年,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达到26481篇,较2011年增长近6倍, 41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纳入了区域科研合作网络中。2021年长三角专利转移数量达到30968件,合作发明专利7835件,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86倍和7倍。
医疗卫生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医院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已覆盖长三角30个城市112家三甲医院,养老服务协商协作机制初步建立。201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参保患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近23.6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约54亿元。2019年5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11日共同签署三省一市卫生健康合作备忘录。2020年6月,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跨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联办合作协议》。
截至2020年5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累计结算114.7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7亿元,长三角地区异地住院累计结算60.4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51.4亿元。三省一市居民在41个城市的主要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均可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截至2020年6月,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覆盖5600余家医疗机构。
教育事业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协同推进教育一体化。根据教育部“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长三角一市三省共有35所高校入榜,包括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2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文化事业
2018年,长三角文博会举办期间,成立了: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服务平台、
长三角文旅产业联盟、长三角电子竞技产教协同创新中心、长三角影视制作基地联盟、长三角XR创意媒体发展联盟、长三角动漫产业合作联盟、长三角文创特展产业联盟、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文化一体化发展合作项目等。
2018年9月27日,由沪、苏、浙、皖文明办联合主办的长三角全国文明城市(区)文化交流研讨会27日在上海召开。2019年7月25日,《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升级指南》发布。
2023年5月6日,《2022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开放合作
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开放口岸46个,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分别占全国的37%、39%和29%,2018年,上海市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建立
G60科创走廊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生态环境
2014年1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和国家八
部委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正式启动。
201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333条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质Ⅲ类及以上占77%。
2020年,长三角区域41个主要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5微克;整体达到了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历史文化
综述
长江三角洲文化既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又相互渗透,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地域文化包含
海派文化、
金陵文化、
吴越文化、
淮扬文化、
徽文化、
皖江文化。长江三角洲普遍受江南文化影响,彼此间的交流紧密,清代安徽的
桐城派。现代文学史上的浙江籍作家,如
鲁迅、
茅盾、
王国维、
徐志摩、
艾青、
夏衍等。
当代文学史,江苏的
苏童、浙江的
余华、上海的
孙甘露、安徽的
潘军。
风景名胜
长三角素有中国旅游“金三角”之称,年接待境内外游客量数以亿计。长三角地区5A级景区数量占全国比重超过五分之一,星级饭店占全国比重超过16%。
长江三角洲地区江南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互补性强,互为重要的客源地、目的地、中转地。2011年,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联席会议成立。2019年5月,沪苏浙皖文化和旅游部门合作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和旅游联盟。。2020年9月12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的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上海共同成立了“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
截至201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5A级景区总数达54家。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共接待游客人数达25.8亿人次。
影像发布
2021年12月20日,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首批影像在京正式发布,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三角微光遥感卫星影像图。
说明:图像显见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和义乌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小城市以及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洋山港和东海大桥等设施,首次用高分辨彩色微光数据精细地呈现了长三角地区的夜间灯光分布情况,反映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水平。